分享

书法是区区小技?那要问是否通乎于‘道’

 lj0279 2020-05-15

艺术档案 · 朱子敬

安徽省书协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书法是区区小技?那要问是否通乎于‘道’

朱子敬

朱子敬,安徽阜阳人,1965年出生,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安徽省书协理事、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阜阳市书协副主席,颍州区书协主席。阜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六个一批”拔尖人才。

作品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冼夫人奖”全国书展一等奖,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展三等奖等十余次。入展:全国第六、八、九届书展,中国书协名家工程千人千作展、500家精品展,中国书协会员百人精品展,全国首届、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二届册页展、四届隶书展,第三、五届百家精品展,第五、七届楹联展,文化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展等数十次。出版有《中国当代书法名家系列——朱子敬》、《朱子敬书法作品》等。


书法是区区小技?那要问是否通乎于‘道’

以学养立身

朱子敬/文

与书法结缘30多年,可以说书法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多年来无论逆境还是顺境,风风雨雨一路走来,书法总能给我安慰、使我开心、让我欢喜…… 书法作品就是书家心绪的表白、心境的折射、心情的流露,是书家心灵的写真。先贤扬雄有言:“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可见写字就是写心胸、就是写修养、就是写学问,归根到底就是写自己。书家因文化修养不同,个人秉性有别,均能直接体现在其书法作品里。

书法是区区小技?那要问是否通乎于‘道’

以学养立身,以书法传情是传统文人书法家的写照,也是当代书法家的必走之路。翻开中国书法史,秦汉碑刻,魏晋法帖,唐宋元明清诸书家,历代著名书法家无一不是文化人、学问家。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至今还作为国学教材中的美文名篇,苏轼的《赤壁赋》亦被历代文人学子常常诵读。颜真卿《祭侄文稿》言辞真切,慷慨激昂,爱憎之情,激荡心魄,振铄千古。

书法是区区小技?那要问是否通乎于‘道’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的国粹。任何一门艺术,首先都有技术的学习、传承和锤炼,书法艺术亦如此。没有量的锤炼和积累,就没有质的高度和飞跃。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由技近乎道”的结晶和典范。学习书法除了书写技法的传承外,更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注重道德品质的修养和提升。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生生不息的、是可以永久传承的。陆维钊先生曾经说过“写字,如仅从技巧上来说,的确可以说是‘小技’;然而区区小技要能通乎于‘道’,体现书者的崇高理想和高尚的人格,非有很高的修养和广博的学识,是绝对办不到的。……不能光埋头写字刻印,首先要紧的是道德学问,少了这个就立不住。古今没有没学问的大书家。”

书法是区区小技?那要问是否通乎于‘道’

作为书法人对文化知识的丰富和发展是需要不断积累和创新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东坡集》),沈尹默说过“书学所关,不仅在临写、玩味二事,更重要的是读书、阅世。”从书法内涵的文学底蕴、艺术情思和审美等方面看,对书法作品境界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人临写同一种碑帖会有不同的情致和韵味,正是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学问修养和境界,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到书法作品中来,其学养知识越多越丰富,反映到书法中的内含也就越多越丰富。因此作为一个书家,其文化修养越高,成就就会越突出,贡献就会越突出。所谓“右军书法晚乃善”、“人书俱老”可能就是如此吧。#书法爱好者##敢不敢把字秀出来##妙笔生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