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脾当关,湿气退让,健脾才是祛湿的“根本...

 辉煌59 2020-05-15
一脾当关,湿气退让,健脾才是祛湿的“根本”,你若常吃,脾强、湿少一身轻松

脾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一身营养物质的来源,主运化功能。脾虚则导致湿气内停,脾健则湿气消退。

【脾虚的9大症状】

1、食欲不振,疲倦无力;

2、虚胖浮肿、大肚便便;

3、反酸干呕、四肢沉重;

4、大便不爽、糖稀酸臭;

5、皮肤油腻,长斑长痘;

6、面色萎黄,气血亏虚;

7、胸闷气短,语声低微;

8、头晕昏沉,如带湿帽;

9、下肢浮肿,小便减少;

出现脾虚,湿邪将进攻人体,不及时清除,后患无穷!

【湿气犯体分五步,一步更比一步重】

1、第一步在腠理:皮肤油腻,爱长湿疹斑痘

2、第二步在肌肤:肌肉酸胀,重着,疼痛

3、第三步在脾胃:气血不足,身体瘦弱,不爱饮食

4、第四步在骨髓:关节肿痛,严重者变形,屈伸不利

4、第五步在全身:湿气已经遍布骨肉筋膜,湿气日久,易形成结节,肿瘤

扁鹊曾有:“君有疾在腠理”的典故!湿气绝不能托!

【祛湿中成药】

1、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散寒祛湿,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2、香砂养胃丸——湿气严重,阻滞脾胃,导致脾胃不和有恶心、呕吐、反酸

3、当归苦参丸——湿热血燥引起的面部张疙瘩,起湿疹还有红鼻子

4、三金片——湿热蕴积下焦,湿入膀胱导致的小便不利

5、二妙丸——湿热下注导致的阴道瘙痒,白带异常,男性阴囊瘙痒

6、五苓散——湿气较重,水肿,体内有水的排不出来

【一脾当关,万湿难攻!】

以茯苓、薏苡仁,补气健脾要药为主,辅助以祛除湿气的赤小豆等药物,一边扶正,一边祛邪,则病可去。

中医推荐小金方:金银花、罗汉果、蒲公英、菊花、枇杷叶、显脉旋覆花、荷叶、显齿蛇葡萄叶、冬瓜、藿香、薄荷、茯苓、桑叶、淡竹叶、薏苡仁、赤小豆、马齿苋、栀子

开水冲泡,代茶饮,坚持2个月,脾胃强壮,湿气消失,身轻如燕!

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获取同款茶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