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 | 上海建工集团举行“装配式建筑防护与作业一体化升降平台”观摩会

 吴志康 2020-05-15

5月13日上午,上海建工集团“装配式建筑防护与作业一体化升降平台”观摩会在浦东新区宣桥05-02地块举行。

观摩现场

上海建工集团总工程师龚剑莅临现场,二建集团总工程师龙莉波,五建集团总工程师吕达,机施集团总工程师陈晓明,装饰集团总工程师连珍,建工总院总工程师栗新,房产公司副总经理于松,海外事业部总工程师沈才兴,研究总院副院长周虹、黄跃申、唐森骑等来自18家单位的30余人参加了观摩会。

观摩现场

观摩合影

装配式建筑防护与作业一体化升降平台由上海建工研究总院和五建集团联合研发,由上海建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制造,成功试点应用于宣桥项目18号楼东立面工程现场施工中。


━━━━━

观摩研讨

龚剑带队对装配式建筑防护与作业一体化升降平台进行了现场观摩,实地查看该装备的运行情况,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于装备使用情况的汇报,并询问了下一阶段的进展打算。

龚剑在观摩现场

观摩现场

为进一步促进技术交流,观摩活动现场一并举行了技术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龚剑讲话表示,在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有些工艺没有达到与之相匹配的程度,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工业化建造应避免零散的脚手架装置。装配式建筑防护与作业一体化升降平台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外墙施工、装饰施工以及后期的外立面修缮等工程,可以在今后逐步扩大应用。

龚剑讲话

研究总院副院长周虹作观摩会背景介绍,五建集团副总工程师潘峰作装配式建筑施工创新技术与装备介绍,上海建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部刘鑫汇报了装配式建筑防护与作业一体化升降平台的研发历程及产品性能。

周虹作观摩会背景介绍

潘峰作装配式建筑施工创新技术与装备介绍

参会领导和专家在听取汇报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建议在充分确保平台安全可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平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设置可调节模块,把工序和设备结合起来,将平台进一步推广至城市更新等新兴业务领域。


━━━━━

装配式建筑防护与作业一体化升降平台

围绕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研究总院联合五建集团开展技术攻关,结合市科委相关科研课题,对单层平台和双层平台的性能优劣进行了充分论证,在原单层平台基础上研发出装配式建筑防护与作业一体化升降平台。

上海建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通过产品化深化设计与制造,成功完成了样机的制造,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3项。

平台构造图

为满足装配式结构建造立体空间同步作业的需求,创新制造可适应结构外围体型的双层模块组合式作业平台,本项目平台长12.35m,宽1.1m,架设高度可达100m,最大悬臂高度9m,升降速度6.9m/min,平台运行时的额定载重为2吨,悬停时的额定载重为5吨。

驱动、操作防护、导架及底座系统

装配式建筑防护与作业一体化升降平台实现了功能多样性,不仅可以用于建筑主体结构安装作业,还可以用于装饰装修阶段施工。在安全防护性方面,无论作为结构施工还是外墙施工,都具有良好的防护性,使人员安全有保障。

两层平台可同时施工或流水作业,亦可长时间悬停作为建筑主体围护,极大地提高了施工便捷性。就环境适应性方面而言,平台适用于各种造型复杂的建筑物外立面作业,通用性好;导轨架抵抗风载能力强,高悬臂作业时平台稳定性良好,保障高效高质量施工。

装配式建筑防护与作业一体化升降平台

该平台发挥了作业与防护一体化、主体施工与装饰装修一体化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模块化设计、设置重载低速防坠安全及自动调平装置等技术特点。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查新,装配式建筑防护与作业一体化升降平台技术总体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次观摩会展示了上海建工在装配式建筑装备上所取得的成果,是加快推动建筑科技应用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体现。藉由装配式建筑防护与作业一体化升降平台的不断推广应用,研究总院、装备公司以及各应用单位将形成联动,打通产研用各个环节,持续探索在工程建设建造装备领域自主研发、自主制造、自主应用的全产业链模式,为上海建工全产业链增添更为广阔的内涵为“三全”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供稿/陈硕宜

审核/周虹  责任编辑/ 陈硕宜

庆幸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

上海建工科技创新平台是上海建工集团官方公众号

专注于发布国内外建筑业科技创新资讯

欢 迎 大 家 踊 跃 投 稿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