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格障碍:什么样的人会有恋童癖?

 心理三冬暖 2020-05-15

恋童癖是一种性心理障碍,同时也是一种犯罪行为。恋童癖的患者将性欲对象指向青春期或者未发育的儿童,以异性儿童为性对象的称为异性恋童癖,以同性儿童为性对象的称为同性恋童癖。

患者一般都是男性,女性较少,他们对成年人缺乏性兴趣,大多男性独身,且患有阳痿。

在国外,恋童癖指的是对儿童感兴趣的性取向,有的人只是感兴趣,不一定真的付诸行动。当然,大多数恋童癖患者都会对儿童猥亵,甚至强制性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选择将性欲投置到儿童身上,并不一定就是恋童癖。

有的人无法从正常途径满足性欲,便发泄到儿童身上;有的人患有精神疾患,无法控制个人行为,偶尔对儿童做出不理智的举动,这也不能算是恋童癖。

只有像案例中《变态心理案例:恋童癖》男主那样,长期而多次对儿童进行侵犯,才能被认为是恋童癖。

恋童癖患者并不像杀人犯或歹徒那样穷凶极恶,相反,他们具有许多不成熟的个性特征,甚至无法与人正常相处。

许多人会将恋童癖患者想象成四十多岁、样子猥琐的中年大叔,喜欢隔着栅栏,贪婪地看着校园里玩耍的小孩子。

实际上,他们可能是憨厚老实的普通人,甚至是身边的亲人。


1996年的美国国家性健康调查显示,在侵犯儿童的案件中,70%以上是亲戚,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此外,还可能是邻居、熟人、家庭朋友。

许多恋童癖患者在童年时期遭受性虐待,或者曾经被恋童癖侵害。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恋童癖患者都是身心受创的可怜人,一些成功的男性、企业家、艺术家、政治家,即使自己有了孩子,也会侵犯其他儿童。

恋童癖多是由后天的心理发展不正常造成的,有的人特别留恋童年时代,对未发育的儿童有一种特别的关注。

实际上,所有人都会特别关注儿童和小动物,这是人类的普遍行为,可是,一旦关注的心理和行为超过了限度,甚至将儿童作为性欲对象,就变成了恋童癖。

有的人在工作、生活中受到挫折,无法适应与复杂的成年人打交道的人际状况,觉得儿童单纯、简单,与其交往无须大费周折,于是,将兴趣转移到儿童身上。性格胆怯、懦弱、没有能力应对危机的男人,在遭遇精神打击时,如离婚、妻子外遇,会在心理上退回到童年,将小女孩想象成恋人或者母亲,将心思都放在了小女孩身上。

此外,那些因为智力发育不足、酒精中毒、残疾、年老而无法接触到成年女性的男性,也会将性欲对象转向儿童。

恋童癖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未成熟型恋童癖、退化型恋童癖和攻击型恋童癖。

未成熟型恋童癖患者对儿童的爱恋只限于爱抚,这类人未能与同龄人建立正常的性关系,于是从与儿童的交往中获得一些舒适感。退化型恋童癖患者在遭遇人际关系失败、酗酒、失业等现实打击后,将性行为转向儿童,他们将此看作是缓解压力的手段。许多人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恼和自责。

攻击型恋童癖是暴力成分最大的类型,这类人不仅从与儿童的性行为中获得快感,还采用暴力、虐待的方式对待受害者,本质上是一种恶意的侵犯。

攻击行为往往造成儿童身体严重受伤,甚至死亡。

在施暴过程中,他们会使用枪、刀、铁管等工具,有的患者甚至以给儿童造成痛苦为快感来源。这类型患者最为危险,具有反社会倾向。

近几年,老师猥亵学生的案件频发,好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恋童癖患者也跟着多起来。实际上,司法史上一直都有恋童癖犯罪,甚至还有成年男子性侵男童的案件。


早在20世纪90年代,四川省就出现过一位恋童癖的中学老师,在4个月的时间里,他强奸了5个10岁左右的小姑娘,后来被判处死刑。
这位中学老师名叫盛子荣,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学担任老师,因为工作出色,他连续升迁,受到多次表扬,在学校的宣传栏里,还贴着他的照片。

进入工作后,他先后谈过几次恋爱,但都没有发生越轨行为,恋爱失败,性欲受到压抑,盛子荣开始对学校的小女生下手。

每次作案,盛子荣都会尾随小女生回家,发现家里没有大人后,强行闯入房间,塞住对方的嘴巴,进行强奸,在最后一次作案中,由于用力过大,受害女生被他活活掐死。
盛子荣是一个双重人格的恋童癖患者,白天时,他认真负责地工作,给领导、同事的印象是为人和蔼,值得信赖;到了晚上,他就变成了带有施虐倾向的恋童癖患者,对未发育的小女孩实施暴行。
很显然,他的恋童行为和不顺利的恋爱经历有关。当他无法从成年女性身上满足性需求时,就将对象转向毫无反抗能力的女童。

他的工作能力出色,受到无数表扬和称赞,内心却藏着深深的自卑和挫败感——以伤害弱者宣泄欲望的人,是行为上的暴君,却是心理上的弱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