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个人中8人口臭,根源都在胃!别搞错了

 沧海一滴水8uba 2020-05-15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口气很大”是表达:这个人说话很有气势被唬住了,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强调“有理不在声高”。

通过说话的口气,我们还能判断感情色彩,比如他说这话靠不靠谱,唯唯诺诺、吞吞吐吐,不是紧张就是瞎编。

其实,医学上也有一个“口气”。直白的说就是字面意思,口中的气味。

中医管这个搜集信息的方式叫闻诊。闻诊有二:一是听声音,二是嗅气味。

所以医学上的口气大致就可以理解为口臭,口气很大(臭气熏人)照样很有气势,在你面前别人都不敢说话,只有听的份,甚至掩面而逃,你说啥都是对的。

一、口臭诊断

口臭其实是很常见的。据文献报道,对2000名15~64岁中国人[1]使用感官分析法进行评价,得出口臭患病率为27.5%。在西方国家更高,甚至可以达到50%。

那我们如何判断是否有口臭呢?先说明两点:第一,自己是不知道的,浑然不觉。第二,尚没有金标准(也就是大家都承认的“客观”的确诊方式)。

我们说几个相对简单的“主观”评价方式:

1.他人反馈法:就是问别人,比如我们上面说的“使用感观分析法进行评价”。听起来高大上吧?感官就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说白了就是让人闻嘛。

2.哈气法:两手手掌重合,捂住嘴鼻哈气,就像冬天气温低手冰凉那样哈气取暖。哈出来的气经鼻吸入,闻有没有味道。

3.舔腕法:顾名思义,等唾液干了之后,闻这个被舔的部位。

4.匙刮法:用勺刮取舌背(就是舌面舌苔)。

这些主观评价里反馈法是比较靠谱的。舔腕法相对简便、可信。

如果没有口气,那就可以关闭这篇文章了。如果有,那您就接着往下看。

二、口臭分类

口臭国际分类标准[2]:真性口臭、假性口臭、口臭恐惧症。

真性口臭:自己觉得有,别人觉得也有。

假性口臭:自己觉得有,别人觉得没有。

口臭恐惧症:经过治疗后,症状消失,但心里障碍未消除,仍希望不断治疗。

假性口臭、口臭恐惧症,都属于心里层面的。假性口臭还好说,口臭恐惧症因为曾经真的有口臭,给周围人造成困扰,或者因为别人的反应而自卑、自闭,而变得沉默寡言、不爱表达。这都算心理创伤了,心病还要心药医。

真性口臭又分生理性口臭、病理性口臭。

生理性口臭,又叫非病理性口臭,顾名思义,就是正常的。比如食用刺激性食物(葱蒜)、使用某些药物、抽烟喝酒。

病理性口臭,又分口源性口臭、非口源性口臭。

口源性口臭就是跟口腔息息相关的。据统计,80%~90%的口臭来源于口腔,因为微生物通过食物残渣代谢出含硫的物质(就是臭鸡蛋的气味)。所以勤刷牙、用漱口水就能大大改善口臭症状。所以早上起来要刷牙,刷完牙,一般就口不臭了。吃完饭可以刷牙或者用牙线清洁口腔(不是牙签)。

非口源性的就比较复杂了。给大家讲些常见的。一是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有发酵的烂苹果味、肝肾衰竭会有氨水味。二是呼吸系统疾病,比如肺部感染有脓肿(其实就是组织坏死腐败发酵)。三是消化系统疾病,这个就很好理解了,把我们的胃、大肠当作下水道,不干净、堵了,自然臭味就返上来了,所以吃多了不消化、大便不通,就容易有口臭。

三、口臭防治

我们简单的总结下,真性口臭是我们要关注的。

大部分的问题(生理性口臭、口源性口臭)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即可,无需困扰。

非口源性的有病治病,解决病根才能治好口臭。

我们今天分享的是如何缓解消化系统所致的口臭,推荐一个方泻黄散。用于脾胃伏火证。症见: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

药物组成

藿香21g、栀子6g、石膏15g、石膏15g、甘草90g、防风120g。

脾胃(包括肠)就是下水道;热就是夏天的下水道,味道更大、臭的更远;伏就是陈年下水道,脏东西太多,堵在里面发酵。

舌红脉数(脉跳的快,每分钟90~100次/分)表明体内有热。

热会把水蒸干,所以口燥唇干、烦渴。

热会加大损耗,所以易饥

 了解更多中医养生中药本草基础知识

热往上涌就会口疮口臭。我们中医说脾开窍于口,通过观察口唇能推测脾胃的情况。比如唇色淡白是(脾胃)气血虚,唇色紫暗是胃寒有瘀。那嘴巴上起疱,自然就是脾胃里有热,我们叫口疮。

弄舌,就是玩舌头、摆弄舌头,一会吐出来、一会收回去。因为热啊!你想想狗为什么吐舌头,因为它没有汗腺不能通过皮肤散热,只能把舌头吐出来,在那“哈哈哈”。

这个方子的组方思路就是疏通下水道。

挖开下水道,把脏东西掏出来、或者冲下去。石膏辛甘大寒直入脾胃清热;栀子苦寒泻火,导热下行。打扫干净,不给细菌滋生的土壤,不沤着发酵就不会散发臭味了。

拿水冲一冲,配合这个过程。所以甘草用了相比其他药物的大剂量,叫和中泻火,掏的太用力、太猛了,机器受得了,人受不了啊。加点东西缓冲一下,压压惊。用法里说还可以用蜂蜜调服,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所以王旭高说:“盖脾胃伏火,宜徐而泻却,非比实火当急泻也。”

掏完了通通风,促进空气流动,减少细菌滋生,俗称“散散味”。所以重用防风120g,防风就是疏风促进空气交换的,称“火郁发之”

再喷点香水、摆个空气清新剂。藿香芳香醒脾,芳香空气清新解决口臭;醒脾,把脾叫起来干活,别人帮你疏通,自己不能只在旁边干看着呀。

所以泻黄散清降与升散并用,说的不就是一边疏通、一边通风么。

顺带一提,黄是脾的颜色(青赤黄白黑对应肝心脾肺肾)、黄也是火的颜色。所以泻黄泻黄,一泻脾、二泻热,起的名字都如此有深意。

泻黄散怎么使用,首先要对症,有上述症状就用,没有就别瞎用,毕竟这是药。这个方子没有中成药,所以想要使用就要按上述剂量自己去药店配置,然后打成粉。每次取6g开水冲服(可以调入蜂蜜)。

如果大便不通,还可以加点大黄。特别提醒,如果加了大黄一起打成粉,那就中病即止,大便通畅了就停用。建议每次6g泻黄散粉末,加入大黄3g煎水,或开水冲泡闷20分钟。

如果只是想解决口臭,那有个代茶饮大家可以尝试:藿香5g、佩兰3g、丁香3g。

藿香芳香醒脾,刚才介绍过了。

佩兰也是芳香醒脾的。有个词叫“吐气如兰”,形容口气清新,这个“兰”就是佩兰。古人是可以做成香囊,戴在身上的,因而称“佩”。是不是觉得,学点中医,发现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丁香就是古人的口香糖。有个词叫“口吐芬芳、舌灿莲花”,古代大臣上朝,为了清新口气,都是口含丁香。

脾胃肠黏膜就像下水道的管壁,那跟管壁相通的疾病,都可以用泻黄散治疗。这就是中医的同病异治。

比如小儿手足口病[3],泻黄散治疗优于抗病毒的利巴韦林。

比如160例剥脱性唇炎的治疗观察,泻黄散有效率100%,对照组44.3%。

又比如疱疹性咽峡炎[5]有效率93.33%(对照组75%)。

换一个思路,如果我们把脾胃疏通了,那又可以进食了,是不是可以治疗食欲不振呢?有一个厌食症脾胃湿热型100例的临床观察[6],泻黄散治愈率32%、显效率54%,对照组分别是12%、42%。

明白了组方思路,一个方的运用就不局限于书上的条条框框。

中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

学以致用,期待您的反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