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鸟事 三题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5-15

■原载渌口区《渌湘》

肖又铮

在我们百鸟争鸣的湘东地区,时常传扬着因爱鸟结缘、打鸟生恶的故事。日子长了,这些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有趣话题。

咏鸟诗香

渌水河畔住有一户背靠巍峨青山的方姓人家。其父亲过去是十里八乡闻名的私塾先生,会教书育人,又喜养鸟乐人,常常捧着古诗词,吟咏话鸟的篇章。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方老先生穿着布鞋,时常踱着步子,在书房吟诵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七绝《画眉鸟》。他是那样如痴如醉,仿佛在他眼前都是众鸟啁啾的鸟世界。

方老先生八十高龄离开人世后,儿子方志远秉承父亲意愿,仍教书育人。业余时间,志远老师也是养花养鸟,而且书房贴上了“喜鹊攀枝”“堂前喜燕”“雄鹰展翅”的画作。他像父亲那样,或清晨,或夜晚,情感真挚地朗诵着言简意深的古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这给寂静的山村,增添许多难得的书香。

恋鸟姻缘

刘树生是村里一位篾匠,手艺超群,编织的菜篮、鱼篓、簸箕,美观耐用,很受乡亲们喜爱。他的业余爱好,也是种花养鸟。他说,鸟是上天派到人间与人作伴的朋友。他喂的八哥,特别可爱,别人到他家买竹器,总要逗八哥玩好一阵。

刘师傅最大的心病,就是过了25岁的儿子尚未成亲。念过中学的儿子志雄对父亲说得很明白:“你喜欢鸟,我也喜爱。非爱鸟之人,难与我同道”。

会说媒的李媒婆,不知从哪方打听到刘志雄找伴侣的条件。一个月朗星明的春夜,她来到夜莺声清脆的赵铁匠家。别以为赵铁匠是个粗人,他种的花,五彩缤纷,有几十盆;养的鸟,有十笼,叽叽喳喳,欢声不断。也因为23岁女儿成了不出门的“宅女”,一直不肯出嫁;让赵师傅忧心忡忡。那夜,李媒婆说明来意,赵师傅表明了态度,愿与刘家结为亲家,只看双方儿女的心意。

无巧不成书,养鸟结姻缘,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刘赵两家儿女被李媒婆几次说合,动了心思。当年年底,在喜鹊的欢叫声中,选了个黄道吉日,办妥了刘帅哥与赵靓女的婚事。从此,他们在鸟语花香的环境里,过起和和美美的日子。

仇鸟生恶

老家在渌口区的我,小时候,曾与会打鸟的“凶手”做过朋友。那是我的木工师傅邻居。他的木工手艺很一般,但用鸟枪打鸟,枪法很准,可以说百发百中,弹无虚发。我十分羡慕他的眼法,常常跟着他走进山林。呯的一声,枪响鸟落,斑鸠、喜鹊、麻雀等鸟瞬间丧命,每次都有不少“收获”。久而久之,人们不叫他木工师傅,而称“打鸟王”。这位“打鸟王”晚年贫病交加,由于老婆去世早,儿女离家远,无人照顾生活,寿命不到50岁。村里人不顾这些,说他早逝的原因,就是打鸟欠的孽债太深。

不久前我亲眼见到的一件事,更令人有些费解,我邻友种的一块白菜,被一群鸟吃掉了大约三分之一,他十分气愤。一天冬阳高照的中午,发现又有鸟啄白菜。他机警地躲到一棵柳树旁,用一个个大土块和小石子,朝鸟击去。哪知他这一击,引来黑压压的一大群鸟,乌云压顶一般,很快将剩下的那些白菜啄得精光,至今,我的邻友谈及此事,还有些后怕,哭笑不得。

看来,鸟的鸣叫声里,有着丰富的生命信息,即使特定时候,也只能送走,可不能伤害!因为,它永远是你我的朋友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