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elen-理论贡献怎么写?

 我是张金康呀 2020-05-15

编译:朱妍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Whetten,DavidA.教授于1989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cademy of ManagementReview》14卷第4期发表了关于是什么构成了学术论文的理论贡献的文章。对于撰写学术论文,或者搞学术研究的专业人士,Whetten教授的这篇文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将该文的大意翻译成中文,与大家分享。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理论发展的基础?

  理论发展方面的权威人士(例如:Dubin,1978)认为,一个完整的理论要包括四个要素:(1)能够合理解释有趣的关于社会或个人现象的因素有哪些(变量,构念,概念)。也就是,这一现象涉及的因素是什么。(2)学者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的。(3)发现了相关的因素后,下一步就要研究这些因素是如何产生关系的。(4)在这些关系的背后,是什么心理的,经济的或社会的机制在起作用。也就是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关系。对理论的探索,以及推动理论的发展需要学者们用科学的方法实证研究,解释出所研究事物关系的内部机制。由此可见,对事物现象的描述和解释构成了理论的基本要素。

二.什么才是对理论发展做出的贡献?

 绝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并不是创造一个新的理论,而是对现有理论的进一步探索与完善。那么,如何才算是对现有理论做出了真正的贡献呢?(1)研究中,只是增加或者减少了理论相关的一个变量,并不能算作是一个贡献。而对于普遍接受的事物的关系中,通过一个变量的介入改变了原有的事物关系,学者又能够解释出这个介入变量是如何改变这一原有关系的,这种情况就可以说是一个理论贡献了。(2)透过其它领域的视角来研究问题,解释出事物关系背后的机制,是重要的而又往往被忽视的推动理论发展的途径。这种方式会对现在的理论学者提出挑战,因为从其它领域的视角来分析原有关系,可能会彻底颠覆了原有的假设。然而,这种借用其它领域的观点来解释为什么事物之间产生关系却能为理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3)只指出理论的适用范围有限,或并不适用于某一情况,这样也不能算作理论贡献。学者需要指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适用的情况,并能用新的变量及关系来解释新情况,才能称为理论贡献。相反,将一个原有的关系假设模型应用于一个新的环境,发现不适用,这时发现在新环境通过介入新的条件才能使原有模型生效,也就是改进了原有模型的运行条件,这种情况算作是做出了理论贡献。总之,将原有模型应用于新环境的研究本身并不具有学术价值,而必须通过应用于新环境而对原有模型或成立的条件进行改进才具有学术上的贡献价值。

三.评审理论探索性论文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学术期刊的评审通常从七个方面来审理论探索性论文:(1)对于理论范围和深度的研究是否有新的发现。(2)新的发现对现有的组织管理实践有何影响。(3)在论证充分的基础上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新的影响。(4)是否从理论涵盖的各个方面(什么,如何,为什么,何时-何地-哪些人)进行论证的?(5)论证是否完备?文笔是否流畅?逻辑是否清晰?是否达到了高的学术标准?……(6)选题是否有趣、新颖?(7)研究的问题受众面是否广泛?

 无论是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的论文都需要具有学术价值,以上Whetten教授的专业建议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