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论文写作中,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是论文的选题与结构安排。在医刊汇编辑看来,学术选题既不是简单指一个社会现实性难题,也不是指一个公讨论的话题或争论议题,更不是指一个学术学科或分支学科名称,而是对经过一番理性思考与学术规范化后的变量关系的理论设定与经验考察。 通常情况下,一篇论文的选题至少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问题的确定、变量关系的描述、变量的指标化及其测量。首先,确定准备讨论的问题是不是一个真问题。这至少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它是否包含着一对或一组变量之间的关系;二是它是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方面的判定显然要困难得多,因为它要更多地依赖研究者的学术背景与判断能力。 其次,准确而科学地描述变量关系。将学术问题转变成为一组变量关系,看起来主要是形式的变化,但集中体现了研究者的理性思考能力与学术研究素质。最后,将两个基本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指标化并变得可以测量。为了研究的顺利,我们必须尽可能使变量分解成可以分析和测量的指标,所谓可以分析的多是指规范意义上的,而所谓可以测量的多是指经验意义上的。 规范而科学的学术选题,不仅意味着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和写作基础,而且大致决定着一篇论文的结构安排。一般来说,论文的结构可分为如下几部分:方法论设计特别是关键性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问题的确定与描述、经验性事实与数据和理论性阐释。可以说,选题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不仅与论文结构的前几部分直接相关,而且对于最后部分的理论性阐释也有着重要影响。 因而,无论对于篇幅相对较长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而言,还是对于一篇万字左右的学术论文来说,选题都是一项必须慎之又慎对待的工作。正如上面已指出的,一旦选题确立,一篇论文的结构也将随之确定。更为重要的是,论文成文后的修改往往只是结构微调与文辞修饰意义上的,很难触及选题设计与理论分析框架层面。换句话说,那时一篇论文的学术理论水平已难以实质性改变。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讨论主要是围绕学术论文的选题与结构安排而展开的,而且更多是局限于我们自身的一些感悟与经验,既谈不上任何意义上的普遍性,也难免有偏颇之处。更何况,学术论文写作就像学术研究本身一样,并不存在任何绝对性的规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