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课后,课改正当时——特殊学期课堂教学改进的6个切入点

 张福涛lu70kpm9 2020-05-15
随着疫情从应激防控进入常态防控,各地中小学陆续复学复课。此时,在一些校长、教师群体中就产生了这样论调:如今时间紧、内容多,赶进度还得靠传统满堂灌的讲授法,课改应按暂停键。于是乎,充满生机的课改呈现“回潮、复辟”态势,一些课改校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然而,笔者认为,疫情期间,孩子们学科阅读、自主学习以及适应网络学习的能力均有了大幅度提高,此时正是推进课改的新契机。因此,课改正当时,并可以选择新的切入点。

切入点之一:探索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学习

经过两个多月的居家线上教学,教师们对应用信息技术有了切身的体验和实践,学生对线上学习也具备了一定得适应能力,这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奠定了基础,为探索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学习常态化提供了可能。故,学校和教师千万不要丢弃、抛弃互联网教学,而要顺势而为,达到“迭代的不仅仅是工具,更是系统;迭代的不仅仅是方式,更是教育思想、理念',要变应激状态为应然状态,借助改变教育形态进而改变教育生态。


切入点之二:重视、丰富、完善真正的'自习课'


居家线上学习锻炼、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控制力,养成了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的习惯。然而,复课后,一些学校教师仍然不放手,学生没有真正的自习课,把自习课等同于做作业时间,等同于学科自习,自习课变成了正课辅助环节,是正课的附属品。

笔者认为,自习课是课堂的一种主要形态,自习课与其他学科课时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自习课也是落实学习中“习”的重要载体。没有真正的自习课,学习链条就不完整,学习效益就会大打折扣。正课属于教师喂食,自习课属于学生主动觅食,“圈养”和“散养”各有各的作用。

笔者设想可以重新定位自习课的任务——整理课堂笔记;对原先学过的、刚刚学过的内容进行反刍、梳理、归类;修补薄弱环节;做作业;查阅资料,追本求源,以达到融会贯通;预习即将学习的下一单元。当然也可读书、写日记等,进一步完善、增设自习课的类型与功能。笔者归纳为以下三种——


学科自习课:所谓“学科自习”,就是在某节自习课内只许做规定科目、规定范围的题目。难点学科必须安排学科自习课,学科自习课归该学科所有,但不准讲课或变相讲课,教师可以辅导学生学习,做作业与新课预习兼顾等。

个性自习课:“个性自习”是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主要用来整理笔记、改错和探究难题,同时也是学生偏科补救的有效时段,当然也是学生扬长的重要时空。这种自习分配方式有效解决了各学科自习时间分配的难题,又有效地刺激了学生自习的学习效率。公共自习课除班主任外其他教师一律不准进教室,教师不准以讲课、发习题、放投影等形式变相占用这段时间。

合作自习课:学习任务有个体任务、小组或团队任务。研究性课题、项目合作任务的完成需要合作自习课来保证。合作自习课可以分区实施,可借用多种学习载体、工具。

切入点之三:可在学科阅读上着力、下功夫
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阅读素养的考查成为重点,表现在试卷长度增加、文本难度提升,对学生学科阅读速度、质量、技巧的要求提高。比如英语阅读,阅读后直接从文本中能找到答案的题目减少,靠逻辑思维、推理才能做答的试题在增加。

核心素养背景下,试题编制标准也发生了重大转型。原来的试题所给的条件、要求、结论非常明确,而现在试题是提供一个供考生阅读的文本,考生必须先筛选有用的关键信息,再进行抽象、建模,才能做答。这就要求学生从原来解决问题的学习,走向构建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链条的学习。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科阅读上着力、下功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试题材料,圈出关键信息,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合复述相关信息,然后让学生抽象、建模成相关问题,最后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题思路、方法。

切入点之四:尝试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区,开展个性化的自本课堂实验

学科课堂上可分为若干个独立学习区,比如独立钻研自主学习区、高质量讨论的合作学习区、观看名师视频的网络学习区、教师讲解辅导学习区等。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基础、学习风格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区,变一刀切的学习模式为个性化的自主选择。当然,若再大胆一点,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可让学生自己制定,这就是自本课堂雏形。

切入点之五:重视单元内容整合,推进单元主题教学改革


居家学习期间,因受环境条件制约,一些需要动手探究的活动、实验无法进行,一些口语交际内容被暂时跳了过去。再加上学生知识点掌握差异较大,因此复课后决不能按步就班教学,急需对学习内容进行编排、重组和整合。这为教师开展教材整合创造了一个契机!

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单靠碎片化的课时目标很难完成,它需要单元统筹谋划,需要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因此以落实核心素养为本,推进单元主题教学改革正当时。

切入点之六:弥补过去课改忽视的作业设计、作业创意短板

教师照搬练习册、试卷进行作业布置的做法非常普遍。不会、不愿进行作业设计、作业创意的大有人在;坚持对一份作业、试卷围绕课标、教参、单元要求作科学分析的少之又少。可见,对作业针对性、有效性的研究是个盲区。因此,开展作业设计、创意改革、研究正当时。

不想课改能找N条理由,想搞课改理由只有一个——愿改!只要想改,就会化劣势为优势,变不可能为可能。



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