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瑞典传奇(四):瓦萨大帝的晚年,和他身后的瑞典

 陆一2 2020-05-15

在战争刚刚结束的1524年,瓦萨仍然充满活力。国家百废待兴,但是曙光已经出现。周围的国家已经把瑞典真正的看作一个强大的国家,而非丹麦王国的附庸了。国家的隐患全部去除,给他父亲安上莫须有罪名的瑞典大主教特罗尔流亡海外,国会也全部是支持他的议员,瓦萨有理由相信,瑞典会在他的绝对掌控之下走向强盛。

在瑞典充满朝气的同时,远在南欧的天主教罗马教宗总教廷里,教皇冕下克莱门特七世的心情却是阴沉的。瑞典独立战争使特罗尔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大主教丢失权势流亡海外,固然除了他心头一大患,但是这带来的后果同样严重。此时的欧洲受宗教分裂运动影响严重,罗马教宗已经丢失了英格兰,德国,瑞士和部分法兰西的宗教控制权,天主教在西欧的控制权已经受到了极大削弱。加尔文教在瑞士和法国,圣公会在英格兰,路德宗在德国和丹麦,东欧的老对手东正教又滴水不漏,这些教派全部站在天主教的对立面,整个欧洲仅有地中海国家和瑞典还在天主教的掌控之下。特罗尔的存在固然让教宗对瑞典无计可施,但是他的倒下又让瑞典对教宗的态度摇摆不定,现在克莱门特必须思考一个问题:该如何对付瑞典这块棘手的肥肉?

整天议会王宫两头跑的瓦萨自然不知道教皇冕下所想。他的想法很简单,特罗尔已经倒下,现在上帝的瑞典子民需要他在人间的代言人,那么大主教和各级神职人员的任命就迫在眉睫。瓦萨心中对这些任命自有打算。他没有理由让南边的教皇把瑞典握在手里,所以人选肯定是要由瓦萨自己决定,再向教皇举荐。瓦萨想,那个老头儿要是识数,便万不可能驳了自己的面子。所以很快,瓦萨定好人选,把这份名单送到了南方。

只可惜克莱门特是倔强的。他明白同意这份举荐就等于瓦萨有了跟他谈判的筹码,否则未来教宗在瑞典将失去影响。但是他同样有自己的想法。瑞典远在天边,周围被天主教的敌人环绕,而这样一块飞地是可有可无的。如果教宗放弃瑞典,失去的只有对北欧动态的把握。而罗马教宗素来与北欧没有任何利害关系,所以倒也无妨。只是平白无故丢掉一块地方也没有好处,所以克莱门特决定采取比较强硬的态度,反正罗马教宗也并不有求于瑞典,能归于天主教的掌控之下是他们的荣幸。但是问题也出在这里,如果克莱门特不同意瓦萨的举荐而要一意孤行地派主教去上任,那恐怕这些可怜的神职人员就要在波罗的海里喂了鱼。所以这人选一要是原来就在北欧有势力的,二还不能是瓦萨的人。克莱门特头疼了,选谁呢?

当数月后瓦萨收到教皇的回信时,他惊愕的说不出话来。教皇谴责了瓦萨未经教宗同意便驱逐大主教特罗尔的行为,勒令其恢复特罗尔大主教以及各级神职人员的身份。瓦萨心说这老头怕是疯了,怎么会叫特罗尔回来呢?没错,教皇想了那么久的结果就是让特罗尔回去。特罗尔固然是个隐患,可是他胸无大志,也就想在瑞典过个土皇帝日子,比起瓦萨这个雄心壮志的定时炸弹,教皇宁愿让这个家伙回去。再说,特罗尔流亡在丹麦,让特罗尔重掌瑞典教会肯定会让丹麦王室满意,教皇就当卖丹麦个面子,日后也好再相见。

然而教皇小看了年轻的瓦萨的傲气。瓦萨不可能容忍杀父仇人再度登上自己国家的领土,而且他还想到,教皇的这一举动明显是对他的不尊重和蔑视。换做是法国国王的话,教皇断然不敢发出这样的敕令。瓦萨心想,如果教皇就是这样争取瑞典的支持的话,我们也不必再与教皇虚以委蛇了。于是他拒绝服从教皇的敕令,改国教为路德宗。并在改换教制之前的过渡期里安插进了自己的人选。瑞典,就这么脱离了教皇的掌控。在路德宗学者奥拉斯· 派特里(Olaus Petri)的影响下,瓦萨指认这位著名学者的兄弟劳伦提乌斯· 派特里(Laurentius Petri)为大主教。

在16世纪20年代这十年间,路德宗大获全胜。北欧甚至德国都已经在它的掌控之下,1526年《古斯塔夫瓦萨圣经》,也就是圣经的新约部分的瑞典语译本制作完成。在不遥远的1541年,路德宗将完成圣经的全部瑞典语译本。30年代,马丁· 路德在德国的传教成绩斐然,圣经德语译本在1534年完成。这一切都标志着天主教以拉丁语控制圣经的最终解释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西欧的大陆上,加尔文派、英国圣公会、北欧路德宗和天主教已经形成了四足并立之势。在没有了宗教的影响下,瓦萨开启了属于他的“大清洗”。他在全国范围内搜捕亲丹麦派,力主与丹麦—挪威王国形成坚决的对立之态。他对丹麦间谍和特务在瑞典国内的活动十分警惕和重视,因此他将任何与丹麦有勾结嫌疑的人全部抓捕起来。这些囚犯最后大多数都没有活下来——瓦萨毫无疑问地处决了他们。一时间,瑞典风声鹤唳。

瓦萨的行动是十分过激的,但是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对于他又是合情合理的。瑞典,一个刚成立的国家,已经失去了教廷的庇护,也没有盟友相助。曾经的瑞典盟友德国汉莎同盟在德国国家力量的发展下已经不足以与任何一个独立主权国家进行战争,而因此北欧也就没有谁能帮助瑞典了。瑞典只能靠自己,但是丹麦的力量本来就远超瑞典。丹麦之前在瑞典的失败并不代表瑞典军队就有实力与强盛的丹麦皇家海军对战,就更不用说在丹麦控制下的挪威军队了。所以一旦开战,战场必然会在瑞典境内,而由于瑞典的繁荣大城市基本临海,丹麦皇家海军将轻而易举的再次攻破这些城市,并使瑞典王国的经济瘫痪。之后瓦萨只能再次跑到内陆去打游击。而这一次,丹麦已经有了经验教训,瓦萨还能再次成功吗? 瓦萨已经是一国之主了,他不可能再承受一次像独立战争时那样凶险的境地,和那样惨重的损失。 所以,他起码要保证国内如铁板一块,不能有丝毫松动。只有这样,丹麦在考虑进攻瑞典的时候才会认真考量一下,看看咬瑞典这一口会不会崩了自己的牙。

瓦萨如同闪电一般的行动的后果就是激怒了达拉纳行省的人民。作为首义之地,达拉纳的民众对自己的身份感到无上的光荣。然而瓦萨的大清洗在达拉纳并没有减轻。由于是边境省,达拉纳境内任何与挪威有联系的人都被严密盘查,一经发现有嫌疑立即处死。他们浓浓的骄傲在这一瞬间被毁灭殆尽,达拉纳人民心中徒余愤怒。于是他们揭竿而起。瓦萨并没有因为曾经与他们并肩作战而有丝毫不忍,很快叛乱就被平定,首领尼尔斯· 达科(Nils Dacke)被处死。另外一个起义省斯摩尔兰省的叛乱则与税赋、宗教改革和旧宗教器物的没收相关,但瓦萨同样强硬地终结了叛乱。瓦萨最终在1543年结束了瑞典境内的叛乱。这些叛乱的结束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大清洗的结束。在瓦萨统治的前十年里,内忧外患成为了主旋律。瓦萨发现了统治一个国家的难处,以及满足人民需要的重要性。但是他仍然坚持着自己倔强的性格,对叛乱零容忍,对人民仁慈地统治,然而形式粗暴。

在之后的数十年间,他的统治逐渐稳固,但是他的暴脾气从未改过。曾经有一群武士在他当年登陆的港口卡尔玛的一家酒馆里谈到他,嘲笑他早年逃出卡罗尔城堡的行径——躲在牛身下逃出来,并叫他“牛屁股瓦萨”。不过一周,这些狂妄的武士的头颅和身体都分开被挂在了城墙上示众。自此再也没有人敢拿这位凶名在外的国王开玩笑。在这个时期,丹麦逐渐接受了瑞典作为一个强国的事实,开始与瑞典进行更多的交流。南方的德国无意北上,丹麦威胁已除,瓦萨将目光投向东方。瑞典的海军开始发展,同时士兵开始操练在不同地形和天气下的登陆作战。很显然,瑞典的目标就是芬兰和波罗的海沿岸。由于这些地方并没有强大的国家,瑞典显然可以进行肆意的扩张,这是邻国丹麦没有的优势。当然,同样的,一两个世纪之后的美洲殖民运动就没有瑞典的份儿,而是轮到离美洲近一点的丹麦尝甜头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瓦萨对于军事力量的重视,在之后的历史长河中,丹麦永远没能再主动对瑞典发动军事行动。

1560年,瓦萨在公共场合发表了他“最后一次演讲”,几个月后他的身体状况便极度恶化。 1569年9月29日,瑞典王国第一任国王古斯塔夫· 瓦萨驾崩,葬于乌普萨拉大教堂。1945年进行的开棺医学分析显示他死于慢性关节炎和风湿。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瑞典解放英雄和传奇时代的终结者的故事结束了。然而瑞典仍在按照他遗留下来的计划发展着,整个国家正在积累财富,训练军队。瑞典,在瓦萨的心里,从来不是偏安一隅的小国。纵使地理位置不佳,瑞典也要成为欧洲头等的强国!很快,在一个世纪后,瓦萨的策略将起到作用,瑞典将雄立于强国之林。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