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播花生为什么每年都有烂种出苗不齐现象?如何防治花生烂种出苗不齐!

 昕爵爵 2020-05-16

我国每年春花生播种后出苗前常发生烂种不发芽或者发芽后不出土,今年我国整个北方地区更是严重、一播全苗占整个花生种植区不足70%,地摸覆盖春花生比不覆盖露地播种的烂种更严重,为什么每年都会发生这种现象为啥还不能引起广大农民的重视呢?
究其原因还是农民的传统思想没有突破,也就是说花生播种时间凭的是往年播种的大致时间,去年何时播种,今年看看时间到了,天气也差不多,然后就开始播种了,一家播种百家响应,最后是一家烂种、百家齐哭。
如果今后杜绝花生拌种不再有烂种现象,那么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花生播种后,能顺利生根、发芽、出土的三大基本条件:
1、充足的水分:种子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启动一系列酶的活动,开始萌发。不同种子萌发时吸水量不同。含蛋白质较多的种子如豆科的大豆、花生等吸水较多。
2、适宜的温度:各类种子的萌发一般都有最低、最适和最高三个基点温度,花生安全发芽的土壤5厘米三个基点地温温度是12--14--16小果花生为12℃以上,大果花生为15℃以上,高油酸品种可能需要更高一些。
3、足够的氧气:种子吸水后呼吸作用增强,需氧量加大,作物种子要求其周围空气中含氧量在10%以上才能正常萌发,含油种子,如花生等的种子萌发时需氧高达20%以上才能快生根、快发芽、快出土
以上花生发芽出苗三大条件,必须是正常的种子具备发芽的基本条件,所以提到种子质量问题时,还要附加一个发芽条件:
那就是花生种子本身所具备充足的营养物质(子叶),花生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度过休眠期主要部分要完整(胚根、胚芽、胚轴),不完整就是不健康了,就无法完成发芽出土的过程。
生产中花生烂种分为两种现象,一种是在未发芽时烂种,花生不能正常发芽;另一种是发芽后烂种,常造成不同程度的缺苗断垄现象。严重的烂种率高达20%,造成不同程度缺苗断垄。花生烂种原因颇为复杂,大体包括生理性烂种和病理性烂种两大类,两者很难截然区分,其中导致生理性烂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发芽先烂种:
这种现象有两种原因:
土壤缺氧:
花生种子没有得到有氧呼吸就被憋是死在土壤里了。那么为什么会缺氧哪?还是两种原因:一是播种过深,花生要求的深度是3--5公分,其实是4公分深度为最佳,也就是“三分浅、5分深、不深不浅4公分”。只有深度才能有充分的氧气、播种越深氧气越稀薄。在就是土壤板结,造成氧气不足。
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花生种苗的呼吸途径以酒精发酵为主,一方面物质利用率低,产生能量少,种苗衰弱;另一方面产生乙醇和大量的二氧化碳,对细胞组织有害,导致种胚中毒、窒息而死亡,田间表现为烂种缺苗播种7厘米以上烂种率90%以上
种子质量问题:
播种时花生剥壳过早,种子失去果壳保护,容易吸收水分,发芽前后易被病菌侵染,发生腐烂。
种子过早脱皮损失了部分生长素,造成发芽势降低不能发芽,造成水浸烂种。



如果采用春花生,特别是地膜春花生留种,生命力弱,抗性差;花生荚果在收获过程中遇连阴雨天气,花生果未能及时晒干,发生霉变;在花生果贮藏过程种受潮变质以及剥壳过早、种子走油变质等因素,都可使花生种子质量降低。播种质量差的花生种子容易造成花生烂种缺苗。种子没有精选,大小粒不匀或种皮有破损,播种后易烂种缺苗。
2、发芽后再烂种:
这种现象是病理性原因和生理性原因的混合症状
生理性原因:地温太低或者不稳定,当花生刚播下时,地温较高,适合种子萌发,发芽后短时期内还没出土时,突遇降温,生长随即停止,等待时机出土,这时候如果土壤湿度过大,病菌侵入,结果就是发芽后烂种(合适的湿度是:砂土地手捏成团,摔地即碎)。
据测定:播种后1015天温度:花生出苗天数和平均温度密切相关,15℃需要20天,23℃需要一星期,大概温度差一度,出苗时间错一天半。有时候也会遇到节气到了,不适合播种的特殊天气。就是所谓严重的倒春寒,很多已经发芽的花生停止发芽,造成烂种缺苗。目前天气预报相对时间长也比较准确,所以建议大家查看当地1015天的温度之后再决定是否播种。
所以建议春花生适当晚播、夏花生适当早播。
据测定:春花生适播期内播期相差25天竟然一起成熟。可能有朋友在疑问,为何播种时间差别这么多,但收获成熟的时间几乎相同?这就涉及到温度,春花生播种的早,温度低,各个方面生长缓慢;虽然后来适当晚播的,播种的晚,但是温度高,所以追赶的快,最终差别是不大的。同时生育期也和温度有关系,不是一个绝对的天数的。每种植物都有其生长的下限温度。当温度高于下限温度时,它才能生长发育。比如:花生下针到成熟的天数就和温度密切相关:日平均气温从2030℃不等,花生入土到成熟的大概时间大概对应为3090天。
还有一个问题:每年的春花生在播种时发生烂种,往往地膜覆盖重于露地播种,这是什么原因呢?
地膜覆盖花生能提高地温3--4度,本来是增加地温有利于花生出苗的,但是地膜覆盖它相对要求的条件也性对的提高了。主要变现在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上,含水量过高,温度上升慢,薄膜封闭性好,影响通风散湿,造成花生淹死、潮湿不通气容易造成“黄曲霉毒素”感染烂种,土壤过于干旱时覆膜,蒸发量大,会造成更干旱,种子在土壤里时间长,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和生长素,最后会衰竭耗死(花生种子发芽后4天内呼吸强度急剧增加,8天内呼吸仍很强烈,可见花生萌发需氧量较多)。
地膜覆盖最怕土壤板结:播种时机选择不当或踩踏过实。雨后播种或造墒播种时踏得过实,使土壤板结,通气性差,种子无氧呼吸而烂种“闷死”。即使能够发芽,也会因为顶不动板结的土块而造成死亡缺苗。
所以春播地膜覆盖栽培花生的播种期比当地露地播种提前10-15天左右。播种时土壤墒情必须适中。播种深度3-4厘米为宜,切记过深过浅。
另外:如播种时施肥量过大,特别是化肥用量过大,又集中施在播种沟内,肥料未与花生种分开,就会造成肥害烂种缺苗。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施肥浓度过高,造成肥害,影响出苗;或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造成肥害或诱发地蛆等危害,易烂种烂芽。

种子倒置。浸过的种子和催芽的种子,如果种倒了就会烂种缺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