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的槐米

 家在黄岛 2020-07-10

老 槐 树

在儿时的记忆中,我家门口有三棵十分高大的槐树,许多在我脑海中记忆深刻的片段都有它的影子。我也不清楚它们是何时起,存在于我家门前的。模糊的记忆中,爸爸说过自打为了修铁山水库,我们村一起搬到现在住的地方起,爷爷就在新房门前栽了这几棵树。

小时候不明白也没想过爷爷为什么会种槐树,只是意识中笃定爷爷种的是吉祥的树!长大后查了资料才彻底明白爷爷的用意。在古代风水学专著《阳宅十书》中有:“中门有槐,富跚三世。”槐树在我们的文化中可以辟邪也可以招财,估计这也是爷爷当时栽种这几棵树的一个很重要的用意吧。

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要说了,这不就是迷信嘛/可是我要说,不是的,这几棵槐树的确为我们当时并不富裕的生活带来了财富。可能许多人不知道,我们家的这几棵槐树在我们这里又叫“本家槐”,他们的花苞是一种药材。

每年夏天他们的枝头就会结满了一串串的花苞。或许你立马会想到满树花开,蜂蝶飞舞,芬芳四溢的美丽景象。

可是恰恰相反,我们要在看到如此美景之前及早下手,把这一串串还未开放但看上去已经十分饱满的花枝折下。这项工作也是十分讲究的,折得早了花苞不够大,折得晚了花苞开放了,这样的结果都是会极大的影响产量的。

每到这时,我的爷爷总会穿着长衫,摸着他那花白的山羊胡每天到树下观察一段时间,直到那些小米粒般绿绿瘦瘦的小花苞,变成鼓鼓的,胖胖的有点黄绿的大花苞时,便一声令下,开始“收获”。

每到此时,恐高的爸爸总是会勇敢地爬上高高的树梢,用一根细长而又结实的一端绑着铁钩子的木棍,小心翼翼而地把一串串花苞连枝别断,我和妹妹、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就在树下负责把爸爸折下来的花苞上面的叶子摘干净,最后只剩一串串花苞。然后把这些花苞都放到院子里,平房上晾晒;待到晒到七成干的时候就会把它们转移到一起,稍加揉搓枝上的花苞便脱落了。

没有很好脱落的花苞需要再晾晒再揉搓直到它们完全脱落,完成花苞与花枝的分离后还有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就是晾晒花苞。

我们把这些花苞叫做“槐米”,如果遇上下雨天不能很好地晾晒,这些“槐米”就会变黑,再晒干后成色就会很差,会影响它的价格。

如果晾晒得好,最后晒干的槐米黄黄的还带点嫩绿,而且散发着阵阵的槐香,是能买个好价钱的。

为了保证成色,遇到阴雨天,有时候妈妈和奶奶会把它们放到大锅里翻炒,一锅接一锅,不厌其烦!从采摘到晾干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在夏季十分炎热的时候进行,而且采摘的过程,还要忍受树上掉落下来的小虫子,和花苞上一些黏液招来的苍蝇,带来的不适。

最困难的是整个工作大多时候都要蜷腿蹲着进行,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耐力。一般人往往采摘开始没多长时间,就会因为种种不适而放弃,但是我们全家却常常乐在其中,虽然也会有因为炎热和劳累带来的烦躁,但在我们全家老小的心中,这早已成为了一项必须完成的工作。是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养成了不管干什么事,不管多难都能咬牙坚持,不放弃,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晾晒好后,妈妈和奶奶会把这些槐米宝贝样的用塑料袋装好,扎进袋口,小心存放。等到大街上响起“收槐米来…”的吆喝声时,小贩们会陆陆续续地来到我家跟爷爷和爸爸谈价钱。因为我家的树大,槐米的产量也是相当可观的,晒干后都有几十斤,当时在我们十里八村是十分有名的,因为质量好所以每年卖的价钱也会是最高的。

每当此时邻居们见到爷爷总是会说“四爷爷”“四叔”(爷爷在他的兄弟中排行老四,在我们村辈分又比较高,所以大多数人都会这么称呼他)又发财了。此时爷爷总是笑呵呵地说:“哎,发财了……”虽然卖得钱不多,但是爷爷说这是我们家的“发财树”,只要有它们在我们家就不缺钱。当时的我觉得确实是发财了,所以觉得爷爷说得没错,心里还偷着乐呢,这样每次回家就可以多蹭爷爷几个零花钱了。

就这样,我们家的“摇钱树”陪我一起走完了小学,中学,高考失利,“三加一”复读班,一直到考上师范…

老槐树和爷爷的零花钱陪伴我度过了我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变得不再像以前那么亲近爷爷了。有时候回家去他那里坐一下就走了,也没有小时候那么多话了。

可爷爷的零花钱一直没断过,一元,二元,五元,……我也经常给爷爷带些吃的用的,一个小面包,一包小咸菜……

最后一次,我给爷爷买了一管“口子油”,因为一到冬天爷爷的手就会裂开口子,很难好,特别疼,听同学说这个好用。可是这次,当我把东西带到爷爷面前时,他却再也不能用了。爷爷突发心脏病,静静地倒在了灶台前。

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家的老槐树在爷爷离去第二年也生病枯萎了,我想是爷爷的突然离去让它们也伤心了吧。后来,在老槐树旁边爸爸又栽上了几棵小槐树,如今也长成了大树。

每到夏天我家门前的槐树依旧长满了花苞,可是现在我们不再去折它的花苞,而是让这些花苞开放,每当此时花香四溢,蜂蝶飞舞,我似乎又听到了爷爷爽朗的笑声,看到了那个穿着长衫摸着山羊胡站在树下仰望槐花苞的爷爷......

宋丽君,黄岛区铁山办宋家店子人,从小对古诗词比较感兴趣,上学时独爱背诵课本上的古文,参加工作以后在读书方面,略显疏淡,偶尔感与生活,喜欢写一些文字抒发心意!自娱自乐,孤芳自赏!!

 

投稿:jiazaihuangdao@163.com

编辑:jing1qiu(静秋)

校稿:裴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