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恩衍韦平

 zqbxi 2020-05-16

       韦平,典故名,典出《汉书》卷七十三〈韦贤列传·韦贤〉、《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平当〉。西汉韦贤、韦玄成与平当、平晏父子的并称。 韦平父子相继为相,世所推重。

典源

       《汉书》卷七十三〈韦贤列传·韦贤〉

       韦贤字长孺,鲁国邹人也。其先韦孟,家本彭城,为楚元王傅,傅子夷王及孙王戊。戊荒淫不遵道,孟作诗风谏。后遂去位,徙家于邹,又作一篇。其谏诗曰:……自孟至贤五世。贤为人质朴少欲,笃志于学,兼通礼、尚书,以诗教授,号称邹鲁大儒。徵为博士,给事中,进授昭帝诗,稍迁光禄大夫詹事,至大鸿胪。昭帝崩,无嗣,大将军霍光与公卿共尊立孝宣帝。帝初即位,贤以与谋议,安宗庙,赐爵关内侯,食邑。徙为长信少府。以先帝师,甚见尊重。本始三年,代蔡义为丞相,封扶阳侯,食邑七百户。时贤七十余,为相五岁,地节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加赐弟一区。丞相致仕自贤始。年八十二薨,谥曰节侯……贤四子:长子方山为高寝令,早终;次子弘,至东海太守;次子舜,留鲁守坟墓;少子玄成,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1]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平当〉

        哀帝即位,徵当为光禄大夫诸吏散骑,复为光禄勋,御史大夫,至丞相。以冬月,赐爵关内侯。明 年春,上使使者召,欲封当。当病笃,不应召。室家或谓当:「不可强起受侯印为子孙邪?」当曰:「吾居大位,已负素餐之责矣,起受侯印,还卧而死,死有余罪。今不起者,所以为子孙也。」遂上书乞骸骨。上报曰:「朕选于众,以君为相,视事日寡,辅政未久,阴阳不调,冬无大雪,旱气为灾,朕之不德,何必君罪?君何疑而上书乞骸骨,归关内侯爵邑?使尚书令谭赐君养牛一,上尊酒十石。君其勉致医药以自持。」后月余,卒。子晏以明经历位大司徒,封防乡侯。汉兴,唯韦、平父子至宰相。

       唐·颜师古注曰:「韦谓韦贤也。」 

译文

       《汉书》卷七十三〈韦贤列传·韦贤〉

       韦贤,字长孺,是鲁国邹人。他的祖先是韦孟,本来家住彭城,做楚元王的傅,又做元王的儿子夷王和他孙子刘戊的傅。刘戊荒淫无度,不遵王道,韦孟就作了诗对他讥刺、劝谏。后来韦孟就辞去了官位,把家搬迁到邹地,又作了一篇谏诗。他做的谏诗说道:……从韦孟到韦贤共传了五代。韦贤为人质朴,清心寡欲,一心一意做学问,对《礼》、《尚书》都很精通,向人传授《诗》,被称为邹鲁的大儒。后来朝廷征召他为博士,授官给事中,进宫教授昭帝学习《诗》,慢慢地升迁为光禄大夫詹事,后来升到大鸿胪。昭帝死了,没有继承人,大将军霍光与公卿大臣一起尊立孝宣帝。宣帝刚刚即位,韦贤因为参与拥立宣帝的计谋,安定社稷、稳定国家,被赐爵关内侯,有供奉的邑户。迁为长信宫少府。因为韦贤曾是昭帝的老师,因而十分受尊重。在本始三年,韦贤代替蔡义做了丞相,被封为扶阳侯,有食邑七百户。那时韦贤已七十多岁,做宰相五年,到地节三年,因为年老多病向朝廷请求辞官,朝廷赏赐他黄金一百斤,罢官回归故里,另外赐给他一处府第。丞相辞职从韦贤开始。韦贤八十二岁时死去,朝廷赐他谧号为节侯。……韦贤有四个儿子:长子韦方山做高寝县令,很早就死了;次子韦弘,官至束海太守;第三个儿子叫韦舜,留在鲁地守候韦氏祠堂墓地;小儿子韦玄成,也因为精通经术多次升迁官位到丞相。所以邹鲁地方有谚语说:“留给儿子满箱的黄金,也不如留给他一部经书。”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平当〉

       汉哀帝即位后,征召平当为光禄大夫诸吏散骑,又先后任光禄勋,御史大夫,官至丞相。因为正值冬月,不是封侯的时候,所以哀帝先赐平当关内侯的爵位。第二年春天,哀帝派使者召平当入朝,准备封他为侯。平当病重,不能应召。家裹有人对他说:“为子孙着想您难道不能强撑病体起来接受封侯吗?”平当回答说:“我现在身居高位,已受到无功食禄的指责了,如今强撑起来接受封侯,回来躺下就死了,也是死有余罪。我如今不去接受封侯,正是为子孙着想啊!”于是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哀帝批示说:“我把您从群臣中选拔出来,任为丞相,您辅佐我治理国事的时间不长,现在天下阴阳不调和,冬天未降大雪,天旱成灾,这都是因为我没有德行造成的,怎能怪罪于您呢?您又为何心存疑虑而上书要求告老返乡,并送还关内侯的爵位和封邑呢?我让尚书令谭给您送去一头牛,十石好酒。您要积极求医问药,多多保重啊。”又过了一个多月,平当去世。其子平晏因精通经义而官至大司徒,被封为防乡侯。自汉朝建立以来,祇有韦贤和平当两家父子皆官至宰相之位。 [3] 

释义

       西汉韦贤、韦玄成与平当、平晏父子的并称。 韦平父子相继为相,世所推重。 [1] 

用典示例

       唐 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若天假三寿,朝登六事,则郑之桓武可寻, 汉之韦平一揆。”

       唐 李商隐《为李贻孙上李相公启》:“语姬朝之旧族, 庄武惭颜;叙汉代之名门, 韦平掩耀。”

       宋 张元干《瑞鹤仙·寿》词:“向凤凰池上,鸳鸯影里,他年何啻紫橐。看流芳,继踵韦平 ,盛传巩洛 。”

        庆蕉园宫保庆保为广东将军时,王省厓尚书鼎赠联云:“恩衍韦平,祖父子孙三宰相;家传忠孝,弟兄叔伯四将军。”巨制鸿题,足以称其家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