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孩跻身全球顶尖科学家,天才少女为国争光,成因是多方面的很多家长不满意孩子的表现时,经常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做对比,但孩子成就其实与父母有莫大的关系,家长如果要做比较,不能只把孩子摆上天平,也要想想自己与“别人家的父母”的差距。 15岁天才少女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图中女孩叫谈方琳,现就读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凭借“斐波拉契数列于贝祖数的估计”这一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多个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 还在念高一的她,被邀请参加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在很多家长眼里,绝对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 谈方琳的父母都是大学教师,父亲是数学教师,她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她的父母在指导孩子学习的时候,也和其他父母不同。 谈方琳读高中前,没有去过任何的补习班,父母只是经常和她一起探讨数学问题,也没有送孩子去参加过任何的竞赛,因为竞赛需要大量的刷题,才能取得好成绩,而这样做反而会耽误孩子学习。 虽然父亲是数学老师,但谈方琳后来研究的方向主要是数论,和父亲研究的领域并不相同,父亲就把她介绍给了研究数论的同事,深厚的家庭氛围加上天才的头脑,再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了这位少女科学家。 大多数家长都是普通人,但天才少女并非不可“复刻” 看到这个案例,很多父母或许会认为,人家的父母如此优秀,培养出的孩子当然很优秀,可大多数家长都是普通人,这样的教育方式模仿不来。 并不每个家长,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个天才少女的教育,学到一些好的教育习惯。 1)以平常心面对孩子的成长 在看到如此极端的案例后,很多父母都急切地想去模仿别人的成功经验,直接复制别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想得到一个相同的成功案例。 但事情不会这么简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有一套能够直接复制使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得不承认,大部分孩子的天资平平,就算是父母用尽全力,也未必能把孩子培养成人中龙凤。 只要孩子长大后是个独立快乐的人,父母在孩子是否能够成为一流人才的问题上,最好是用平常心来看待。 2)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 很多父母为了孩子能够成才,一口气给孩子报好几个辅导班兴趣班,恨不得孩子语数外、数理化,再加上琴棋书画变成十项全能。 有句俗话叫“样样会,门门瘟”,就算是孩子把所有的东西都学会了,这么多的科目必然会分散孩子的精力,很难把某一样东西学透学精。 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孩子找出,他最喜欢的一项兴趣爱好,进行深入持续地培养,在一个领域变得专业,比每样东西只会个入门要更为实际。 3)做到因材施教 父母通常会认为,花了大价钱把孩子送进了各种辅导班,就是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教育。 但现在市面上,各种教育机构素质参差不齐,教育的模式也是大同小异,所有孩子都接受的同一套教育方法,根本就谈不上因材施教。 父母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特别是在一些入门级的教育上,父母如果愿意花点心思,效果会比直接送孩子去各种辅导班更好。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大部分的父母都舍得花钱,但跟舍得花钱比起来,更重要的是舍得花心思,而且花心思培养出的孩子,往往比只花钱培养出来的孩子更加全面更加优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