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了解一个人——鲁迅 在线打假, “毒”鸡汤再也喝不到了

 金色年华554 2020-05-16

随着科技和信息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方便,可是网上各种鸡汤和谣言便接踵而至,比如最火的“马云牌”鸡汤,又或者“巴菲特的七条商业法则”,这些连作者本人都不知道的鸡汤,一次又一次的轰炸我们的大脑,一句错误的话,就有可能对读者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

为了阻止这种现象,北京鲁迅博物馆上线“鲁迅著作全编在线检索系统”,不过5月7日清晨,不久即因访问量过多导致系统瘫痪,由此可见,网站中充斥着的大量的“毒”鸡汤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面对这种灰色营销产业链背后的“毒”鸡汤,我们应该学会说“不”

每天了解一个人——鲁迅 在线打假, “毒”鸡汤再也喝不到了

鲁迅到底说过哪些著名的话?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你之前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疑惑,为什么鲁迅不姓“鲁”却姓“周”?其实,“鲁迅”这个名字就是个笔名,是他写《狂人日记》时使用的。鲁迅对此是做过解释的:一. 母亲姓鲁;二. 周鲁是同姓之国;三. 取愚鲁而迅速之意。其实当时鲁迅身处的时代特殊,用真名会招致更多的麻烦,自从公开发表诗文以来,曾使用过140多个不同的笔名,只不过鲁迅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新旧交替——当你落魄的时候,才能看清社会的模样

“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鲁迅《自选集自序》

出生于1881年的鲁迅,正值中国社会动荡时期,一边是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又遭受西方国家的侵略,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鲁迅的祖父之前为地方官,因此鲁迅从小受到的教育比较完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可以看出:里面既充满百草园的无拘无束,充满童真的快乐,又有三味书屋的封建腐朽,严苛的教育私塾,家庭环境非常不错。可是后来祖父由于贿赂乡试主考官而自首入狱,之后母亲害怕株连之罪,全家人逃离,哪怕是在逃离的过程中,依然没有放弃对于鲁迅的学习。

可是就在逃离之后的第二年,父亲的病情逐渐加重,每每为父亲出入于当铺及药店,遭人冷眼。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有谁从小康之家而陷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清世人的真面目……”从衣食无忧到四处碰壁,鲁迅早早地接触到社会的无情与冷漠,这使得他对社会又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父亲去世两年后,改名周树人(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前往南京求学。

弃医从文——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鲁迅《呐喊·自序》

每天了解一个人——鲁迅 在线打假, “毒”鸡汤再也喝不到了

在转入江南陆师学堂学习之后,鲁迅开始接触更多的西方文化,尤其是赫胥黎的《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更是感受到救亡图存的紧迫性。1902年,鲁迅以江南学堂考试一等第三名的成绩公费赴日留学,留学期间,慢慢审视中国与日本的不同,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后来转入仙台医学校,想通过学习医术,救治像自己的父亲似的被延误的病人。

但是这所有的一切,在一节课堂后发生转变,课间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当他看到一群人在围观一个中国人被残忍杀戮的照片时,对于人们丢掉的良知,心中充满着无限的愤懑,深受刺激,于是决定弃医从文。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间,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

针砭时弊——用旧社会的新人物,打破新时代的旧思想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狂人日记》

每天了解一个人——鲁迅 在线打假, “毒”鸡汤再也喝不到了

1909年8月鲁迅回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可称得上是“新小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后,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1918年,参与胡适创办的《新青年》改组,任编委。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这是所有人从来没有读过的。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鲁迅 《阿Q正传》

1921年12月,鲁迅又一篇具有深远意义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引起巨大轰动。封建统治阶级面对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不断失败的处境无法清醒地正视现实,无法承认失败,于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便产生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中国处世哲学的精髓,有人甚至概括到这样的高度:“一个人如果一点Q精神也没有,那是活不下去的。”作为一个封建等级观念存在2000多年的国家,农奴式观念目前仍然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如:有些人在上司面前俯首听命、点头哈腰,在下级面前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对错难分——选择了爱情,就意味着有人要遗憾终生

“鲁迅原先有一位夫人朱氏,她名‘安”,她的母家长辈叫她‘安姑’。——许广平

每天了解一个人——鲁迅 在线打假, “毒”鸡汤再也喝不到了

在中国固有观念里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基本上婚姻都是包办,所以古代真正因为爱情走到底的少之又少。在鲁迅26岁的时候,母亲骗他回家娶了朱安为妻,虽然两人为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两人从未同居,朱安是属于那种受传统观念影响比较深的女子,贤惠持家,并且鲁迅的母亲也一直照顾,那么既然不喜欢他,为何不休掉呢?因为在那个时代,一旦休妻,朱安就会遭遇死亡或者非人的遭遇,所以没有离婚。

许广平也并非等闲出身,许广平的祖父许应骙是慈禧太后的干儿子,曾经做过浙江巡抚,是官居二品的封疆大吏 ,获赐可在宫中骑马,因此许家称得起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族。曾经也是因为指腹为婚而反抗,骨子里充满反抗的精神,后来作为学生结识鲁迅,两人相互支持,日久生情,1927年10月30日,鲁迅和许广平终于在上海开始了他们的同居生活。 在鲁迅去世前几年,朱安曾拒绝接受 周作人 的钱,却乐于接受许广平汇寄的生活费。朱安也对人说:“许小姐待我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的确是个好人。”

你最喜欢哪一句,欢迎下方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