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62)鲁迅(下)

 徐子曰 2020-10-20

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鲁迅自传》

鲁迅在仙台学医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改变了鲁迅的一生。当时日本的教学方式还是非常先进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微生物学等知识,老师会在课堂上放映一些相关的影片。如果时间不到的话,就会放一些跟时事或者风景相关的东西。鲁迅后来在文章中写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这里提到的战争,是发生在1904年——1905年的日俄战争。从名称上咱们可以看出来,这是发生在日本和俄国之间的战争,但奇怪的是,战场却是在咱们中国。你可以想象一下,其他国家打仗,把战场却放在了咱们中国,这说明了咱们中国当时是多么弱啊!这就好比有两个坏人要玩砸烂东西的游戏,却把游戏场地放在了你家里,打坏了也是你家的东西。而你呢,却因为自己弱小,只能看着还不敢出声反对。当时,日本和俄国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投入了上百万

的军队进行作战,双方的伤亡都很大,最终,日本胜利了,咱们的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就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日本也通过这次战争,成为了世界强国,从此对咱们中国的欺负更是变本加厉了。还有一点值得咱们注意,就是当时在影片里被杀的人和围观的吃瓜群众,都是中国人,这让鲁迅这种有思想的人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就算医术再高明,科学再发达,培养出再多的体格强健的行尸走肉,对国家也没有任何好处。要想让国家强大起来,首先就要改变人的思想,先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所以鲁迅下了决心,要去从事新文艺活动,通过文学作品来唤醒人的灵魂,他和几个朋友创办了一本杂志,取名字叫《新生》,但是没多久,就失败了。

也是在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对鲁迅的一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什么事呢?就是鲁迅结婚了。

按常理来说,结婚本来是件好事情,娶媳妇儿多开心啊。然而,鲁迅并不开心。鲁迅的这位夫人叫做朱安,是一位传统的中国女子:她裹了小脚,识字不多,但是脾气很好,鲁迅的母亲很喜欢她。她比鲁迅大三岁,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啊,好像看起来双方也还匹配。但是,这场婚姻完全是父母包办的,这夫妻两人结婚前连面都没见过,话也没说过。本来鲁迅是不同意这门婚事的,但是,鲁迅是孝子,母亲给他安排的事情,他没有反对的理由。所以啊,这场婚姻,注定了就是一场悲剧。鲁迅觉得这个他不喜欢的妻子,就是母亲送给自己的一个礼物。礼物可以不喜欢,但是不能扔掉。于是,鲁迅像完成任务一样,完成了整个婚礼的仪式,在家里待了两天,就回日本去了。从此以后,朱安女士就作为鲁迅明媒正娶的妻子,被鲁迅“供”了起来。直到1947年,朱安女士在孤独中去世。

鲁迅回到日本之后,从事新文艺的理想没有实现,想去德国留学的理想也没有实现。这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又不允许他继续学习了,所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鲁迅只好回国了。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

——《鲁迅自传》

 鲁迅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是老师。所以,咱们也可以叫他周老师或者鲁老师啦。他一边教化学和生理课程,同时还给学校里的日本外教当翻译。当了一年老师之后,鲁迅升了职,当上了绍兴中学堂的教务长,就类似于咱们学校里的教务主任。可是,当时的学校里的风气并不是很好,鲁迅这种性格的人在里面工作并不是很开心,所以,他就辞职了。想做编译员,也没有成功。正当鲁迅有一次开始迷茫的时候,辛亥革命发生了。

关于辛亥革命,咱们简单了解一下。其实早在1894年开始,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志士们就一直在筹划着推翻清政府的革命。他们先后建立了兴中会、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孙中山还提出了自己的“三民主义”。到了1911年,也就是咱们农历的辛亥年,革命终于成功了。这一年的10月10日,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随后,全国很多的地方都发生了革命,纷纷宣布摆脱清朝的统治,进行独立。到了1912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进入了民国时期。这时候,绍兴也发生了革命,建立了军政府,一个叫王金发的人做了都督。鲁迅是倾向于革命的,所以这时候他又得到了一个机会,当上了师范学校的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鲁迅自传》

刚刚咱们说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了。鲁迅的同乡蔡元培先生当上了教育总长,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教育部长。他邀请鲁迅到南京,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后来又任命他为教育部佥事。这时候的鲁迅先生变成了国家公务人员,或者说当了个小官。后来,民国政府从南京迁移到了北京,鲁迅也就跟着一起到了北京。教育部里的工作应该很轻松,(虽然工资不低,据说一个月有将近300大洋。)但是当时的国家形势仍然是一团糟。军阀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争来争去,一会儿是袁世凯要自己当皇帝,一会儿是宣统皇帝要复辟,一会儿又是这个战争那个战争的。这时候的鲁迅,应该对国家的未来比较担心,他之前的理想看来是难以实现了。所以呢,这时候的鲁迅就非常苦闷,但又没有办法去改变这一切。“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

还好这时候有一个朋友出现了。这个朋友叫做钱玄同。他邀请鲁迅为《新青年》杂志写稿子。这个《新青年》杂志,对咱们中国的发展可是有很大影响的。这本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创办的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他宣传民主和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鲁迅接受了钱玄同的邀请之后,就写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鲁迅在这篇小说里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到了最后,他又大声疾呼:“救救孩子”!这篇小说的发表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鲁迅的小说创作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相继写了《药》、《阿Q正传》、《伤逝》、《祝福》等优秀的小说,后来,编成了两本小说集,一本叫做《呐喊》,另一本叫做《彷徨》。鲁迅在小说集《呐喊》的序言里,有这样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鲁迅还去了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地方去做了兼职老师。在做老师的过程中,鲁迅积极地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在兼职的过程中,鲁迅结识了自己的学生,也是以后自己的终身伴侣的许广平。许广平是学生运动的骨干,和自己的同学刘和珍等人积极战斗,揭露和批判段祺瑞政府的黑暗统治。这些学生的行为遭到了段祺瑞执政府和学校的残酷迫害,甚至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包括鲁迅的学生刘和珍在内的很多学生被杀害了。这时候的鲁迅挺身而出,支持和保卫学生。他在这个时期,还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其中说: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鲁迅的这种支持,受到了政府的敌视,也因为这个,鲁迅受到了政府的通缉。没有办法,他只好离开北京了。

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鲁迅自传》

鲁迅先是到了厦门,在厦门大学做国文系教授。鲁迅来厦门,据说真正的原因不是所谓的通缉,而是因为他和许广平的感情。鲁迅和许广平是师生关系,当他们之间产生了感情之后,就面临着很多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在鲁迅的家里,还有自己的原配夫人朱安。再加上这时候许广平大学毕业回广州工作了,因此鲁迅去厦门工作也就顺理成章:一来可以避开各种压力,二来可以离自己的心上人近一些。当然了,厦门大学每个月400元的高薪,也是他考虑的原因之一吧。鲁迅在厦门大学待了4个月左右,因为他觉得这里的氛围不适合自己,又到了广州,在中山大学担任教授。广州当时是革命的中心,他本以为在这里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现实再一次打破了他的美梦,他再一次决定离开。这一次,他带着许广平到了上海,一直到生命的终结。

到了上海的鲁迅,总算是安定了下来。他和许广平组建了家庭,有了儿子“周海婴”,这是让他开心的事情。在文学创作上,他用自己手中的笔作为武器,写了大量的杂文。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像匕首、像投枪,充满了战斗性。鲁迅的一生,和现代评论派战斗过,和新月派战斗过,和创造社战斗过……凡是能战斗的,鲁迅从不畏惧。

鲁迅在战斗的同时,也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他曾经参与发起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民权保障同盟会”、“左翼作家联盟”等组织,凡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活动,他从不放弃。

1936年,鲁迅因为肺病,在上海逝世。鲁迅的去世让很多人感到哀痛。前来吊唁送葬的人有数万人,队伍绵延几公里,连当时的“领导人”都派人送来了花圈。一个人能够在死后获得这样的哀荣,这一辈子,也算是值了。

鲁迅一生中,重要的作品有小说集三部,即《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另外还有《三闲集》、《而已集》、《华盖集》等很多的杂文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