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狂人日记》一百周年

 唐宋自在鸟 2018-05-13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九一八年四月二日,鲁迅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图为《狂人日记》创作地,北京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补树书屋)

 

那个就跟今天一样给人感觉平淡无奇的日子里,鲁迅在日记里写道:“二日:晴。午后自至小市游。”


鲁迅平静得连日记里都没有提到《狂人日记》,那个下午他应该是轻松而忘我的。


遥想那个一百年前的日子,在没有电脑、手机的时代里,鲁迅为白话文小说开启了一个篇章。他下笔时可能从没想过什么思想、意义,但笔下却满满写着“吃人”。

 

后来,鲁迅在写给许寿裳的信中提到:“……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矣。”颇有些孩子气的童真和自得。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在一九一八年五月十五日的新青年上,后来与《孔乙己》《阿Q正传》等篇目一起收编进了《呐喊》之中。就像是鲁迅面对那个一百年前的中国,发出的一声呐喊。

 

最初出版的《呐喊》是这个样子的。


 

后来我社经过影印和重新翻新整理,尽可能的修复并还原了《呐喊》的原貌。



此次出版的《现代文学名著原版珍藏第一辑》中,还收录有鲁迅的《彷徨》和《朝花夕拾》。都是经过精心选择之后的最佳阅读版本,然后进行全新修复的。


这套书最初有两个方案,其中一个是要保留原版上的褶皱、水痕、墨点等等印迹,但后来我们想明白了,那些印迹并不属于民国原版,而是属于岁月。


在岁月的流转中,一百年的风霜雪雨让这本书有了沧桑,而我们要做的是,让它焕发该有的光彩。


于是我们的美编老师和排版老师联手工作,把封面和内文里所有代表这一百年老去的痕迹修复,让这套书既保存了原貌,又再一次获得青春。

 



《呐喊》

 

《呐喊》短篇小说集是鲁迅小说的代表,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经典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鲁迅以其独特的老辣、稳健的文笔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鲁迅通过他对当时国民性的批判践行了他自己“文艺救国”的理念。《呐喊》立意高远、切中时弊,书稿中所表达的很多观点和思想至今对国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彷徨》

 

《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在这部小说集中,鲁迅所塑造的人物身上大多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性。比如《祝福》中的祥林嫂,是生活造成了她的不幸,又是她自己和周遭的人共同加重了这种不幸,她既是受害者也是“杀死”自己的真凶。再比如《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他们都曾经辉煌过,但却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只能归于沉寂。《彷徨》也展现了鲁迅在面对当时中国社会的那种“彷徨”的心态,在焦急和忧心中坚持着“文艺救国”的理念。本书稿是研究鲁迅和现代文学史不能绕过的文本作品。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的风格与同时期许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显地区别开来。作者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这几种表现方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笔底波澜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态势。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鲁迅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和艺术革新的旗手的特色,使《朝花夕拾》成为中国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本书稿是研究鲁迅和现代文学史不能绕过的文本作品。



精 彩 活 动


为了纪念一百年前

现代文学史上这耀眼的一笔,

我社邀请了止庵、

谢其章两位老师一起

于二零一八年四月十九日下午

去往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由文学院副院长鲍国华教授主持

展开一场“珍藏原版,走近师大”的讲座。


在一百年后的今天,

体味那一代大师的风采。

这场一百年的约会,

我们,不见不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