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今天,一九一八年四月二日,鲁迅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图为《狂人日记》创作地,北京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补树书屋)
那个就跟今天一样给人感觉平淡无奇的日子里,鲁迅在日记里写道:“二日:晴。午后自至小市游。” 鲁迅平静得连日记里都没有提到《狂人日记》,那个下午他应该是轻松而忘我的。 遥想那个一百年前的日子,在没有电脑、手机的时代里,鲁迅为白话文小说开启了一个篇章。他下笔时可能从没想过什么思想、意义,但笔下却满满写着“吃人”。
后来,鲁迅在写给许寿裳的信中提到:“……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矣。”颇有些孩子气的童真和自得。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在一九一八年五月十五日的新青年上,后来与《孔乙己》《阿Q正传》等篇目一起收编进了《呐喊》之中。就像是鲁迅面对那个一百年前的中国,发出的一声呐喊。
最初出版的《呐喊》是这个样子的。
后来我社经过影印和重新翻新整理,尽可能的修复并还原了《呐喊》的原貌。 此次出版的《现代文学名著原版珍藏第一辑》中,还收录有鲁迅的《彷徨》和《朝花夕拾》。都是经过精心选择之后的最佳阅读版本,然后进行全新修复的。 这套书最初有两个方案,其中一个是要保留原版上的褶皱、水痕、墨点等等印迹,但后来我们想明白了,那些印迹并不属于民国原版,而是属于岁月。 在岁月的流转中,一百年的风霜雪雨让这本书有了沧桑,而我们要做的是,让它焕发该有的光彩。 于是我们的美编老师和排版老师联手工作,把封面和内文里所有代表这一百年老去的痕迹修复,让这套书既保存了原貌,又再一次获得青春。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精 彩 活 动 为了纪念一百年前 现代文学史上这耀眼的一笔, 我社邀请了止庵、 谢其章两位老师一起 于二零一八年四月十九日下午 去往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由文学院副院长鲍国华教授主持 展开一场“珍藏原版,走近师大”的讲座。 在一百年后的今天, 体味那一代大师的风采。 这场一百年的约会, 我们,不见不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