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读大学挂科留级,40多岁还是底层职员,43岁却因诺奖一举成名

 阳春雪竹轩 2020-05-17

田中耕一,最年轻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获奖是2002年的事,那一年,日本的学术界都震撼了,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200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都表示从来没听过这个名字。

白川英树、野依良治,一个是东京工业大学的博士,曾赴美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士研究员;一个是京都大学的博士,曾经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回国后成了日本学士院院士,这两位在日本都属于家喻户晓的人物。

与他们相比,田中耕一完全是个无名氏,他的获奖让日本学术界措手不及,他们翻找了大量生命科学学术资料名单,居然完全找不见田中耕一,最后迫于无奈,只能上网搜索田中耕一的信息......

田中耕一是个传奇人物,他读大学时挂科留级,40多岁还是公司的一个底层职员,头衔仅仅为主任。这个主任与中国的不太一样,基本上和“转正普通员工”差不多,再往上还有系长、课长代理、课长、次长、部长,每个头衔还有等级细分。

获奖时已经43岁的田中耕一在公司待了快二十年,居然一直蹲底层,默默无闻做着化学研究。更奇葩的是这跟他的专业完全不对口,他于1983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的电气工学专业,只拿了个学士学位,没成硕士更没成为博士,没去名校任教。

他进公司做化学研究完全是为了“混口饭吃”,因为他毕业后找工作碰了壁。这样一个人很容易给大众亲切感,毕竟他不是象牙塔里的学者,出身平平无奇,没有任何背景,他的老家在日本富山县,父亲是个工匠。

小时候的田中耕一甚至都没穿过几件好衣服,奶奶严格教育他:不许浪费粮食,不许浪费纸张。田中耕一接受的家庭教育就是一定要勤俭、踏实,至于什么富人思维,他完全没有。所以他工作后也没想过升迁,就闷着头研究,经常拒绝公司的升迁考试。

同事们觉得田中耕一有点“傻”,升职加薪的机会都不要。可田中耕一愣是傻人有傻福,他做研究时因为一次失误,不小心把甘油当成实验材料倒进了钴粉末里,考虑到实验材料不便宜,他决定将就着做个实验,看看如何。

这一“将就”,直接让他发明了促成“对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的方法。然而即便发现了了不得的东西,田中耕一都没想过要发表学术论文。最后是一个老教授催着他在欧洲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他才和诺奖结缘。

只有本科学历的田中耕一获诺奖后,一举成名天下知,瞬间成了“明星人物”。最有意思的是他获得了母校特别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当众演讲时还“抱怨”自己当初就因为不喜欢德语而挂科留级,没有读博士,但现在自己有博士学位了,以后坐飞机是不是更自由了?

田中耕一的获奖给日本学术界带去了新风气,因为田中耕一表示,自己做研究、获诺奖,为的不是名利,而是“兴趣”。在他说这番话之前,绝大部分人都忘了科学研究原本基于个人兴趣,田中耕一的话让他至今都是大众热议的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