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欣赏的规律和标准

 DavidCCH 2020-05-17

国画欣赏的规律和标准

张大千作品

国画欣赏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其认识规律也需要逐步完善。对于同一幅作品,不同的欣赏者由于所处时代、欣赏角度、鉴赏水平及个人爱好等的不同,赏论观点也不同。宋韩琦在《稚圭论画》中说:“观画之术,唯逼真而已,得真之全者绝也,得多者上也,非真即下矣。”笔者认为,对于国画作品的欣赏,不仅是认识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乐趣。

国画欣赏的规律和标准

张大千作品

欣赏国画,首先要确立标准。如何欣赏,古人早有阐述。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曰:“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赅,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转移模写是也。”概而论之,赏画有以下三个着眼点:

国画欣赏的规律和标准

张大千 峨眉金顶

一是欣赏作品的点画、线条之美。国画是点、线、面的组合,亦是黑、白、灰的表现。欣赏国画,首先赏其神。神之所在,画之内涵存焉。不管是山水画、人物画还是花鸟画,点、线、面组合的内涵之美,才是欣赏的关键。

国画欣赏的规律和标准

张大千作品

二是欣赏作品的结构、造型之美。笔者认为,画作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生动亮丽,有独创新意;中品,继承前贤血脉,但已有自家风貌;下品,结构简单,造型庸俗,不见笔墨。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应结构合理、造型优美、主题鲜明、虚实相生。

三是欣赏作品的气韵、意境之美。欣赏国画作品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画面的完整性。具体欣赏时,不但要看画面的章法形式、绘画内容,还要看其要传达的气韵和意境。整幅作品要气脉贯通、神气活现,表达出一种超脱的艺术境界。

国画欣赏的规律和标准

张大千 仿石涛山水

山水画欣赏的要点

欣赏山水画,首先赏其气。例如,说山之形态——气势磅礴,说山之变化——气象万千。山有气在,则画妙也;凡势大气,韵味出焉。清张庚《浦山论画》曰:“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发于无意者为之上,发于意者次之,发于笔者又次之,发于墨者下矣。”发于“无意者”,指人莫能为,可见意境之深。山有势,水亦应有势。波涛汹涌、浪击长空——其水势之大,若从天降;气势之猛,浩瀚如潮。

国画欣赏的规律和标准

张大千作品

虚实,是欣赏山水画的又一重要因素。实为笔墨,虚为空白。有形则实,无形则虚,二者对立统一。欣赏时,无论虚实,各有神妙。近山为实,远山为虚。若有云雾衬托,则更显虚无缥缈。诚如清蒋和在《学画杂论》中所说:“山水篇幅以山为主,山是实,水是虚。画水村图,水是实,而坡岸是虚。写坡岸平浅远淡,正见水之阔大。凡画水村图之坡岸,当比之烘云托月。”

国画欣赏的规律和标准

张大千作品

配景是山水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配景的欣赏,主要看其险峻。悬崖古松,乃奇景也。在深山穷谷之中,古柏寒松偃仰于山峰之巅,山应有气势,树应有情趣。苍松随云浮现、随风呼啸,意境悠远。山中沟壑盘曲,常见小桥。不管是石桥、木桥、索桥,凡欲造仙境,非断即缺,变成险桥。更有甚者,画在人不可登处,仿若仙桥,可望而不可及,造景奇特。山中怪石林立,亦是奇景。如人立坐、如马奔跑、如龙飞舞,其形各有所似,不一而足。云雾缭绕间,山谷变幻莫测,奇景生焉。

国画欣赏的规律和标准

张大千作品

人物画欣赏的要点

人物画如何能表现其美感?不同画派、不同画家,表现手法有别。笔者认为,欣赏人物画,可以从五官、气质、身体协调性和气韵血脉四个方面展开。

国画欣赏的规律和标准

张大千作品

眼鼻口耳,布局于头部,若能精巧,则会给人以美感。特别是对眼睛的刻画尤为重要。清蒋骥《传神秘要》曰:“神在两目,情在笑容,故写照兼此两字为妙,能得其一已高庸手一筹。若泥塑木偶,风斯下矣。”清丁皋《写真秘诀》曰:“眼为一身之日月、五内之精华,非徒袭其迹,务在得其神。神得则呼之欲下,神失则不知何人。所谓传神在阿堵间也。”又曰:“如眼上一笔似弯弓,向下以定长短,宜重;眼下一笔又似弯弓,兜上以定阔窄,宜轻。中点眸子,当存精。”神在两目而情存其中,可见眼神是表现人物内涵的重要因素。另外,人的面部五官,除布局合理外,骨肉亦不可少。明周履靖《天形道貌》曰:“面貌要有骨肉,须发不宜排列整齐,却在不失体制,活相为难,须见有根生苗之意。亦在密处密、疏处疏,疏密自有一种妙处。夫描者骨也,着色者肉也,有骨有肉方妙。”故凡人物,面部是否平整、骨肉是否丰满、眼睛是否有神,乃赏画之要素也。

国画欣赏的规律和标准

张大千作品

形容人物气质的词有很多,如气质高雅、气冲霄汉、气吞山河、气宇轩昂、气贯长虹、气势凌人、气壮如牛、气定神闲等。欣赏人物画,一般情况下,应以温柔、善良、和顺为美。当然,不同的人物会有不同的气质。赏画似在赏其表,实则是在赏其心。

国画欣赏的规律和标准

张大千作品

人物画中的身体协调美,是就整体而言的,包括人物的衣物穿戴、高矮胖瘦等。“写人物之大小因头面大小,从发际至地间,量取为尺,以定人身之长短高矮。古有定论:立七,坐五,蹲三。然有不尽然者,执泥此论,多有未合。要随面貌肥瘦长短如何,应长则长,应短则短。定论之中,亦要变通,不可拘为一定不易。”(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此理不仅画家该知晓,欣赏者亦应知晓。此外,画中人物动作也要具备统一性。

国画欣赏的规律和标准

张大千作品

人物的气韵美,是欣赏者的一种感觉。气韵是人物画的内涵表现,非每幅有之,亦不可替代。《传神秘要》中云:“笔底深秀,自然有气韵。此关系人之学问、品诣。人品高,学问深,下笔自然有书卷气。有书卷气即有气韵。”然韵之何来?四季生焉。“天有四时之气,神亦如之。得春之气者为和而多含蓄,得夏之气者为旺而多畅遂,得秋之气者为清而多闲逸,得冬之气者为凝而多敛抑;若狂笑、盛怒、哀伤、憔悴之意,乃是天之酷暑、严寒、疾风、苦雨之际,在天非其气之正,在人亦非其神之正矣。”(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人物之神,完全出于形,无形则无神。故在品赏人物画时,应先品其形。而气血之美,乃指人之面容。清丁皋在《写真秘诀》中道:“气者表也,血者里也。阴阳既济,气血升华,妍艳之色,自拂拂然透出容颜之外。其法当先上血,用胭脂与朱砂磦合染之;然后用朱砂磦和藤黄细细匀皴之,以提其气。夫气与血虽分而实合:其现于皮肤者气,以显血之用;而蕴于肌理者血,又助之神也。”欣赏人物画,画中有气韵血脉,是为美也。

国画欣赏的规律和标准

张大千作品

花鸟画欣赏的要点

欣赏花鸟画,不管是花卉还是禽鸟,首先要看其比例是否准确。即便是采用夸张的手法进行创作,也不能太离谱。例如,在同一画面上,一般而言,麻雀不能大于喜鹊,喜鹊不能大于仙鹤;黄瓜不能大于甜瓜,甜瓜不能大于西瓜;谷子不能高于玉米,玉米不能高于高粱。四季花鸟不同,大小比例亦自有分寸,此乃欣赏花鸟画的第一要点。

国画欣赏的规律和标准

张大千作品

一幅优秀的花鸟画作品须有动态之美。蝴蝶飞舞、蜜蜂采蜜,喻指花之香;麻雀啄食、燕子飞翔,喻指树之活。欣赏花鸟画,动态活泼,飘飘然者,有无限美妙之意也。

国画欣赏的规律和标准

张大千作品

用色协调,是把花鸟画画亮丽的关键。用墨要追求韵味,用色要追求高雅。侧重其韵,突出其味,可以表现和谐之美。清王概等《芥子园画传》曰:“花之得色,唯脂与粉。粉取洁白,为花之形质;脂取鲜明,为花之精神。争娇夺艳,似醉如羞。其妖娆之态,则全在乎脂矣。”由此得知,欣赏花之精神,在于用色的妙趣。

国画欣赏的规律和标准

张大千作品

不管是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皆有用笔、用墨之法。虽各有所异,但理法相通。明高濂《燕闲清赏笺》曰:“论画以天趣、人趣、物趣取之:天趣者,神是也;人趣者,生是也;物趣者,形似是也。夫神在形似之外,而形在神气之中。形不生动,其失则板;生外形似,其失则疏。故求神似于形似之外,取生意于形似之中。生神取自远望,为天趣也;形似得于近观,人趣也。”欣赏时应细观原作,凭借客观、公正的心态去评论。意境深邃,饶有趣味,方为妙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