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度斩获“中国好书”奖,编辑和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小呆图书 2020-05-17

商务君按:前不久,2019年度“中国好书”榜单揭晓(点击可看完整榜单),彭学军“男孩不哭”组合新作《建座瓷窑送给你》入选“2019年度中国好书”。事实上,这是彭学军第二次获得“中国好书”奖,“男孩不哭”组合的另一部作品《森林里的小火车》曾获评“2015年度中国好书”,彭学军是迄今为止中国童书界少有两次获此殊荣的儿童文学作家。在童书界,彭学军一直都是女神般的作家,不仅因为她的美丽和知性,更源于多年来她在儿童文学书写上的坚持和纯粹。

在行业内,有追求的出版人,都将成为珀金斯那样的“天才编辑”视为一生的志业。“男孩不哭”组合另一位成员——著名出版人魏钢强,也是这样一名讲求“眼光”和“手艺”的编辑,他与彭学军是儿童文学界著名的“黄金搭档”。

那么,在他们眼中,“中国好书”应该具备怎样的水准?编辑和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两度斩获“中国好书”奖,编辑和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对瓷都长大的男孩来说,泥,是他们常玩常新的玩具。玩得小手脏兮兮的,又不爱洗,一个男孩便得了“黑指”的绰号;小天的瓷板画画得极好,黑指和他好得跟兄弟一样;大男孩金毛老欺负他俩,不过,他也是有本事的,能做出长得像“高帮运动鞋”一样的雕塑窑 ……

《建座瓷窑送给你》是彭学军在江西景德镇深入生活,潜心完成的一部新作,也中国作协定点深入体验生活的项目。小说通过三个孩子校园和家庭生活的日常,展现了闻名于世的瓷都在新时代的变迁,以及变迁中人们如何艰难地寻找着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渐渐走向成熟,懵懂的童年也如粗拙的瓷坯一般,让窑火焙烧得光润而又华美。

两度斩获“中国好书”奖,编辑和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彭学军/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9年12月

两度斩获“中国好书”奖,编辑和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彭学军总是对那些有岁月包浆的题材感兴趣

两度斩获“中国好书”奖,编辑和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陶瓷是中国文化的经典代表。没有哪一样东西如陶瓷一般,既可以是极具艺术价值的令世人倾慕的雅器,也可以是寻常百姓用于吃喝拉撒的俗物,集大俗大雅于一体。更耐人寻味的是,它们最初的形态,不过都是一抔土。

这样一想,便被它的几个特性吸引住了:民族的,艺术的,日常的。如果从“狭隘”的地域观出发,也许还可以加上“江西的”,虽然江西的“景德镇”比“江西”本身更能被“热搜”,毕竟,一两百年前,西方人就用景德镇的瓷器指代了中国——China。

最初去到景德镇,只是想写一本图画书,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把制瓷的主要序串起来,类似《卢利尤伯伯》那样的——那本书讲述的是一位匠人修补旧书的故事。随着采访的深入,素材越来越丰富,特别是有些故事,在听工匠们讲述时,脑子里不时呈现出一幅幅的画面,不是图画书的画面,而是长篇小说的画面。

比方说:冬天上学的时候,在窑口捡一块滚烫的断砖,用棉垫子裹了当手炉带去学校,写字的时候手就不会僵;开窑了瓷品搬空之后,趁窑温还没冷下来拎一桶水进去一会儿就热了,数九寒天在里面洗澡有着洗桑拿的爽快。在一家陶瓷世家的作坊,曾看见门上一幅对联——“不省人工,未减物力”。这是一种宣告,也是一份态度,这就是景德镇瓷器享誉中外的通用的“秘方”?老巷里那些用废弃的窑砖砌成的落了斑驳灰釉的墙砖,看上去古老而又温暖……这些无不对我讲述着一个个仿佛流传已久的故事。

有一次,在景德镇的火车候车室等车,手上拎了一个包装盒,里面是朋友送的瓷瓶。站在我身边的一个男人指指包装盒说:“里面的瓷器是釉下彩”。我非常惊讶,他说对了。那个时候我刚弄清楚釉下彩和釉上彩的区别,可他怎么知道,眼睛能透视?男人解释说:“小时候我家隔壁就是施釉的车间,闻多了,不用看,吸吸鼻子我就知道。”正想问他其中的窍门,开始剪票了……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瓷器、景德镇和景德镇人的深厚和玄妙,它令我深深地着迷。

可真要动手写,首先要克服的是畏惧感,我不能不畏惧。我不是景德镇人,甚至不是江西人,之前的以自己童年生活、成长经历为素材的创作优势被这次地域性、专业性很强的写作完全挡在了外面。而对于陶瓷的认知,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制作工序工艺,我不会比任何一个普通人懂得更多。而且我要写的是成长小说,读者对象是孩子,那些有关陶瓷方面的知识得先自己弄懂,然后再用小读者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除了读书恶补,别无他法。专业的理论书、大众科普书,与陶瓷有关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本身就在“玩瓷”的一些作家写得纪实性很强的散文,那里面有很多鲜活的制瓷人的生活日常,这些都对我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但无论如何,既然是写小说,写给孩子读的小说,最重要的还是讲好一个故事。采访中听到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生动却零散,在我越来越深透地了解到了制瓷的一些工序之后,突然发现,从泥到瓷的主要过程:揉泥、拉坯或塑型、修坯、施釉、窑烧(这个过程可能会发生窑变),不正好暗合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吗?尽管它们有着天然的相似,可难点在于,如何把二者自然地、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去表现,而不是像搓麻绳一样硬把它们拧在一起。

最后一个难点是,故事的中心事件是什么?一部小说可以没有中心事件吗?只是由一组各自为中心的故事构成,当然可以,这样的小说我也写过,比如《腰门》。可总觉得有一个中心事件故事会更聚合、更好看,之前一直找不到,直到我在一家叫“一森私塾”的工作室遇到了“雕塑窑”。雕塑窑是真正的柴窑,只不过是按比例微缩的,外型可以做成任何你想要的样子,无论是高帮运动鞋还是哪吒。运气好的话,能用它能烧出艺术品并且它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

两度斩获“中国好书”奖,编辑和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彭学军/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8年7月

雕塑窑是虚心向传统学习却又不被它束缚、渴望创新的年轻人所热衷的,在“一森私塾”看见它时,心里暗喜,觉得一直在苦苦思索的“中心事件”有着落了,最后是主人公黑指以五号窑为“模特”做了一座雕塑窑当作礼物送给了回归的父亲。

在写作的过程中,这些问题都要一一解决,现在这个样子,我完全不敢说都解决得很圆满。曾有一位记者问我:一部作品,写到什么样的程度,才感觉行了,可以了?我说无计可施、黔驴技穷了,就可以了。不可以也得可以,我也知道,肯定还有更高的艺术境界,可那是我的能力所达不到的,只能在今后的创作中去努力提升了。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都努力地想把生活中、生命中、人性中,一切美好的、温暖的、发光的东西书写出来,表达出来,让孩子们读到,这些才是永恒的,而永恒的东西总是穿越了漫长的时光沉淀下来的。所以,这些年,我总是对那些有岁月包浆的题材感兴趣,比方说浮桥、小火车、围屋、瓷器……都是一些旧物,可旧物里有新意,是历久弥新的新,时光带不走它就永远是新的,永远不会没落,永远值得我们去书写和歌咏。

魏钢强要让作家写自己的故事

两度斩获“中国好书”奖,编辑和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一位诺奖作家说:“当我坐下来写一个故事的时候,我首先必须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主题或者题目……我还必须有写故事的真正渴望或者激情。有时候我有了题目,却没有非写它不可的冲动。我曾记下千百个题目,却都没用上,就因为它们不能真正引起我的兴趣。最后,我必须有自信或者是想象——这个故事只有我才能写出来。它一定要是我的故事。它必须表达我的个性、我的性格、我看世界的方式。”

他就是美国犹太裔作家艾·巴·辛格。多年前他的《给孩子们的故事》在社里出版,我和彭学军谈起过他。我觉得彭学军的创作态度和辛格的三个“必须”是一致的。

彭学军也是这样,她不接受无兴趣的写作,也不保证一时的冲动到最后不会意兴阑珊。有评论家曾揣测她作品的后续:“在这部书里并没有出现……下一部会不会出现呢?”然后却没有然后。但彭学军一旦落笔,那一定是她自己的故事。彼时的她心底或许还较着劲——“这个故事只有我才能写出来”。

《你是我的妹》《腰门》《奔跑的女孩》是她的故事,“男孩不哭”组合也是她的故事。尽管从亲历的故事到间接得来的故事有大跨度的跳跃,但对彭学军来说这每一部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我的故事”,都表达着她的个性、性格和看世界的方式。以往熟悉的题材没有成为过她写作的包袱,现在陌生的题材也不会成为她写作的障碍。彭学军驾驭题材的能力,在于她从没想过单纯以题材取胜。她知道小说该怎么写,更知道贴近生活的重要。《建座瓷窑送给你》正是她深扎文学根基地,挖掘生活富矿,倾听时代心跳,体会人间烟火结出的创作硕果。

两度斩获“中国好书”奖,编辑和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彭学军/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年5月

我责编过彭学军很多书,没有一种是编辑策划出来的。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男孩不哭”之所以称为“组合”,正是为了给作者更大的创作自由,不重复自己。“男孩不哭”四部作品各具特色,部部出彩:《森林里的小火车》和《建座瓷窑送给你》分获2015和2019年度中国好书奖;《浮桥边的汤木》荣获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而《戴面具的海》,樊发稼先生写博客评价它“别人绝对写不出”,盛赞作品“从头到尾,都给读者以一种神奇感、神秘感,扑朔迷离,似有若无,明无实有,‘不可思议’,‘匪夷所思’,‘令人惊悚’,例子不胜枚举……”写孩子的成长“别出机杼、别有洞天”。

两度斩获“中国好书”奖,编辑和作者是怎么做到的?

彭学军的《森林里的小火车》曾获得“2015年度中国好书奖”

对于彭学军和她的创作,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评价是“诗意的笔触与流畅自如加自信的书写”,中国版协前副主席海飞的评价是“高度的文学自信和文学自觉”。彭学军的创作自信,让我们对她作品的下一部永远有信心。同时也提醒我们,应该让作家写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