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

 韦海生 2020-05-17



这本《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以下称《关于写作》)是美国作家安.拉莫特于1994年出版的一本教人如何写作的书,自出版以来占据网络书店写作类书籍排行第一名长达十四年之后。

该书2013年引进国内,虽然许多写作者都读过,也写过不少书评和读书笔记,但是却很少有人把它读透,以至于匆匆忙忙翻过之后就去读看似更高端的写作书籍了,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要我说,倘若你想认真学习如何写作,读通这本书就够了,因为一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尽在这本书里。在阅读书本内容之前,光理解书名就了解到了基本写作方法了,即书名「一只鸟接着一只鸟」的由来:

三十年前,我的哥哥十岁,第二天得交一篇鸟类报告。虽然他之前有三个月的时间写这份作业,却一直没有进展。当时他坐在餐桌前,周围散置着作业簿、铅笔和一本本未打开的鸟类书籍。面对眼前的艰巨任务,他不知如何着手,简直快哭出来了。后来身为作家的父亲在他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说:「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伙伴。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

实际上本书内容远比「关于写作」这个简单明了的书名要丰富得多,全书主要分为七大部分,除了除了谈写作,作者还谈到了读书以及人生的态度。

接下来我就重点谈一谈与写作密切相关的前五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我们应当抱着怎样的态度写作?如何面对写作遇到的困难?如何收集写作素材?有哪些写作方法和技巧?

01

一、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大部分写作者的第一反应是出书赚钱,每个月拿着不菲的版税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不过作者安.拉莫特(以下称作者)却浇了一盆冷水,她说出书并不如一般人想象得那么美好,更不用说可以拿到大笔钱财了。

她直到出了第四本经济状况才有了改善,靠写书为生比较困难,至少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是如此。

其实喜欢写作本身就是对一个人最好的回报了,就如主持人柴静说过:「写作最大的奖赏就是写作本身。

这句话在《关于写作》的前言部分,作者也说:「就像原本你因为需要咖啡因而去泡茶,到最后才发现你真正需要的是体验茶道经历的整个过程。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奖赏。」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写作的原因。如果你认为这种奖赏过于抽象,就列举一些写作的好处吧,比如你可以通过文字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别人,得到对方的赞美;你把自己做一件事的经验教训写出来,让别人少走弯路;你还可以通过写作减轻自己的孤独感……这一切对于而言都是一种高贵之举。

当然,当你伤心难过或无人理解自己时,写作便是一个安放心灵的地方,它可以滋养你的心灵并带来快乐。

作者在书中把长期写作的快乐比喻为啄木鸟在树上啄出作为鸟巢的洞后,心里涌起的那份满足和喜悦:「这就是我的安身立命之处,我生活的地方,我的归属。」
或者,你写作的目的也可以变得更简单,即成为作家。当作家的好处除了你的作品和名字变成铅字之外,你还获得一个永远不会丧失的作家身份。

换句话说,你已是一个发表过作品或出过书的作家,代表着主流圈子对你的肯定,证明你写得不错,从此以后你就能靠这个难得的身份谋生,从事你最热爱的工作。

当作家还有其他的好处,就像作者在书中说到的,你不必像歌手、运动员或者政治人物一样抛头露面,只需呆在家里安心写作,就可以成为公众人物。

即使不是知名作家而只是普通写作者,也给你带来不少好处。比如文章写出来后得到他人认可的机会,除了可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你每写一篇文章都是一次深度思考的机会。

不过回答我们为什么写作这个问题,娜塔莉-戈德堡在《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一书中有一句话最贴切:

作家有两条命。他们平时过着寻常的日子,在蔬果杂货店里、过马路和早上更衣准备上班时,手脚都不比别人慢。
然而作家还有受过训练的另一部分,这一部分让他们得以再活一次。那就是坐下来,再次审视自己的生命,复习一遍,端详生命的肌理和细节。

02

二、我们应当抱着怎样的态度写作?

关于写作态度,是容易被写作者忽略的一点,而它却极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你写出来的文章是否有人看,是否得罪了读者,或者你被自己的文章出卖了。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文如其人,你写出来的文字基本上是你的真实想法,尤其写非虚构类文章更是如此。倘若写作态度不端正,即使你文笔再好写得再多,也不会得到读者的认可。

一是认真写自己熟悉的事情。你若想写出真情实感,光靠编故事是行不通的,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经历或者身边人的故事写出来。比如你写自己和家人的关系,跟同学的相处,与朋友的种种误会,这是别人永远无法模仿你的,也没人说你写得不对。

二是不要文人相轻。在三国·魏·曹丕的《典论·论文》里有句话:「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看起来理所当然,但是当你提笔写作时,不要看到别人写得比自己差就出言讽刺,或者在文章里暗讽别人。

你在为自己的辛辣的文笔洋洋得意时,你的作品却像作者说的:「在读者的心目中将大打折扣。」
三是放大你的写作格局。记住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写的,你不能为了写作而写,因为你写出来的文章凸显了你的视野和格局。

比如你下班回来路过菜市场买菜,为了一毛钱跟卖菜阿姨争论不休,还愤愤不平地写到文章里发泄不满。这种话题即使你说得再有道理,读者也认为你是一个做人格局不大之人。

四是以写书的态度去写作。在《关于写作》里,作者说到她父亲每隔两三年就出一本书,这也应该成为大部分写作者的出书频率。

一本书按三十万字计算,一年就可以写完,根本用不到两三年,每天只需写一千字左右就可以了,剩余时间全部拿来修改,润色,一本书差不多就出来了。如果你对自己作品质量要求更高,再用一年时间修改足矣。

03

、如何面对写作遇到的困难?

不管是业余作者还是专业作家,每个人在写作过程中都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比如写不出来怎么办?文笔不好怎么办?写作逻辑太差怎么办?写出来的文章别人不喜欢怎么办?写作太寂寞了怎么办?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一而足,这一切自然容易给人制造写作的恐惧感。你若想减轻这种担忧和恐惧,就「必须靠不停地写,而且别太常停下来……真正的回报,其实是写作本身」作者是这样去面对的。

如果你一直写不出来怎么办?此时你就无需依赖于灵感,而是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写下来,把你写不出来的感受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来,把它当成写作前的预热。

因为你写出来的想法是即时发生的,你只需记录它就是一场微型的写作练习。你也可以用一张空白卡片当最小化输出,你只顾焦距于眼前的卡片上,它将大大降低了你的认知负荷,写起来就不难,自然克服了写不出来的问题。

虽然写出来了,你却发现自己的文章逻辑混乱,可读性较差。不仅是你,知名作家也遇到过类似的困难,难怪史蒂芬·平克在《写作风格的意识》里说道:「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的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

这句话也为你指明解决之道。你还可以参考《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的「写作的逻辑」部分,足以面对写作逻辑之难。

当你面对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章没人看的困难时,不妨用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话安慰自己「当我写作时,感觉自己就像个无手无脚的人,嘴里咬着一支蜡笔。」接着就放开去写。

你想到的应是为自己而写,而不是为了少数读者而改变你的写作风格。只要你不去追逐热点,不去模仿他人,不迎合和讨好任何人,总有一部分人慢慢喜欢你的作品,而这一类人才是你的铁杆支持者。
至于写作时面对的各种寂寞,是不可避免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其自传《人生舞台》里就说到了写作者的寂寞,他说每天十个小时以上都是与一支笔和一台电脑为伴,因为写作时别人根本无法掺和其中,别人也无法代替自己思考。

不过你可以用这本《关于写作》中作者的方法,即组建三四个人的写作小团体,平时结队写作,让自己更好地面对写作遇到的这个困难。

04

四、如何收集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的收集永远是写作者面对的问题。实际上收集写作素材没有过多的技巧,而是一门体力活,它靠的是你平时的辛勤积累。

在《关于写作》里,作者安·拉莫特有一个极好的比较,她把写作者比作吸尘器,收集写作素材即是「吸进我们看到、听到、读到,想到、感受到和明确表达的一切,以及其他人在能力范围内听见、思考和感觉的任何事物

除此之外,本书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收集写作材料的方法,也是许多大作家用过的:「在鸡尾酒会上或在邮局等待的队伍中,他们会收集各种景象和碰巧听到的对话,然后溜到一旁,把这些材料快速记下来。」

无独有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其自传《人生舞台》里也提到了如何收集写作材料,同样值得参考。
当别人讲了一个不加修饰,很简短的故事,阿西莫夫就可将之精心发挥成一部短篇小说。

他还发明了用记日记的方式收集写作材料,因为他的日记只记与写作相关的东西,参考价值极高。无论是从阿西莫夫还是安·拉模特的例子中,我们都可以找出几处对发掘写作材料有用的地方:

一是多倾听他人的交谈或主动与人交流,当写作素材收集起来;二是多留意生活素材,记录周遭人的喜怒哀乐,偷听到的趣事等;三是以写日记的方式刻意记录写作用到材料。

当你有了类似的收集习惯时,不管平时在吃饭、睡觉、洗漱的时间里,你脑海中都闪过的与写作相关的片段。你还可以拓展思路,在生活中多方位去搜集写作素材。

正如作家秦牧说的:「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装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装间接材料的仓库,即装书籍和资料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

05

、有哪些写作方法和技巧?

写作方法和技巧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必太迷信,有不少人包括专门教人写作的老师不见得就写得好文章。

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之后,只是更快入门罢了,因此对于写作技巧类的文章看看就好,适当地吸收对自己用处的部分,不必当金科玉律一般对待。

不过有些写作方法和技巧还是值得借鉴的。比如《关于写作》中作者提到了作家道科特诺一个有用的写作建议:

写小说就像夜间开车。你的视线只达到车头灯照得到的范围,但你还是能走完整段路。你无须看见自己将去何方,也不用看见目的地或途经的一切。你只能看清前方两三英尺的范围即可。」
这是目前为止我听过关于写作最好的建议。而作者安·拉模特就用这个建议当成技巧去写作,她说:「我唯一该做的就是写出一寸见方的短文。这是目前我应该写出来的篇幅。」这可算是写作的好方法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写作认知负荷。

且不说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老师灌输的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写法了,在写作培训班上老师也会强调诸如修辞、隐喻和转喻等,负荷之大远远超出了一个人正常的接受程度,以致于大多数学生写不好文章,甚至开始厌倦了写作。

而你可以尝试从这种「一寸见方的短文」写起,写作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另一个写作技巧是有规律地写作,它远比教你如何写记叙文、如何写书评更有用,因为它可以克服一切写作障碍,让你有严格的写作习惯,这是任何写作方法和技巧是做不到的。当你做到了这一点,就成功了一大半,毕竟持续有规律地写作才是最难的。

在本书前言部分,作者就说她父亲无论前一天熬到多晚,都会在每天清晨5点半起床到书房写作两三个小时,待帮全家做早点和为母亲念报纸之后,父亲再回书房继续写作。

如此有规律的写作,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里也谈到了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的写作时间极为规律。
斯蒂芬·金说特罗洛普是一名邮政局职员,每天早上他都要坚持写作两个半小时再去上班,雷打不动。如果两个小时结束了有一句话写到半截,也只能把剩下的半句话放到第二天早上再继续。

这种自律极强的写作习惯和安·拉模特的父亲一样,她也从父亲有规律地写作中学到了「每天腾出一段时间写作,并且要求自己一定要写完。

除了写作时间固定之外,还有人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写完多少个字才能休息,这本身也是写作技巧的一部分,只是它显得更笨而被人忽略而已。

比如你每天要求自己必须写1000字才能睡觉,远比你学了其他写作技巧更有效。记得网络作家如唐家三少,他每天雷打不动地写8000-10000字,即使生病期间,甚至在婚礼当天也要写完成。
而李笑来在《这些年我的创作经验》一文里,也谈到了他每天有必须写完3000字的习惯,即使跟好朋友们玩牌到很晚,也要完成写作任务后再休息。要是当时无话可写,他就写玩牌的趣事,一定要写够3000字。

由此可见,写作好坏除了跟技巧有关,勤奋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勤奋更是一种高级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因为它强调的是实实在在地练习,只有真正动笔写作了,才知道自己有哪些地方不足,才好针对性地改进,从而让自己写得越来越好。

06

六、结束语

对于这本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关于写作》,你如果只是匆匆忙忙翻过之后就丢在一边,就不会发现它有如此多的关于写作的一切问题。

当你把书中提到的各种方法和技巧都用在自己的写作上,就知道它虽然简单粗暴,却相当实用,当你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切相关问题时,这本《关于写作》里都有你想要的答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