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木工学徒简介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0-05-17

古时木匠的学徒历程

在木艺界,流行这么一句话: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傅。所以在过去,学木匠手艺一般是“三年零一节”出师,所谓“三年零一节”就是满三年之后,再逢到一个年节日,这手艺就算学成了。

在民国以前,学做木匠活儿的老规矩是经人说合,写出门生贴,立下3年出师的规矩,然后徒弟在介绍人的陪同下,向老师作揖磕头行拜师礼。

徒弟入门后,先干粗杂活儿,担水、扫地、拉锯、磨刨刃、锉锯,干上一年左右,师傅才叫跟着学推刨子、凿眼等下手活儿。以后逐步捉锛、抡斧、打线、开料。

学徒期间,师傅对徒弟管教很严,徒弟如刨子推不平,拉锯跑了线,砍斧过了头,脾气坏的老师常常劈脸给徒弟一巴掌。有的门生贴上就写着,老师失手打伤了徒弟,出事不许计较。

木匠学徒三年,耳闻目睹了木匠施业的过程,学会了所有工具的使用,学会了许多木活的制作技能,明白了许多从事这一行业的道理,为满师后独立开业打下了基础,但是,要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徒满师,叫出师;对师傅来说,叫出徒。学徒满师后,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条路是继续留在师作,在师傅的统带下,过安定的日子,可免四处奔波,独自张罗开业的烦恼。但是,有得必有失,在工钱收入上,往往被师傅“糊涂”去若干。这对于苦熬了三年零一节,满师后打算成家立业的人,难免不生怨气,情绪和言语中又不能表露出不满,不敢怒也不敢言。寄人篱下,只能忍气吞声。

另一条路,是满师后马上离开师作,去开创自己的天地。万事开头难,徒弟技术真的过硬,才可能成功;而如果徒弟技术马马虎虎,那么他的木匠事业可能也就此夭折了。毕竟在过去,木匠是流动小作坊式的自由劳动者,走村串乡为雇主服务,为在行业竞争中求得生存,特别重视个人在民众中的名声。他们对雇主非常负责,工作尽心。一方面是由于职业道德和行业本能使然,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需要借重雇主的口碑。

因此,有些徒弟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在出徒后会选择第一条路,继续留在师傅那里做两年。在这两年,师傅会自徒弟发工钱,但是工钱一般很少。实际上,这两年还是学徒,一直把全部手艺学熟学精之后再出师。

学满五年离开师傅,就可以说是真正的木匠了,不过离师傅还是有些差距。有句俗话说“木匠好学,斜眼难凿”。学木工技术,关键是凿眼。所以师傅们都会留一手,很少将凿眼的技术传于徒弟。民间有“祖传木匠本领高”的说法,就是说凿眼的功夫代代相传。所以,要想成为真正的木匠大师,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慢慢摸索,但凡是高水平的木匠,那都是干到老学到老的。

木匠学徒要讲“三勤”

“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拜了师,这只是跨进了行业门槛,至于能学到多少本领,全靠徒弟自己的用心和努力。木匠传艺,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际操作演示和实物展示,并辅以口授。学徒者应能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模仿,领悟到技艺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学会了做方凳,就应能试着做方桌,就应能做其他方形物件。

学徒三年,不可能对各种木器活儿都有实践机会,关键在于要掌握技术操作要领,善于使用结构原理,并广泛用于形不同但理同的家具中。所以,当徒弟除了要守规矩,还要讲“三勤”,就是眼勤、手勤、腿勤,做不好挨师傅打是常有的事。

以前,大徒弟会对小徒弟说这样一句话:“要想会,跟师傅睡”。只有常和师傅在一起,一起干活,一起生活,关系上成为师傅家庭中的一员,感情上达到亲如父子的程度,师傅传艺自然会尽心尽力。有不少需用“意”传的道理,有时就含在师傅的“闲话”里,常在左右,能从师傅的话语中悟出很多东西。

木匠学徒不能说很苦,但确实很累。徒弟要勤快。早上必须早早起床,先收拾好自己的事。待师傅起床后,给师傅倒尿壶,打洗脸水是必干的活,然后干些杂活。等师傅洗漱完毕,收拾整齐,即与师傅一起去雇主家。早出晚归是木匠生活的真实写照。若路途较远,干脆就住在雇主家。不论住在哪里,晚上徒弟都要为师傅打洗脸水,倒洗脚水,伺候师傅上床休息了,自己才能休息。总之,从早上起床到晚上上床,没有闲暇功夫。

木匠学徒要记口决

在古代,木工大多数缺乏数学知识,有经验的木工师傅就把一些手工木制工艺编制一些口诀,所以,以前做木工,都很讲究口诀。这些口诀通常会成为一些有名的木工大师的“家传绝技”。而这些口诀,没有师傅的讲解,一般人看来,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

比如说:制作木凳的口诀是“八分一,四寸五”;其表达含义可以用上面这张图来表达说明。可以看出这个凳子登面木板的厚度为八分(0.8寸),差墨是一分(0.1寸)。登面到下面横方的距离是4寸,则相应的差墨就是五分(0.5寸)。

很多时候,一些木工在木板厚度和木方间距发生变化时,就不会做了,这就是死记口诀的缘故。木匠制作工件种类繁多,现状各异,需要记忆的口诀也就数量繁多复杂,因而许多学徒跟师傅学徒三年不得出师。

收录编辑  by  言松语

图片  by  网络

文章好看点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