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漱溟的治学之道

 明新老李 2020-05-17

梁漱溟毕生治学,博通古今,学贯中西,著述甚多,成就卓著。他的治学以“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为目标,不单是求知识。梁漱溟所谓的“学”,是人生实践之学,是指一切做人做事,而不止于学知识。

他在《我的自学小史》的序言中说:“学问必经自己求得来者,方才切实有受用。反之,未曾自求者就不切实,就不会受用。”俗话说“学来的曲儿唱不得”,便是此道理,模仿着唱,不好听。“学问和艺术是一理,知识技能未到融于自家生命而打成一片地步,知非真知,能非真能”。自学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学校教育不过给学生开一个端,使他更容易自学而已”。任何一个人的学问成就,最终都是出于用心自学得来的。因此说,“一分自求,一分真得;十分自求,十分真得。”

他在《朝话》中指出:“学问就是能将眼前的道理、材料系统化,深刻化。更扼要地说,就是‘学问贵能得要’,能‘得要’才算学问。”

梁漱溟曾在1987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我这样的九五老人,所剩的日子屈指可数了。但我丝毫没有颓唐、悲凉的黄昏之感。语云:‘活到老,学到老’,我加一个‘思考到老’。”张岱年曾评价说:“梁漱溟更是一个特立独行,坚持独立思考的严肃思想家。梁漱溟考虑问题非常认真。”

梁漱溟主张无论治学还是做人都要自觉、自知、自省,都应坚持时刻反躬自省,常思己过,方能不断向上、自强。

梁漱溟在写的《寄宽恕两儿》信中告诫说:“一个人最怕无自知之明,既能自知所短,则其短处之贻害已去一半矣。因随时自觉,此自觉心即此短处之反面也,虽不能就反过来,亦不致顺着短处下去了。”

古人云:“智者不能自见其面,勇者不能自举其身。”每个人都难免会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和褊狭,即使看清楚了又不易随时自主地调理自己。要解决这个问题,梁漱溟提出“亲师取友”的办法。“靠朋友之提醒以免于忽忘,这是一层;更进一层,就是靠朋友的好处,以融化感应自己的缺短而得其养。”

梁漱溟做学问不是为学问而学问,实由自己的生活或生命遇到的问题,完全没有把学问当做一个客观的外在的对象来致力和追求,学问是解决人生困惑的副产品,是为解决毕生思考的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服务的。他始终躬行实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