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迷津唤不醒,请作布雷鸣(下)

 文斋堂 2020-07-24

迷津唤不醒,请作布雷鸣(下)
/老长不大

(五)

陈布雷跟随蒋介石二十多年,是蒋身边须臾不可或缺的智囊"文胆"。蒋的文告训词大多数都由他执笔,文章按蒋设定的旨意写,蒋对每篇文章都要反复修改,少则二三次,多则十多次,并在修改过程中还会突然增加新的想法与观点。为此,陈布雷总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词斟句酌,谋篇周密,使文章更趋完美,真可谓耗尽脑力和精力。陈的脑力劳动长期处于这样高度繁忙紧张的状态下,神经衰弱病症日益严重,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

1948年秋,国民党败局已定,前方辽沈战役国军节节败退,军事形势逆转;后方发行金圆券限价的经济政策失败,物价暴涨,官员腐败,民众怨声载道。目睹耳闻,饱受刺激,体力日衰,病情加重,心中抑郁,不能自解,长期陷入深重矛盾与苦恼中的陈布雷,于1948年11月12日晚上服安眠药黯然自杀。
陈布雷为何要自杀?一直来有多种说法。他的死因确有复杂性,但我认为,他死前的多封遗书应该是探究其原因的最重要史料和依据。
陈的自杀不是突然决定的,而是思之已久。他在自杀的前几天,借上海的外甥女结婚为由,特意支开夫人王允默去上海参加婚礼。他在自杀的那天(11月12日)上午特意理了发,晚上关照下属不要上楼来不打扰他,深夜连写了十一封遗书,分别向蒋介石剖明心迹,恳求谅恕,向夫人深情泣别,对子女嘱咐后事,向朋友珍重道别,对同僚交代工作。这一切可见他用心至细,思虑周全,俨然是一个读书人的做派。
陈给蒋的《上总统书》说:"今春以来,目观耳闻,饱受刺激,入夏秋后,病象日增,神经极度衰弱,实已不堪勉强支持……与其偷生尸位,使公误计以为尚有一可供驱使之部下,因而贻误公务,何如坦白承认自身已无能为役,而结束其无价值之一生……我心纯洁质直,除忠於我公之外,毫无其他私心。"在此,陈布雷除了对蒋剖明忠心外,更有腾出位置留给别人效力国家,以及彻底摆脱自身病体痛苦折磨的心情。
陈给夫人王允默遗书说:"我鉴于自身体力精力脑力之衰弱,实觉已不能再对国家非常时期作丝毫之贡献,偷生人世,已无意义,因此数年来所萦绕于心之决绝观念,而复屡萌而不能自制……我一生爱惜名誉,今乃以如此不仁不义不智而弃世,徒供世斥,有负平生。然事属万不得已,君当了解出此下策,无可奈何。"陈布雷决断绝命别离爱妻时之遗言,自当最为真实真切真挚,其真情、其安然,亦足见其心胸之谈定。
陈对子女的嘱咐:"国家遭难至斯,社会浮动已极,然我国家之中心领导此二十年来的方针上绝无错误,此点汝等或不详知,为父则知之最稔,汝等务必尽忠於国族,自立於社会,勤俭正直,坚忍淡泊,以保我家优良之家风。"由此可见,陈对蒋的独裁统治和反共做法是忠实拥护的,同时亦嘱儿长进,寄于厚望,牴犊之情,跃然纸上。
陈给同僚和朋友的遗书中,也均说明自已极度的神经衰弱,累月不痊,忧虑绝深,酿成严重心疾而离世之意。他还坦然地表白:"一生自问无愧做人之道,无负于友朋之期望。"
(六)
从陈布雷临死前给多人的遗书看,他的自杀主要原因是:一是身患长期神经衰弱病症的不断加重,难以再为蒋介石工作(当笔杆子),既有腾出位置给他人效力国家,又有彻底摆脱自已的病痛折磨;二是看不到国民党前途,他的理想信仰在现实面前彻底崩塌,心境恶劣,不如一死,以求解脱;三是文人节气所致,他从小在旧的思想文化体系熏陶下成长,性格温顺驯服,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摆脱不了封建意识的羁绊,明知政治肮脏却不能脱离自拔,在那个政治与社会不正常的时代,只能以悲剧告终。
陈布雷之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民国史上的一个悲剧。
蒋介石挽他:"一代完人。"并赞誉:"综其生平,履道之坚,谋国之忠,持身之敬,临才之廉,足为人伦坊表。"当然,蒋是从自身立场利益上表述的。
李宗仁挽他:"有笔如椽,谠论雄文惊一代,赤心谋国,渊谟忠荩炳千秋。"
朱家骅挽他:"为政不忘清勤慎,居家无愧孝友慈。"
张治中和陈布雷私交甚笃,他对陈评价极高:"当代像布雷先生这样道德高尚的人真如凤毛麟角,我内心敬佩他。"
陈布雷的私德操守是令人崇敬的,爱国家、尚气节、讲道义、尊师友,廉洁淡泊、正直俭朴,公以处事、诚以待人,躬行实践、忠于职守,不以权谋私、不拉帮结派,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政府中,始终保持超然的态度,不卷入任何派系斗争。据资料称,他曾向蒋介石表明过不参与陈果夫、陈立夫CC系的中统组织。他对《商报》旧同事多年老朋友潘公展加入CC后,有意渐渐疏远。他还在亲人中私下说过,他只愿与德操相同的人交往,孔祥熙宋子文等一批人即使到他家来,也会不接待。所以,他在当时国民党政府中具有很高的声望与地位。
周恩来对陈布雷的为人也是赞许的。他在重庆时曾托陈布雷的外甥翁永泽(时任郭沫若秘书)转话给陈:"布雷先生的道德文章,我们共产党人是敬佩的,但希望他的笔不要为一个人服务,而要为全中国四万万同胞服务。"
综观陈布雷的一生,论秉性操守,在国民党混沌的政界中独守清白之身,论风骨气节,在国民党腐败的政府中有几人能出其右。应该说他是一个传统旧文人的楷模,但遗憾的是历史给他安排了一个错误的角色,知识分子本质是要独立的、批判的,而卷入政治漩涡,尤其是为蒋介石握笔杆子,是要听命上峰的、服从政局的,这是他所面临的困境,愈到晚年冲突愈激烈、心情愈痛苦。因此,他在体力、精力、脑力耗尽、政治退路断绝后,无奈选择了自杀,这既是悲剧,也是宿命。

作者简介:老长不大,男,浙江宁波人。曾经农学兵工,捎带衙门杂役,唯缺商,故无财。如今退休可闲不闲,忙孙辈、忙读书、忙信笔由缰,虽喜爱,然少才。曾经少不更事,不谙世事;如今老不成熟,依然故我,可谓老长不大也。

平台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