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 青花龙纹 乾隆 青花云龙纹背壶 在瓷器上有这样一种有趣的规律,如果当朝皇帝庸庸碌碌或者懦弱无能的话,对应的瓷器纹饰也会显得软弱无力甚至草率敷衍。如果皇帝本身大权独揽或者能力很强,则瓷器纹饰也会相应地精细独到。 康熙 青花龙纹 乾隆 青花龙纹 我们时常听说,乾隆的纹样是图案化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康熙顺治时期的瓷器纹饰图案显得很随意,没有一定的模式。而乾隆时期宫廷放样的时候,会明确规定模式。比如这个罐子上面必须画八朵牡丹、两朵莲花、两朵茶花或者是画三条龙。龙的形制要怎么样,龙下面左右要什么样的云,窑匠都需要按照规定的模式去画。这种图案化地瓷器纹样,必然是呆板的,所有纹饰都在规定的框架之内,缺乏必要的创意和意境。 乾隆 龙纹彩壶瓷瓶 乾隆 青花釉里红龙纹梅瓶 乾隆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鹿头尊 另外乾隆瓷器的纹饰非常繁密、密不透风。在之前的讲解中我们曾提到过雍正时期的纹饰比较疏朗,留白比较多,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自然留有遐想的空间。而乾隆时期的瓷器纹饰密密麻麻,留白的痕迹很少,感觉是将纹饰全部堆砌到了瓷器上面。 黄地青花缠枝花纹转心瓶,清乾隆 清代青花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 最能代表景德镇制瓷工艺水平的仍然是官窑产品, 品质精良, 主要担负着朝廷陈设和生活用器及对内外赏赐和交换的需要。而民窑青花风格上表现出自然、淳朴、流利, 富于艺术气质。乾隆朝六十一年, 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 未有今日之美备”。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 制做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 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此时, 景德镇御窑厂一规模庞大, 在督陶官的管理下, 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 送入宫中。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 日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 容当时瓷器“ 至乾隆, 精巧之至, 于鬼斧神工” 。 青花寿山福海纹花口瓶 乾隆青花,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作品不仅追求造型变化的多样性,而且注意整体的统一协调,美观适用。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精工细做,精益求精。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乾隆青花瓷数以万计, 经过仔细观察、排比分析, 从中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胎体洁白细腻, 瓷质坚密, 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 多数是青白釉, 少量为粉白釉, 光泽莹润。 仿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清乾隆 乾隆青花在清代素以“稳定、浑厚、沉着” 而著称, 使用国产上等浙料烧制。 乾隆早期青花发色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 许多青花瓷器的青料描绘上加重点染纹饰, 有橘皮纹、晕散和黑色斑点, 主要是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的艺术效果。乾隆中晚期青花发色同样浓靛艳丽, 但晕散现象逐渐减少。乾隆青花也有一些淡描或纯蓝色的以及浆胎青花, 但数量不多。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 乾隆青花还派生出许多新品种, 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如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釉里红、青花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黄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蓝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蓝地青花加紫、蓝地白花、洒蓝地开光青花、仿木纹釉青花等。其中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这三个品种传世较多。 仿永乐青花阿拉伯文盘座,清乾隆 既有继承前朝康熙、雍正青花式样, 也有仿制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式样, 仿占铜器式样, 外销式样, 还有创新式样, 造型千姿百态, 应有尽有。 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瓷、陈设观赏瓷、文房用具等。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由于创意追求精、奇、巧, 所以浑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 但在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雍青花。 盘碗类:有圆口、敞口、花一、菱花口、板沿,镂空、腰圆形、高足形, 攒盘件、暖盘、盖碗等。器足般比雍正青花宽厚, 足根有滚圆和矢状两种, 前者居多, 但不如雍正青花的足根圆滑。文房用具类笔筒分直口和撇口两种, 尺寸几没有康熙、雍正两朝高大, 形体要小。笔洗有瓜式、叶式、双耳三足小洗、竹节式、海棠花式, 墨床有书卷式、口式。印泥盒有梅花式、椭圆形、圆形、方形、方形委角、六方委角。盒类一般上下结合紧密。此外, 还有笔架、笔舔、水盛。这些文房用具虽然尺寸不大、但制作很精巧。 青花八仙过海图葫芦瓶,清乾隆 文房用具类:笔筒分直口和撇口两种, 尺寸几没有康熙、雍正两朝高大, 形体要小。笔洗有瓜式、叶式、双耳三足小洗、竹节式、海棠花式, 墨床有书卷式、口式。印泥盒有梅花式、椭圆形、圆形、方形、方形委角、六方委角。盒类一般上下结合紧密。此外, 还有笔架、笔舔、水盛。这些文房用具虽然尺寸不大、但制作很精巧。 瓶类:有玉壶春瓶、赏瓶、梅瓶有带盖和不带盖两种, 直颈部、长颈撇口瓶、棒糙瓶、盘口瓶、洗口瓶、蒜头瓶、胆式瓶、马蹄瓶、琼式瓶、灯笼式瓶、双连瓶(创新式样)、六连瓶、七孔瓶、天球瓶、转心瓶(腹部多有镂空)、四方委角瓶、葫芦瓶、二孔葫芦瓶、缓带耳葫芦扁瓶、天圆地方葫芦瓶、活环葫芦瓶(创新式样, 即在瓶的束腰处有一圆环, 可左右移动)、壁瓶、葫芦式壁瓶、双耳壁瓶、宝月瓶、双耳宝月瓶、蝠耳扁瓶、折角方瓶、贯耳瓶、贯耳六方瓶、出戟八方瓶、兽耳衔环方瓶、双耳大扁瓶、凤耳瓶、象首耳瓶、十露瓶等。赏瓶和壁瓶在当时大量出现, 壁瓶又叫挂瓶、轿瓶, 造型多呈扁平状, 背面有孔可穿系。乾隆青花的各式瓷瓶最大特点是往往在颈部加双耳, 它使器形更加匀称完美。这种造型风格对嘉应以后各朝的瓷器制作有很大影响。 青花八宝纹双耳宝月瓶,清乾隆 壶类:有各式茶壶, 壶形较雍正时期的壶大,盖面多数隆起。还有执壶、僧帽壶、葫芦式两截壶、各种形状的小鼻烟壶等。 尊类:有双耳鹿头尊因形似鹿头而得名、兽衔环尊、鸿耳尊、贯耳大尊、敞口尊、灯笼尊、鱼篓尊、象耳尊、石榴尊、镂空交泰尊、三牺尊、包袱尊等。尊胎体厚重, 形体高大, 造型占朴。 仿明代永乐青花式样的有青花描金缠枝花纹碗。 仿明代宣德青花式样的有青花锦纹壮罐、折枝花果纹执壶、人物图盘, 后两种均六字篆书本朝官款“ 大清乾隆年制” 。 仿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清乾隆 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看, 乾隆仿明永乐、宣德、成化青花在数量上和水平上明显不如雍正时期的仿品。 仿古铜器式样的有爵杯、委壶、炉、尊、花靓等。花机造型普遍比雍正时期的高, 较康熙时期的矮。 乾隆青花还有一些常见造型小酒盅、高足盅、杯、双耳方杯、撞锣洗、格碟、盏托、二足盆托、渣斗、盆奋、八方食、七孔花插、八方花插、书灯、油灯、烛台、茶船、筒炉、四足炉、出戟方炉、双平圆几、钵缸、盖缸、兽耳圆花盆、蟋蟀罐、绣墩等。 总体上看, 乾隆青花造型已达到无物不备的境地, 秀巧的壁瓶、高雅的赏瓶、精湛的镂空转心瓶,以及成双成对的大型陈设瓷如瓶、尊等都非常华美壮观, 小件器皿制作上有新意, 大件器皿端庄古朴, 华贵典雅。 景德镇御窑多是按照朝廷送来的图样描绘, 装饰风格以细致、繁缉、华丽为特色,反映民众生活内容的已少见。 乾隆青花最引人注目的是缠枝莲、云龙、八宝纹大量出现。另外还有荷莲纹、三果图、勾莲、折枝莲、把莲、缠枝牡丹、折枝桃、四季花卉、花蝶、花果、海石榴、九桃、云蝠、宝相花、朵花“ 寿”字、鱼藻、菊花蝴蝶、竹石、桃蝠、蕉叶、松竹梅、博古、梵文、诗句、过枝梅、鸽梅、鹭莲、芦雁、狮球纹、团鹤、穿花龙、穿花凤、穿花龙凤、松鼠葡萄纹等。 仿古铜器纹饰有二回纹、夔纹、兽面纹、蕃餐纹等。多数是用在琢器上。 人物纹有山水人物、柳下钓鱼、渔家乐、八仙过海、山水牧樵、人物楼阁、婴戏纹等。人物头部多采用渲染手法。 青花莲托八宝纹贯耳瓶 乾隆青花纹饰题材广泛, 主要是以植物花卉为主, 富丽繁密, 细致精巧。每件器物都有多层 图案装饰, 有的多达数十层, 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 都画工严整细腻, 纹饰清晰, 排列整齐, 具有图案画的效果。另外, 经常看到一些盘、碗采取里外绘画的装饰手法, 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盘、青花里外缠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云团花外浅蓝地盘、里青花缠枝宝相花外霏蓝盘等, 这种装饰手法在晚清瓷器中也常出现。在乾隆青花的纹饰中, 吉祥图案增多也是其特点之一, 就是用各种动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谐音, 画出象征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纹饰, 如蝙蝠与“ 福”通, 鱼与“ 余”通, 松鹤表示长寿, 鸳鸯表示成双成对等。可说是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另外“ 山高水长”、“ 万寿无疆”等寓意长寿的文字也经常出现。”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清乾隆 乾隆青花多数是在器物底足内书写青花“ 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篆书款。极少见四字篆书款和楷书款。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 仿明代款识有“ 大明宣德年制 , “ 大明成化年制”, “ 大明嘉靖年制”。 堂名款比雍正青花的堂名款多。主要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房 、“宁晋斋 、“澹宁斋”、“彩秀堂制”、“ 养和堂”、“ 彩华堂”、“ 浴砚书屋”、“ 座定轩”、“ 志勤堂”、“ 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堂名款主要书写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 Lot 936|清乾隆 青花团莲双龙耳如意云口瓶(一对)「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 2010年以图录封面在伦敦佳士得登场 ▲ 巴洛克风格装饰 来源:香港苏富比1993年10月27日,编号1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