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思想的误读之中庸是好人主义

 丁小悟典 2020-05-18

我读《论语》(141)
 
阳货篇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中庸思想的误读之中庸是好人主义
 
人们常常认为,“中”就折半取中,没有立场,泯灭原则,在矛盾对立的情况下采取亦此亦彼的态度。认为中庸就是四面奉承、八面玲珑,往往将中庸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市侩哲学联系在一起这类人也就是所谓的好好先生,孔子这种人称为“乡原”。

什么叫做乡原?孔子在《论语》中却并没有具体说明。孟子在《孟子·尽心下》这样解释“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阉然,屈意奉承,迎合他人比喻掩藏自己的本意,而博取别人的欢心。遮遮掩掩地来讨好世人就是乡原指的是在乡里,故意做出忠厚老实的样子以讨人喜欢的人。

乡原之人有何特点?孟子·尽心下》这类类进行了画像:“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 

这类人有几个特点:挑不出毛病。所谓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就是批评他却找不出具体的事例来说他有什么错误;要指责他,也没什么可指责的。二是行为不出格。 这类人标榜,生在这个社会中,就要依照这上社会的流俗来做人,(孟子·尽心下》“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行为方式与世人相同,合乎众人的标准(“同乎流俗”),看不出有什么离经叛道的行为。三是德行看起来不错。“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为人看起来似乎忠诚老实,行为好像方正清廉。四是大家都喜欢他(众皆悦之)五是他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是)。但是,这类人在本质同乎流俗,合乎污世是同流合污,所以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是不合正道的。

乡原作为一种人格类型,没有原则和操守,善于左右逢源与君子交往则标榜仁义道德君子,与小人结交则唯利是图、狼狈为奸,似他们是而非表现很容易迷众。孔子最讨厌的这种八面玲珑的人《论语》中两次说道:“巧言令色,鲜仁矣!”对于这样的人,孔子在《论语·阳货》中对此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乡原,德之贼也。”贼,伤害乡原对道德是一种伤害。

《中庸》中,说到孔子认为什么样才算强“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和而不流”,为人处世和顺而又不随波逐流。君子懂得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善于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和谐相处,但是,不代表无条件地屈服于潮流,弃原则,与丑恶的社会现象同流合污坚持自己的操守,保持人格独立,这才是真正的强“中立而不倚”,有自己的处世原则和准确的看法,坚持自我,不偏向任何一方这才是真正的强。“国有道,不变塞”,国泰民安时,在和平温馨的氛围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沉浸享乐之中,忘记了远大理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政治清明时,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才是正的强。“国无道,至死不变”,国家政治混乱,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甚至牺牲生命也改变自己的操守这样的人玉是正的强。

由此可见,儒家所主张的中庸是不是不讲原则,不分是非,没有节操,而是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坚持原则,不能改变操守,认为中庸是好人主义是对中庸的曲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