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学习之道之学习的目的

 丁小悟典 2020-05-18

我读《论语》(111)

学而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述而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泰伯篇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宪问篇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子路篇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孔子学习之道之学习的目的

学习首先要端正目的,解决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的问题。儒家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学习是为了修养个人的德性

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在与古今学者学习态度的对比中,孔子认可的是为己之学,首先要为自己而学习,学习不是用来装点门面,做给别人看的。

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才是求学的目的。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学习是为了修养德性,如果个人德性没有提高,不做正确的事,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习就没有意义。

(二)学习是为了有道

孔子说,“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要求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这里的不是一般的道理,而是大道,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道,就知道怎么做人做事,就知道在社会上如何立足,才会明白自己的责任,才能承担起社会的重任。孔子要求有志之士应该把求道当作人生的追求,学了大道,懂得了大道,要用大道来指导行为,要行大道。

(三)学习是为了治理平天下

孔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论语·泰伯》)求学三年,不追求俸禄,这样的人很难得了。孔子认为,为学不能把功名利禄当成人生的追求,鼓励求学不要志在名利,但他并不反对做官。他周游列国,席不暇暖,为的就是寻找从政的机会,可以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他的弟子子夏“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路》)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但是做官的目的不是为了求俸禄、求名利,而是应该为了治国安民,这是做官的目的,这也是求学的目的。

孔子教育弟子,修身不是最终的目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下。当子路问他君子是什么样的,他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孔子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让周围的人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

孔子一生都在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政治人才,让他们能够登上政治舞台,能够治国理政,造福社会。当樊迟向他请教怎么种庄稼、种菜时,他就说不知道,并且生气地说樊迟真是个小人,因为樊迟是将稼穑之事当成了自己治学要主攻的方向。孔子认为要立志高远,用礼、义、信来治理国家,这才是君子应有的作为。国家大治,天下归附,自然有人从事稼穑这些具体的事务。厚德载物,学习是为了锤炼德性,力争做最好的自己,更好地承担对家国、对社会的责任,达到道德与政治的直接统一,即儒家孜孜以求的内圣外王的境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