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宋仁宗赵祯的生活和事迹(二)

 诗婧画意 2020-05-18

在赵受益被封为寿春郡王以后,他几乎天天要去资善堂学习传统的文化和典章制度,有时候宋真宗和大臣还亲自去那里查看。在天禧二年农历正月,真宗亲临资善堂,为随从和寿春郡王的官员摆设盛大的宴席,他还亲自书写了《恤黎民》,赐给赵受益看,希望他为政的时候,能够善待百姓。主要是当时发生了蝗虫的灾害,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甚至连京城的皇宫里面到处都是,这使得赵恒深感忧愁。宰相王旦一直以来深得宋真宗赵恒的信任和重视,他突然患上了重病,请求辞去宰相职务。赵恒亲自去府邸看望,看到王旦面容憔悴的模样,内心深感怜悯,“朕觉体中不佳,方欲以大事托卿,而卿疾如此,奈何!。赵恒的本意很想让王旦辅佐赵受益,但是未能达成内心的愿望。在王旦病逝以后,宋真宗赵恒就让王钦若为宰相。自从蝗虫灾害发生以后,赵恒的身体没有以前那样好了,加上赵受益作为唯一的继承人,他的年龄还幼小,这是真宗一直担忧的原因。很多大臣都劝说宋真宗,还是册封皇子为亲王,“王性聪悟,好学乐善,孝谨弥笃,迥然老成,而未正封爵“。按照宋代的封爵制度,皇帝的儿子,一般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封公,然后是郡王,最后才是亲王。宋真宗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以昇州为江宁府,命令寿春郡王赵受益为节度使,加上太保,封为昇王。同时,宋真宗还任命寿春郡王的朋友(王友)张士逊和崔遵度为昇王府咨议参军(从五品),左正言、直史馆的晏殊为记室参军。

  昇王赵受益的真实封地在建康(南京),是真正的亲王,不是以前的寿春郡王可以比的。在北宋时期,皇帝册封太子都是比较迟的,太宗赵匡义在病逝的前一年,才正式选择并且册封赵恒为皇太子。宋真宗继承了这一传统,在赵受益达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才正式册封,这与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制度有些差异。好在赵受益是宋真宗唯一的皇位继承人,册封他为太子也是迟早的事情。当时不少大臣上表请求真宗册封昇王为皇太子,都遭到了拒绝。这时候,卫尉寺丞陈执中撰写了《复古要道》三篇,上表给送真宗看,他深感惊奇。随着真宗年龄大了,又有疾病,还未有册封皇太子,大臣都很担心,于是,陈执中就拿出写好的《演要》三篇给皇帝看,没过一个月,赵恒就采纳了他的意见。在天禧二年(1018)农历八月甲辰这一天,赵受益被册封为皇太子,改名为祯,就是吉祥的意思,这个字出自《诗经·周颂·维清》中,“讫用有成,维周之祯“。后来“祯”这个字还引申为“福”和“善”的意思,如唐代《艺文类聚》卷九十八引用《字林》“祯,福也”。皇太子的册文是杨亿撰写的,知制诰盛度书写册文,陈尧咨书写皇太子宝。同时,宋真宗还任命参知政事李迪为太子宾客。后来,赵恒亲自撰写《元良箴》这首诗歌,赐给皇太子赵祯阅读,让他明白作为太子的要务和应该注意的地方,“元良”指的是太子。如《礼记·文王世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之谓也“,这里的“元良”就是太子的意思。此后,皇太子赵祯每月的俸钱为二千贯。

  赵祯的册封仪式结束以后,他就随同宋真宗参见玉清昭应宫和景宁宫。在第二天,他还亲自拜访太庙,对于皇室的宗庙礼仪制度,皇太子也必须懂得一些。在天禧二年三月,宋真宗拿出皇太子赵祯所书写的诗歌(赵恒所撰写的)赐给宰相欣赏。宋真宗特别喜欢用诗歌的形式教育和辅导皇太子,他撰写了《学书歌》赐给赵祯,让他理解从事书法创作的要诀和基本方法,非常简单和容易理解。书法是宋代皇室特别喜欢的艺术形式,深得很多王公贵族的喜爱和欣赏。赵祯一直以来就是学习前人和他父亲赵恒的书法和艺术风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书法艺术也日渐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赵恒觉得,皇太子年龄还小,需要不断的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因此他撰写了《劝学吟》这一首诗歌,赐给赵祯阅读和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天禧二年九月丙子这一天,宋真宗赐给皇太子赵祯一些书籍,如《述六艺箴》、《承华要略》(作为皇太子的建议)十卷和《授时要略》(日历)十二卷。这些书籍很多是关于文学艺术和作为皇太子的一些建议和为政的方法,还有对农历的安排和日历的理解。同时,宋真宗还希望皇太子能够多少熟悉宋朝的一些典章制度和主要的历史事迹,赐给了他不少历史书籍,如“又以国史、两朝实录、太宗文集并御集、御览群书赐皇太子“。据说,《太平御览》是一部卷帙浩繁的类书,宋太宗赵匡义非常喜欢阅读,每天都要读三卷,认为这样做可以开卷有益。这部重要的类书,收集和整理了不少唐代和唐代以前所失传的文献和诗歌,有不少内容不见于《晋书》、《旧唐书》和《新唐书》。历史上关于唐玄宗杨贵妃的生平的记载不在少数,但是《太平御览》却保存了比较早的《唐书》版本,其中关于杨贵妃的记载是后来版本所没有看到的。

  赵祯在很多场合表现出举止庄重的的性格,给当时的大臣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有一次,李迪说起了参与东宫宴席的一些事情,提到了赵祯“举动由礼”和“言不轻发”,一举一动合乎宫廷礼仪,也不随便发言。就是观看音乐和杂技表演节目,也只是静静的观看,也不随便放声大笑。这时候,赵恒就说,他平常在宫中的时候,也未尝随便说话。寇准也很喜欢赵祯年幼的性格,他比较温和宽容,勤于学习,“实邦家之庆也”。据说,有一次在正阳门练习礼仪,皇太子赵祯坐在真宗的西面,左右侍从都说天气炎热,用伞挡着太阳光,皇太子不允许,还把伞推开。尽管,赵祯年龄还小,但是他对于宫廷礼仪非常熟悉和理解,还始终遵守着这个,深得很多人的称赞。在天禧四年六月,宋真宗赵恒身体不舒服,寇准想请太子管理内政外交事务,但因为太子年幼,就取消了。在七月,真宗任命太子宾客李迪为宰相,还得到了赵祯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