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大关键点铸就老干妈,一瓶神奇的辣椒酱!

 东极定位咨询 2020-05-18

东极定位产业研究中心,由东极定位战略专家组成,致力于运用战略定位理论,结合多年实战经验,深度研究产业规律,驾驭竞争格局,为中国打造更多强势民族品牌。

今年伊始,“老干妈”带着一份亮眼的业绩回到人们视野。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老干妈销售收入破50亿元,同比增长14.43%,创下历史最高营收记录。坚持“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的老干妈,依靠8块钱一瓶的辣酱,从一个简陋的街边小摊做到营收破50亿元的大企业,堪称调味品业界乃至中国企业的一个神话。

快消品,尤其是调味品行业,都羡慕老干妈,又看不明白老干妈。老干妈的市场奇迹是如何缔造的?到底有什么杀手锏?又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研究完老干妈的整个历史,我们总结出5大成功之道。

一、聚焦核心品项,击穿顾客心智

老干妈创立于1996年,同时期创业的调味品企业,早已开始多元化经营,而老干妈却耐得住寂寞,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注在辣椒酱领域,前期只以“风味豆豉”这一款口味的辣酱打天下。

在产品包装上,即便多次被质疑包装土气,其标志性的玻璃瓶身、瓶贴、创始人头像也从未更换过。如同任正非所说“28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

正是多年的聚焦和坚持,老干妈打造出了鲜明、独特而令人难忘的代表品项,而其产品包装也形成了品牌强大的视觉锤,深入到顾客心智并扎根其中,在顾客产生消费需求时极易被想起并优先选择。

如今,调味品行业年营收超过50亿的企业屈指可数,老干妈的聚焦和坚持的力量,击败了一众多元化企业。正应了商战的第一原则——兵力原则所强调的,在最擅长的领域筑高墙,在决定性战场投入尽可能多的资源和精力,才能产生无穷的威力。

二、低价抢占策略,扩规模竖壁垒

老干妈将产品价格死死卡在8-12元区间,无形中筑起了一道价格壁垒。如果对手定价低于老干妈,利润几乎为零;定价高于老干妈,如果缺失战略引领,也难以撼动老干妈的领导地位,这使得二十多年来竞争对手始终没能对老干妈带来太大威胁。

除了价格壁垒,老干妈的定价策略还帮助品牌快速建立起规模壁垒。主打高性价比的老干妈,抓住了销量最大化的市场机会,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快速占据了庞大的市场份额,为晋升行业领导品牌铺平了道路。

在此提醒调味品企业家,消费升级大背景下高端成为热点,但中国是一个市场规模庞大、低线占比偏高的特殊市场,大众市场仍然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销量是硬道理,切忌为了追求高大上而忽略了销量最大化的市场机会。以酱油为例,2017年中低档酱油销售收入占比达到78.0%,高档酱油销售收入占比为20.0%,超高档酱油收入占比仅为2.0%。

三、抓住源点人群,品牌层层扩散

老干妈的品牌扩散路径,是一个典型的圈层传播现象。1994年,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开始向货车司机免费赠送自家制作的豆豉辣酱,大受欢迎。货车司机们的口头传播成为最佳广告形式,“龙洞堡老干妈辣椒”的名号不胫而走,深受以农民工为代表的普罗大众所喜爱。

当时,以广州为代表的农民工进城浪潮开始爆发,于是老干妈顺势在广州爆发,继而逐渐实现全国扩张。在中低端消费者中形成口碑之后,老干妈开始慢慢地向上渗透进高收入人群,开始通吃各消费阶层。近几年,伴随着出国留学热,老干妈被海外留学生带出国门,在留学圈备受追捧,并逐渐开始被外国消费者所接受。

从货车司机、农民工、高收入人群、海外留学生、再到外国人,老干妈基于源点人群进行层层扩散,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品牌。从现在的社会环境看,货车司机或许不是最佳的源点人群,但当时社会背景下,货车司机具备极强的传播力。

好的源点人群,一方面要考量该人群是否适合本品类消费,另一方面要评估他们在本品类消费中是否具备传播力、权威性及说服力。比如运动品牌安德玛(Under Armour)为打开市场选择健身房教练为源点人群、王老吉将商业餐饮人群选择为源点人群。

四、热度持续注入,势能不断垒高

老干妈极少打广告,但公关新闻事件从未断过,或许这些新闻事件并非老干妈主导,属于无心插柳,却为老干妈不断注入热度、补充品牌势能,避免了老干妈出现“坡顶现象”,不断推动品牌发展及品类成长。不过中国许多前期成长良好的品牌,都止步于这一时期,比如椰树和露露,品牌高速发展后,缺乏新鲜信息的刺激,错过了顾客的持续关注。

老干妈的第一波新闻事件,源自创始人陶华碧的创业故事和语录。“我是中国人,我不赚中国人的钱,我要把老干妈卖到外国去,赚外国人的钱”、“我不欠政府一分钱,不欠员工一分钱,拖欠一分钱我都睡不着觉”……这些语录,透露着一种淳朴的商业逻辑,加之陶华碧那段逆袭的创业故事,让陶华碧本人的热度丝毫不亚于那些商业领军人物,一段时间媒体纷纷报道。

接着,一大波KOL开始热议老干妈,出现多个热门话题,形成全民热议的氛围。比如某知名博主将刘涛主持春晚时的口红颜色称为“老干妈色”,某网友引发老干妈配雪糕新吃法等等。

前几年,随着留学热,老干妈的“海外热销”事件开始出现。比如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将老干妈奉为“全球最顶级的尊贵调味品”,《大黄蜂》主演约翰·塞纳青睐老干妈,老干妈成为韩网热搜等等。

如今,老干妈被誉为“国民辣酱”、“留学生之光”、“家的味道”、“国民食品”、“中华国粹”。中国梦时代,最有力量的定位就是代言中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一个品牌,如果能大幅提升民族竞争力、民族自信心,必然会撬动大量的社会关注与认同。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老干妈的这些新闻事件极具系统性和话题性,从创始人故事、语录、KOL热议引爆全民、海外热销,直到最后代言中国,发展脉络层层递进,值得调味品企业家学习。

五、厂商权责分明,渠道“利”出一孔

老干妈只有非常少的销售人员,投入的精力和资源极低,市场管理基本都是经销商在做,渠道运营表面看非常粗放,但渠道顶层逻辑却设计得非常高明通透。

首先,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企业干企业该干的事,不越俎代庖,但给大区域经销商设很高的标准;经销商干经销商该干的事,整片区域经营都交给大型经销商,这样万物自有其属,顺其规律而成功。用老干妈经销商的话来说:“经销商去管理市场,比厂家经理更要尽心、合理。”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厂商融合,“利”出一孔。通常厂家、渠道商、零售商是三个独立的经营体,三者难免博弈,产生大量内耗。而老干妈将厂家和大代理商组成了一个统一的联合体,双方有了更多的共同利益,大代理商逐渐变成类似老干妈“分公司”的存在,其渠道效率自然大幅度提升。

老干妈的这种渠道运营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垂直营销系统”,这也是欧美渠道发展的主流,格力和娃哈哈备受赞誉的渠道系统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高效的渠道也成为老干妈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今,老干妈的渠道在国内市场覆盖率达到96%以上,在国外市场也实现“有华人在的地方就有老干妈”。

结 语

时至今日,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老干妈的成功是单纯产品成功、是偶然性成功,其实不然。从货车司机到海外华人、从贵阳到全球市场、从创业故事到代言中国、从低端到主流,老干妈的每一步都精准的踩在了行业的“七寸”上,而且都获得了核心位置。时移世易,环境各异,老干妈的成功或许不可复制,但这5大成功之道,值得所有调味品同行思考和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