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版美国痛风指南发布,这5个颠覆认知的要点需要知道!

 陈玮642 2020-05-18
来源:药评中心   作者:Gcplive

这5个颠覆认知的要点需要知道!

5月11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在线发布了2020年版痛风管理指南。该指南中有不少内容颠覆了我们的认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解读。
第一点:痛风发作期间开始降尿酸治疗,而非在痛风结束后才开始治疗
这一点与国内痛风诊疗指南不一致。
2020年2月发布的《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建议:痛风急性发作完全缓解后2~4周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
痛风发作期间开始降尿酸治疗的依据:
1)急性期小剂量降尿酸治疗不会加重疼痛或延长痛风疼痛时间;
2)急性期小剂量降尿酸治疗能降低后期慢性肾脏损伤的风险;
3)急性期小剂量降尿酸治疗可缩短血尿酸达到目标值的时间,提高达标率;
4)急性期小剂量降尿酸治疗与急性期病情缓解后起始降尿酸治疗相比,依从性无显著差异。
温馨提示:
在有效抗炎治疗的基础上,痛风发作急性期可以开始降尿酸治疗,但需要从小剂量开始,并警惕相关不良反应。
第二点: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不推荐进行药物降尿酸治疗
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降尿酸治疗,中国、日本持更为积极的态度。
2019年版《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建议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
1)血尿酸水平≥540μmol/L;
2)或血尿酸水平≥480μmol/L,且有下列合并症之一: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损害(≥CKD2期)。
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欧美不推荐药物降尿酸治疗的原因可能是:
1)虽然血尿酸升高的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其他人,但尚未证实药物降尿酸治疗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2)有些降尿酸药(如非布司他)可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有些降尿酸药(如苯溴马隆)可引起严重肝损害。
3)痛风急性发作可由血尿酸水平突然升高诱发,也可由血尿酸水平突然降低诱发。
特别提醒:
正在服用降尿酸药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不要擅自停药!
第三点:痛风急性发作期,强烈建议选择低剂量秋水仙碱进行治疗
这一点与国内药品说明书不一致,与国内诊疗指南一致
国内药品说明书:
2019年版《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
与大剂量用药相比,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同样有效,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推荐急性痛风发作时,秋水仙碱首剂1mg,1小时后追加0.5mg,12小时后改为0.5mg qd或bid。
温馨提示:
血尿酸水平波动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对于痛风患者,在服用降尿酸药时预防使用秋水仙碱至少3~6个月,用法用量为0.5~1.0mg/日。
第四点:对伴有CVD病史者,在可行的前提下将非布司他转换为其他药物
主要原因:
相比别嘌醇,使用非布司他治疗的患者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卒中)的概率较高。
国内指南也在不断更新:
与2016年版《中国痛风诊疗指南》及2017年版《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相比,2019年版《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的推荐意见有所更新:
痛风患者的一线降尿酸药物为:别嘌醇、非布司他或苯溴马隆;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一线降尿酸药物为:别嘌醇或苯溴马隆。
但选择别嘌醇时一定要注意:
中国人使用别嘌醇前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阳性者禁用!
HLA-B*5801基因阳性是别嘌醇引起致死性剥脱性皮炎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汉族人HLA-B*5801基因检测携带者高达10%~20%。
第五点:对于正在接受促尿酸排泄治疗的患者,不推荐进行碱化尿液治疗
这一点与国内指南基本一致。
2019年版《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建议:
1)当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晨尿pH值<6.0,尤其是正在服用促尿酸排泄药物时,定期监测晨尿pH值;
2)pH值<6.0时,建议服用枸橼酸制剂、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使晨尿pH值维持在6.2~6.9,以降低尿酸性肾结石的发生风险和利于尿酸性肾结石的溶解。
不要奢望用碳酸氢钠降尿酸:
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口服碳酸氢钠有一定的降低尿酸的作用,但降尿酸作用非常有限,约为50μmol/L。
需要提醒的是,长期服用碳酸氢钠可致水钠潴留,不仅可引起和加重高血压病情,而且可诱发心力衰竭。
苯溴马隆开始治疗时,有大量尿酸随尿排出。为预防尿酸结晶,整个治疗期间都需大量饮水(不得少于1.5~2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