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伯利亚劳工

 西江红月 2020-05-18
1953年9月底,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首次访华。在完成对华援助事宜讨论之后,赫鲁晓夫突然提到西伯利亚有1200万平方公里,而苏联只有2亿人。中国有6亿人,可以派出大批工人前往西伯利亚,既解决了西伯利亚缺少劳动力的问题,又解决了中国劳动力过剩问题,可以说是两全其美。希望中国能先派遣100万工人前去开发西伯利亚的森林资源。
毛主席看着赫鲁晓夫,说中国确实不发达,劳动力有很多富余,是一个廉价劳动力的来源。但是你们想榨取中国廉价劳动力是很不对的,世人就会认为苏联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区别。赫鲁晓夫赶到非常尴尬,这次会谈草草结束。
事后,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就此事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西伯利亚完全可以等到以后再开发。如果100万中国劳工进入苏联这个男女比例失调的国家,中国人和中苏混血儿将遍布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将会逐渐变成中国的西伯利亚,整个苏联会受到威胁。赫鲁晓夫经过认真考虑,对自己之前的提法表示后悔。
中方事后也就此事进行了商议,最后认定苏联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予了中国人民无私的援助,中国人民应当本着国际主义的原则从人力上帮助苏联。我国青年参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接受先进生产技术,等到回国后可以更好的建设祖国。
10月11日,双方再次会谈。毛主席表示完全同意赫鲁晓夫的建议,准备向西伯利亚派出100万劳工。赫鲁晓夫一时语塞,又不能食言,只得提出后勤保障等问题,同意中国先派20万劳工前往西伯利亚。
1954年,两国签署协议,敲定了派遣劳工的具体方式等细节。1955年2月,中国政府决定从五个省选取8万人进入西伯利亚。5月,赫鲁晓夫致电中方,表示经过动员挖潜,西伯利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原定计划推迟到1956年实施。刘少奇建议中方先派遣1000人熟悉情况,方便以后继续派遣。苏联不好推脱,只得接受。经双方协商,1956年又有1000名中国劳工进入苏联。
后来,中方派出工作组赴苏联了解情况,发现苏联已经明显改变对中国派遣劳工的态度,他们根本不希望中国劳工大量进入西伯利亚。了解这一情况后,中方提出停止了派遣劳工计划,苏联爽快的答应了。2000名西伯利亚劳工后来大部分回到了中国,100万中国劳工开发西伯利亚的计划就此中止。
这一计划的提出具有一定偶然性,如果能够实施对于西伯利亚的开发会产生积极作用,对于中苏社会经济发展也会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让如此数量的工人进入西伯利亚,也不能说米高扬的担忧完全没有道理,双方如果能坐下来商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劳工派遣方案无疑有助于中苏两国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