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是外形结构重要还是气韵重要?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美好子116 2020-05-19

“书法是外形结构重要还是气韵重要?”

好的书法一定是外形结构和内在气韵并重的,是二者的高度统一,书法史上众多书法家的作品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了,就像一个人,外貌俊朗,内在气质独特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字如其人,字也是一样的,需要内外如一方能通神。

我认为书法的外形结构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因为一个字的外形全靠笔画和结构来塑造,而书法的内在气韵则是从章法中体现的,前两者是具体的,而后者则是抽象的。下面我们分别来说说笔画结构对于书法外形结构塑造的重要性和章法对于书法内在气韵生发的关键性。

〔经典的书法是外形结构和内在气韵的高度统一〕

笔画结构对于书法外形结构塑造的重要性

1.笔画

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说:

“一点乃一字之规,一字为全篇之准。”

这很显然说明了书法是从一点一画开始的,小小的一点一画独立开来或许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组合起来它立刻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它可以丰富书法的笔法魅力,构建书法的结构体系。

笔画的外形塑造在于笔法的精妙运行和丰富多变。需知一笔一画都是从笔法中诞生而来的,信笔涂抹不成为笔画,因为没有笔法的指引。

笔画的形态以及藏锋,露锋,中锋,偏锋,调锋,提按,欲左先右等等都是通过笔法的起行收原则来加以呈现的,因此,要塑造一个完美的笔画,必须要懂得起行收的原则。

〔书法中笔法起行收的演示〕

根据以上所说,在起笔时,一般决定的是笔画的起笔形态,藏锋,露锋,还是逆入平出都在这里决定了。

在行笔阶段着重体现的是中锋行笔的大法,是否与偏锋行笔互相结合使用,则须视情而定,一般来说解决横向和纵向运笔的长笔画以中锋为主,而斜向的行笔如“撇”一类的笔画则须中锋偏锋配合使用了。

在收笔时,是塑造整个笔画外形的最后一步,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收成圆笔和方笔?提按如何得当?都是收笔需要格外注意的。

以上的起行收演示,只是其中的一种,不同的书体风格有不同的体现。

例如欧阳询的楷书笔画一般是方起圆收,起笔以方笔居多,整个字都是方笔居多,而欧阳询的书法绝不以其中一种而取胜,他的书法乃是方笔圆笔兼备的代表。

〔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笔画方圆兼备,塑造了险绝而又平正的独特书风〕

姜夔说:“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欧阳询无疑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再来看颜真卿的书法。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外形独特,皆因笔法不同〕

颜真卿的书法与欧阳询明显不同,起笔多用圆笔,所以现代很多书法家写颜体采用逆锋入纸,目的在于增强笔画的厚度和力量感。

颜真卿楷书笔画呈现的独特面貌则是“横细竖粗,横轻竖重”,因此形成颜真卿楷书结体大方而不失严谨,气势磅礴而不乏精致。

颜真卿楷书笔画最大的特点便是收笔,他的收笔为另其收笔,似乎在收笔处另外搭接了一个笔画,收成一个方头形状,我认为这是颜真卿刻意为之,因他起笔稍重,横画中部行笔细若钢丝,收笔处则须加重笔力,使得左右平衡。

所以,从笔画上来说,笔画的外形基本上决定了不同的书体风格,所以笔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结构

我认为笔画开书法的气势,而结构塑造其形体。就如题主在问题中把结构外形比做人的外貌身材一样,结构产生书法的外貌身材,因此不可不察。

明代书法家解缙说:

“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须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捏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

在这里,解缙虽谈到了书法的学习方法和书法须用功之外,还着重强调的就是学古人的间架结构。

历代书家皆如此,例如学欧体一直在向欧体间架的险峻刻厉靠近,虽然很难做到,但是却一直在这样要求。

在历代书家中,固然都特别注重结构,但总有一些书家将结构之法运用到极致,从而塑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外形效果。

我觉得在这方面当以柳公权为代表。

〔柳公权楷书结构堪称典范〕

为什么要说柳公权的书法呢?因为柳公权是笔画和结构表现的代表,他的笔画遒劲有力刚劲挺拔,结体特征内紧外松,紧收中宫,四围放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结体特征和既有视觉既视感的外形特征。

这再一次说明,笔画和结构是塑造书法外形结构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

章法对于书法内在气韵生发的关键性

章法

章法是书法作品整体技法和内在气韵的集中体现,但是没有笔画和结构也就无从谈章法。所以,我经常强调笔画,结构和章法是书法的三要素。

而书法的内在气韵是从章法中直接体现出来的,这不说明成功的书法作品是外形结构和内在气韵并重的吗?倘若没有外形结构,那么内在气韵便没有了载体,如果没有了内在气韵,外形结构则会是一盘散沙!

王羲之的传世经典《兰亭序》,在外形结构上来说是“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从内在气韵上来说是“不激不厉,风规自远”,你说《兰亭序》若不是外形结构和内在气韵做到了并重和完美统一,会被历代书家奉为圭臬吗?唐太宗会有“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的深切体会吗?又会把王羲之推向“书圣”的崇高地位吗?

〔王羲之《兰亭序》“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结构与气韵之典范〕

诚然,大家心里都知道答案,而从具体来说,不能不说是外形结构和内在气韵的合理统一才成就了《兰亭序》。

从章法上体现内在气韵这一出发点出发,就不得不提到素有“颠张醉素”之称的张旭和怀素,他们的狂草书法,本就强调外形结构的纵横捭阖和神采飞扬,而内在气韵则巧妙蕴含其间了,所以章法是书法内在气韵的关键生发之处!

〔张旭草书《古诗四首》飞扬跳动,写意极致〕

我们欣赏草书,不在于认不认识,而在于是否能由跌宕起伏的书法线条联想到草书的写意性和艺术性。张旭和怀素无疑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为历代书家顶礼膜拜。

黄庭坚评价苏东坡书法时说:

“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

黄庭坚强调苏东坡的书法绝妙之处,他人不能及的就是他书法中的学问文章之气,也就是弥漫在他书法中的内在气韵,而苏东坡的才情学问自不必说了,这强调了章法神韵和内在气韵的统一。

〔苏东坡《寒食帖》学问文章之气跃然纸上〕

以上论述颇多,从书法的笔画到结构一直到章法,就是为了证明好的书法作品是外形结构和内在气韵的高度统一,这也是评判书法作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感谢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