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浔阳楼,古浔州桂平城曾有过的一个建筑!在南门外,清乾隆年间建! 与之同名的,国内还有一个浔阳楼。就是江西九江的浔阳楼!这个浔阳楼可比古浔州的浔阳楼名气大得多! 九江古有名浔阳,此楼是“江南十大名楼”之一!以前是民间酒楼,如今是个风景名胜!按历史记载,此楼名声也有1200多年历史! 现实中,唐白居易曾赋诗《题浔阳楼》,不足以使楼闻名;宋苏轼题匾污“酒”字的趣事,也不足以使楼出名。真正使这楼闻名天下的,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中,施耐庵对浔阳楼有过准确的描写,他是不是到过浔阳楼呢?而今的浔阳楼又有几分还保留着施先生的记忆呢? 小说中宋江在二楼内所作诗《西江月》: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诗意看这也仅仅是个咏叹诗!语气虽狂,仅仅如此那是引不出什么波澜的,可是到最后宋江喝多了,在后面又加上几句: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从此,浔阳楼从名著中走出,闻名天下!这部古典名著对浔阳楼,乃至九江的影响,深远不可小视,至今多少游人去九江寻幽访胜、慕名怀古,莫不是因为施耐庵创下的人文效应!“胜地因一人而名世,山水为一书而增色”,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对比之下,桂平的浔阳楼,就比较无闻无名了,经历沧桑,至今已是遗址全无,仅存在于史籍书载中,而且还是片言只语,了了几语!不说外地人,就是本地人,也十有八九都没听说过。真是消失百余年,踪迹无处寻。 按图所骥,按载所寻,当年浔阳楼就在这南津渡之上,大概也就是现在这棵树的位置! 在清代流传下来的人文记载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浔州八景,其中一景,就是“浔楼春晓”,指的就是这一处风景,后来,不知何故,楼存世不久,迎晖楼替代了浔阳楼,而“南津古渡”也替代了“浔楼春晓”,成为八景之一 ,也许和那个时代这一带填湖兴街之故有关,也许和那些年发生过的动荡事变有关。 桂平浔阳楼和九江浔阳楼固然没有可比性,同名巧合而已,但对于“反诗”这一事件,桂平却真真实实有着雷同的一幕,事件的背后,就是那次影响深远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事件的主角,就是太平天国真正的始作俑者,太平天国奠基人之一,冯云山。 1844年夏,冯云山自贵县到桂平县城,就住在大南门附近,从此开始了他在桂平的活动,他游历在桂平县城,那时,县城还是那样古旧,还是那个古城,浔阳楼他肯定见过,因为就在大南门外,至于《水浒传》这本书,在那个年代能不能看得到就不知道了。一个多月后,他才离开县城,到达紫荆山,正式开始在桂平开展太平天国最初的活动! 在紫荆山大冲村,冯云山作私塾学馆,在学馆门前自作对联一幅: 暂借荆山栖彩凤 聊将紫水活蛟龙 此联的确是他当时真实心态写照,和小说里的宋江遭遇一样,他的这副对联同样被有心人解读了!解读这副对联的人,可谓是太平天国最初的死敌,现在回看历史,他的精准判断,如果最初能得到清政府基层的重视,那也没有后面的太平天国这一串串事情了。 这人名叫王作新,紫荆山人,是个秀才,其父是紫荆山首富,同为读书人,冯云山初到紫荆山,必定和他相互有过交往,对于冯云山的这副对联,王作新可是反复揣度解读,并判定冯云山有叛逆朝廷之意,因此与冯云山断绝往来! 最后真正使王作新反目起恶的,是1847年秋,洪秀全,冯云山率拜上帝会众先后捣毁了象州大樟甘王庙和紫荆山大冲雷庙。 而雷庙偏偏是王东诚、王作新父子倡建的。因此,王作新便报结大湟江巡检司,以毁庙败俗之名拘捕冯云山等人,投之狱中,并赴浔州府署、桂平县署以“阳为拜会,阴谋叛逆”之罪名控告,可惜最后不受当时的浔州知府,知县重视,冯云山被释放出狱。 到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前后这段时间里,王作新全家都参加了对太平天国起义最初会众的镇压与作战,直至起义军北上离开桂平境。 史书记载,其子,其侄几口人皆因此阵亡!为此,执政的清政府当局后来还立传标榜王作新一族乃忠义之绅,记史留之。 不管是《水浒传》的小说演绎,还是太平天国的事实,“反诗”“反联”事情原由各不相同,但故事情节都有十分类似! 浔阳楼,使九江至今不少游人探访!太平天国,使金田被历史铭记!这些都是一地之故事,一地之历史!更为凑巧的是,九江也有过天国的重要痕迹与烙印,九江一度是天国军事之重地!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
|
来自: 浔州鑫森淼焱垚 > 《桂平古仔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