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 | 彻底火了的“新基建”,究竟是个啥?

 子悠682 2020-05-19

这几天,“新基建”彻底火了

到底什么是“新基建”呢?

此次“新基建”包含7大领域

“新基建”什么来头?

疫情当下,此次“新基建”到底什么来头?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这次会议关于基建的措辞,连用了两个“加快”: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新基建”的受重视程度,可谓十分罕见。

近期,中央曾召开3次有关“新基建”的会议

2月23日

中央召开工作部署会议: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

2月21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推动生物医药、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2月14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时间,“新基建”成为经济大热词。5G、云计算等板块纷纷掀起涨停热潮。

如何概括此次“新基建”? 两个字:硬核。四个字:硬核科技

为什么大力发展新基建?

为什么在2020年,我们将重点落在了“新基建”建设上了呢?

因为当今世界主要国家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集中于对重要产业的技术标准和产业主导权的争夺。从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现实需要来看,国家和市场才会如此重视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而“新基建”,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

和2008年的“四万亿”有何不同?

谈到基建就想起“铁公基”?这个刻板印象或许是时候刷新了。

把“新基建”与2008年“四万亿”、“老路重来”等说法混淆,恒大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家任泽平明确表达了他的观点:旗帜鲜明地倡导“新基建”,而不是四万亿重来。

为什么说这轮“新基建”,不会是2008年“四万亿”的重演呢?

01

“新基建”的关键是新

新基建”的关键在于一个“新”字。

2008年“四万亿”涉及的“老基建”,主要是铁路、公路、桥梁等“铁公基”领域。

而“新基建”涉及的是 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设施。

“新基建”既是基建,又是新兴产业,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是未来20年数字经济时代,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石。

02

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

据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观点,过去我国基建投资主要是地方政府主导,投资主体单一。

而“新基建”中相当一部分项目是由市场驱动,或者说是市场与政府合力的结果。民间投资在其中声量越来越大。

米筐投资的一篇文章认为,近期地方政府“34万亿投资计划”中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于政府或其投融资平台,另一部分来自国企央企和民营企业。政府资金是“引导资金”,起到的只是杠杆撬动的作用。

03

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就经济结构而言,2020年也不可简单地拿来与2008年相比。

现在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而回望2008年,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不过30%。

04

不是所谓的“信贷放水”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当初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是以信贷放水为主的。

但要知道2008年中国经济总量不过30万亿,如今已是逼近百万亿的体量。如果想靠强投资拉动经济,需要的资金“弹药量”得有多大?多大规模的信贷投放才能匹配得上?

2020年不会是简单的2008年的重现。出于稳经济的考量,即便不得不适当加杠杆,态度也必然是审慎和克制的。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推算,基建增速每提升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速0.11个百分点左右。2019年基建增速是3.8%,若想实现今年5%-6%的经济发展目标,基建增速至少要达到10%,即新增基建超过2万亿。

这新增的两万亿通过赤字率上调和专项债等手段的发力,便能够覆盖。目前,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仍然有许多操作空间。

“新基建”正在凝成一种共识,它并非2008年“四万亿重来”。

(注:素材来源于《20天内中央4次部署!“新基建”来了,哪些“旧思路”要抛弃?》)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