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版十三行》, 王献之留下的13行楷书, 有时候, 残缺也是一种美

 heshingshih 2020-05-19

王羲之一共有7个儿子,个个擅长书法,要论谁的成就最大,当然还是最小的那位王献之。从书法风格上看,王献之紧随其父之后,也属于魏晋风韵的创造者之一,是推陈出新的成功典范。就像明代项穆说的那样:“书至子敬,尚奇之门开矣。”

点击加载图片

王献之自身呢,对自己的书法也是非常自信的。

王羲之的好朋友谢安曾问王献之:“君书何如右军?”意思就是说,你的书法,和你父亲相比,哪个更厉害一些?

王献之也是非常不客气,只回答了三个字“故当胜。”当然了,王献之这么说也不完全是吹牛,人家确实有这个实力,确实在王羲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革新。“父子之间又为古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点击加载图片

王献之的书法虽好,但遗憾的是,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实在是太少了。即使是后世的临摹本和刻本,算起来的话,也没有多少。即使是有,也只是那几个字数极少的《鸭头丸帖》和《地黄汤帖》等手札。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在楷书方面,我们能看到的王献之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最经典的当属他的楷书《洛神赋》,也叫《玉版十三行》,并且还是刻本。

当然了,少不要紧,经典的东西不在乎数量。今天呢,我们就来好好地欣赏一下这个《玉版十三行》,王献之留下的13行楷书,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

为什么叫《玉版十三行》呢?首先,这是南宋贾似道用收集来的墨迹刻在玉石之上的。另外,这个版本的《洛神赋》残缺不全,从“嬉”字始,至“飞”字止,共计十三行。

点击加载图片

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好在哪?关于优点嘛,不用咱们多说了,历史上的很多名家已经翻来覆去夸了好多遍。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北宋的董逌曾夸赞说:“字法端劲,是书家所难。偏旁自见,自相映带,分有主客,趣向严整,非善书者不能也。”我感觉,他夸得还不是很到位。

唐代的张怀瓘也夸赞说:“能极小真书,可谓穷微入圣,筋骨紧密,不减于父。”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古人夸人比较含蓄。从技法层面上讲,王献之的楷书到底有什么特点呢?如果具体点的话,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姿态劲挺,笔势灵动,体态自然俊逸,魏晋风韵的杰出代表。需要注意的是,王献之的这种“魏晋风度”,和王羲之的还有点不一样。他的这种,好像离我们更近一些,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么想。

点击加载图片

如果你也喜欢楷书,如果你也想在唐楷法度之外找到一些灵感的话,建议大家试试王献之。那种感觉,真的不一样。

王献之传世的书法并不多,经典的也就那么几个。如果你想学的话,有下面这本就够了。喜欢的朋友可以考虑一下。

点击加载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