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顶镇铁马村探索互助式养老模式 着力破解“养老难”问题

 乐康居 2020-05-19

宝顶镇铁马村是我区9个市级脱贫村之一,总人口7622842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675人(含独居留守老人122人),占总人口的23.8%,养老服务需求明显,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破解传统养老模式困局,20196月,铁马村探索“四元互动”城乡互助养老模式,让老人在“不离开乡土环境、不失去亲情陪伴、不改变生活方式”的前提下,通过“老帮老”互助养老,缓解养老资源不足的问题,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目前,该模式正在全区22个村(社区)推广试点。


一、明晰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通过明晰政府部门、互助组织、社工机构、社会力量四个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职责、作用,构建“政府部门指导+互助组织负责+社工机构引导+社会力量协同”的“四元互动”城乡互助养老模式,形成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政府部门主要发挥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能,通过政策制定、资金投入、设施修建、监督评估、政府购买等形式,引入专业社工机构、明确城乡互助养老基本要求、指导互助养老工作开展。互助组织即当地居(村)民作为主体的社会组织,通过制度规范、互助服务等,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成长的互助养老的主体。社工组织充分发挥资源链接专业优势,通过宣传引导、项目指导、服务开展、组织培育、机制搭建等形式,与各类社会力量积极互动,引导城乡居民、社会爱心力量积极参与互助养老。社会力量通过资金援助、物质捐赠、爱心服务等形式,发挥社会协同作用,构建互助养老的资源网络。

图1  “四元互动”城乡互助养老模式


二、建立“1+4+4”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针对铁马村老人主要存在的“五无”问题,即:无固定经济来源收入、无年轻人生活照顾、无丰富精神文化活动、无明显社会参与活动、无良好养老服务资源,采取“1个互助中心+4级联系人+4种特色服务”的方式,为老人提供便捷可及的养老服务。

一是建立1个互助中心。利用闲置的原铁马村小学校舍,建立养老互助中心,为村内老人提供集中开展互助式养老的场所。中心由铁马村村委统一管理,委派一名志愿者负责秩序维护、清洁卫生等日常工作。中心引入专业社工——重庆市大足区福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生活照顾、兴趣娱乐、情感陪伴、社会参与等服务。制定日常活动管理、安全管理、人员行为规范等制度,营造良好养老氛围,保障中心有序运行。

二是明确4级联系人。结合农村居住分散的情况,对每一个参与互助式养老的老人明确四级联系人,明确每级联系人的不同职能任务,形成有序的互助帮扶运行体系。一级联系人由村干部或其他选派人员担任,负责统筹互助式养老服务开展、需求整理与发布、服务记录档案资料撰写及其他应急事宜处理。二级联系人由各互助组组长担任,将全村老人分为6个互助组,每位联系人负责收集自己互助组内重点老人日常走访信息、老人需求收集、服务反馈至一级联系人处。三级联系人为院落联络人,负责本区域内重点老人的日常走访工作,提供具体的互助养老服务,并向二级联系人反馈服务情况。四级联系人为服务对象的亲属,包括子女、亲戚等,具体服务需要得到四级联系人的认可与知晓,在身边的四级联系人需要积极加入到互助养老服务中,紧急情况会联系四级联系人。通过四级联系人,随时跟踪老人日常生活状况,准确把握老人需求变化。

 

图2  城乡互助式养老四级联系人机制

三是提供4类特色服务。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细化生活关怀、精神慰藉、娱乐文化、价值成长四类特色服务,精准满足老人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即:生活关怀服务,如建立一人一个健康档案、一日一问候、一月一次爱心理发等主题活动,满足老人日常生活所需;精神慰藉服务,如每周组织一次志愿陪伴、每月开展一次老人与子女或亲友视频连线等,给予老人心理关怀与情感支持;娱乐文化服务,如每周开展一次读报、故事会、歌唱、手工等主题兴趣活动,每季度组织开展1次集体生日会,在重大节日开展集体庆祝活动等,提高日常生活乐趣;价值成长服务,如组建老年互助志愿队、老年互助艺术团等,鼓励老人发挥自身价值。截至3月底,累计为老人提供各类服务4000余人次。


三、创新“时间银行”制度,激发持久动力

实行“时间银行”积分储蓄和管理制度,引导激励低龄老人及志愿者、村民等,通过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相关的养老服务,积累积分并换取物资或服务。

一是建立“时间银行”。低龄老人及志愿者、村民在“时间银行”开户后,将根据提供志愿服务的内容和时间,转换成相应的积分。单位或集体也可以通过捐赠物资、金钱等方式,换取公益积分。根据积分情况,设置灵活多样又富有人性的荣誉奖项,定期对表现突出的集体或个人予以宣传和表彰,激发各方面参与互助式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同时,积分还可以随时换取相应服务,以满足常规或不时之需。

图3  “时间银行”积分规则(部分)

二是建立“互助超市”。针对农村老人普遍对实际物品更为看重的特点,设置“互助超市”,通过出售互助成员手工制品抽取分成、集体经济分成、社会或政府机构捐赠等渠道,充实超市物品,低龄老人及志愿者、村民可以把“时间银行”积分兑换成自己所需的生活物品。通过“互助超市”,拓展了积分“变现”渠道,进一步提升了老人参与互助式养老的积极性。截至3月底,“时间银行”已累积800积分,兑换600积分。

图4  “互助超市”物资兑换规则(部分)

(大足区民政局陈昌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