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这个看脸的世界,不教孩子颜值管理,那才是坑娃

 昵称44943940 2020-05-19

1. 

我以前上初中的时候,女生是不允许披着头发的,谁要是披着头发,就会被认为是“妖精”、“早熟”,心没用在学习上。

到了初三那年,班主任甚至鼓励我们全部剪短发,女生齐耳,男生寸头,这样就不用浪费时间在打理头发上了,也不用想美不美这个问题了,反正大家都一样丑。

记忆里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当时我们班有个长得挺帅的男生,他的刘海一直长到快到眼睛里都没剪,就像下图这样。

有天班主任整风,一生气竟强行将帅哥拉到校门口的小理发店剪成了寸头...我还记得当帅哥回到教室的时候,我在他眼里看到的满是不敢说出声的怨恨和奇耻大辱。

对于特别在乎外表的青春期少年来说,我班主任当年这样的做法真的算极不尊重人了,哪怕对方只是个未成年人。

班主任想说明什么?想警示什么?她想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就不能心有杂念。把心思花在穿衣和发型上,通通都是浪费时间的杂念,必须摒除,只有一心一意扑在学习上才能学得好。

曾几何时,我也被这种思想“洗脑”,上大学之前没有披过头发,视化妆为“不务正业”,穿不惯高跟鞋,看到有女人味的衣服总觉得“太成熟,我还小”。

可是我明明都三十几岁了啊,还有什么衣服对我来说“太成熟”?那只不过是心里跨不过那道坎罢了。

去年我录第一个Vlog时没有化妆(悠悠妈带你走进德国人家的厨房,感受德式严谨),很多读者夸我真实、朴实。

真实的确真实,朴实也的确朴实,完完全全的本色出演😁那是因为我原来一直把朴实当美德,以天生丽质不化妆也好看为荣。

但最近一年我的看法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后来觉得那可能不是朴实,而是在为不会打扮找借口,又或者只是懒而已......😹🤦‍♀️

心理上懒得打理外表,因为从小到大我得到的正统教育都是“要注重内在美”,不要花过多心思在打扮上。在这种观念的长期熏陶下,我竟对打扮产生了一种不屑的心理...说起来真够奇怪的。

然而,进入社会后我们面对的现实是什么?

一个任何人也无法阻挡的真相:这就是一个看脸的世界啊!颜值高的人更容易获得工作机会和别人的喜欢。

你可以觉得这不公平,也可以认为颜控们肤浅没思想,但依旧无法改变“颜值高是一大优势”这一事实。除非你强大如马云,可以让人完全忽略你的颜值,否则高颜值在任何场合都肯定是加分项。

不得不承认,就连我这样喜欢阅读、还算有思想深度的人,在给娃买书买玩具和用品时,也是非常看重颜值的,颜值高的产品更容易打动我😹

长大后我才意识到,内在美和外在美两者一点都不矛盾,它们不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两者都很重要!

2.

一个学生要想学习好,不代表TA就只能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其他的什么都不能想不能做——这完全是反人类的教育方式,也一点都不适应未来对人才的要求!

相反,一个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学生应该是全面平衡发展的,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能兼顾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生活,当然还有最基本的颜值管理

对,颜值管理不是什么高端的精英教育,普通人也应该教孩子注重外表的打理,将来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职场,都留给人好的印象。

过去这一年,三十多岁的我第一次关注起了美妆博主,跟着视频从头学习如何画眉毛、画眼线和眼影...那些看起来很简单的操作,做起来才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

而每当我化妆的时候,看到悠悠兴致勃勃有模有样地模仿我,甚至动作比我还娴熟,我都不禁对着小妞感叹:哇塞!你也太有天赋了吧!

其实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孩子爱美也是天性。颜值管理这方面只要大人不去打压,不曲解孩子的行为,而是用鼓励和支持取而代之,本身就能得到很好地发展。

3. 

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注重打扮是为了取悦异性,失去自我,这一点我认为的确是需要家长引导的,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孩子的价值观树立。

我们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是为了讨好别人,还是让自己开心?

这个问题我问过悠悠,她说是为了自己开心。我给了这个回答充分的肯定。即使一个人在家没有其他小朋友看,悠悠也很享受化妆的游戏,时不时就搬出她的化妆盒化个妆。

疫情期间我每天不出门,但是起床后我依然会换上一身干净漂亮的衣服。写作间隙照镜子看到自己良好的状态,心情都很美好。这和在家穿睡衣工作一天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管理颜值首先是对自己的尊重,当然同时也顺便尊重了别人。

我们做这一切的核心原因都是为了让自己开心,而不是取悦别人,因此你的穿衣风格、你的妆容和打扮首先要让自己喜欢,别人的看法不是最重要的。

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鲜明穿搭风格,辨识度高反而更引人喜欢。

一个人的品位是从天而降的吗?不是。

品位的建立需要大量而长久的环境熏陶、实践练习,以及在试错中总结经验教训,慢慢才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翻看自己以前的照片,一脸嫌弃:“我以前怎么穿得这么土?

打开自己的衣柜,一大半衣服都不喜欢,这么丑的衣服当年是怎么被我买回家的?什么品位呀!?

其实啊,正是那些买错的衣服,浪费的钱,让我们在探索自我中逐渐了解自己的风格,在不断优化中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品位。

要培养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就必须放手让TA做决定。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颜值都没有主见,总是听别人的,那又如何形成个人风格?

有句话说得好:一直在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光靠模仿是肯定没有出路的,一开始可以是模仿,但随着经验增多,放手试错,慢慢就能找到自己的风格了。

这个自我探索的过程,我建议可以早点开始,不用等到上大学,甚至上班了,才开始思考摸索。那个时候思考更多的应该是关乎人生发展的大事,而不是小白一样从0学习穿搭技巧。

4.

接下来我给大家一些具体的颜值管理方面的教育建议,不管男女,颜值管理都是很重要的哦:

1. 穿搭

允许孩子自己穿搭,这是从小到大极佳的get穿搭技巧的锻炼机会。

悠悠小时候还会因为冬天想穿夏天的裙子被我劝阻过,但是四岁以后很少再出现这种行为,所以四岁以后每天穿什么就完全由她自己决定了,我极少干预。

但是我会时不时向她灌输一些穿搭技巧,比如注意颜色的协调,身上颜色不要太多;如果上衣是多色的,那么裤子的颜色最好选择上衣多色中的一种与之相配;袜子和头上的橡皮筋也要注意与身上服装的颜色搭配。

注意与鞋子的搭配;买衣服的时候想想家里有什么可以搭配的?如果没有,那光买这一件也没用,要么弃买,要么就买一套可以搭配着穿的。

经常穿的小披肩、马甲、外套、裤子最好买百搭的颜色,这样不论与什么颜色的衣服外搭都协调。当然,偶尔也可以来一些惊艳的颜色和设计,只是这种比较难百搭的衣服要穿就得穿一套,利用率比较低,适合特殊场合穿。

悠悠平时要在家试穿我的衣服,我也都允许她。有些不要的衣服给她随便变装玩。

2. 配饰

配饰可以适当给孩子买一些,项链、手链、化妆盒、指甲油等等。这些东西就算不买,孩子看到妈妈用,也会想去模仿。不如买给她,让她自己去尝试和支配。

和朋友一起化妆,小男孩也爱玩

悠悠手上带的这根手镯是去年回国外婆在北京给她买的景泰蓝,我是后来看照片才发现她手上带了这根手镯。别说,和她那天穿的蓝色裙子和平衡车还挺配的😹

四岁时出去旅行不忘戴项链

讲真,我从来不提醒她要戴饰物,因为我自己也很少戴。可爱美真的是孩子的天性,就算没有我教,她也自己发展出打扮的意识,有事没事手上经常戴条手链...

手链是她自己串的

我所做的,不过是没有打压她,允许她拥有自己的化妆盒和饰物盒,至于怎么搭配,何时戴,都是她自己摸索。

3. 发型

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发型,家长可以给建议,但请尊重孩子的选择。

悠悠从3岁多开始迷恋公主,大概是受了幼儿园小朋友的影响,一直不愿意剪头发,说要留莴苣姑娘那么长的头发。她还陪她朋友去理发店剪过一次短发,但她仍坚持长发更美。

长发留了两年多,期间我也问过她要不要剪,她每次都说不剪,我也不勉强。

直到今年三月份,她自己突然提出想剪成短发,而且一定要有刘海。问她原因,小妞解释说头发太长了,每次上厕所都掉到马桶里很不方便😹

平时在家她也喜欢自己梳辫子,经常换发型。作为老母亲,我只负责买很多的橡皮筋和发卡,剩下的都由她自由发挥。有时候她乱扎的还挺好看的😁

4. 仪态

仪态很重要!脸不好看还可以通过化妆和滤镜来修饰,仪态不好那真是神仙也救不了。

而且,仪态直接与气质挂钩,仪态好给人的感觉是自信有气场;仪态不好却显得低人一等似的。

平时注意多提醒孩子的坐姿、站姿和走路姿势,看到不对的姿势立刻纠正,通过反复提醒让孩子有意识去注意自己的仪态,使用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走路姿势。

像我就经常提醒悠悠走路脚尖要朝前,抬头挺胸;坐在沙发上时要盘腿坐而不是W坐,不要跷二郎腿,对腿型不利,坐着时腿不要太分开;吃饭时尽量抬头,用手把食物送到嘴里,而不是探头含胸弓背,咀嚼尽量不要发出声音。

5. 表情管理

在社交媒体主导的时代,表情管理真的太重要了,会拍照是一项硬技能,就算只是随便自拍发张朋友圈,也要拍得好看才对得起圈里的朋友啊。

看看伊万卡的老公,每次拍照都是标准表情,一看就是对着镜子练过的。

但前段时间他作为白宫抗疫负责人发言时,又彻彻底底暴露了他的表情管理漏洞,只要一说话,脸就马上跨掉...看来还得继续对着镜子练练如何表情优雅地说话。

悠悠现在也喜欢玩自拍、拍照拍视频,主要是为了记录当下点滴和她想说的话。自拍和录视频时,她使用的完全是从下往上的死亡角度。

我知道她拍摄的主要目的是好玩和记录,拍得美不是她现阶段的目标,但我在欣赏她拍的内容的同时,偶尔还是会给她点提示,让她想想从哪个角度拍更美,哪个地方更适合作为背景墙,哪里光线更好。

平时照镜子和演绘本时,我们也会尝试做各种各样的表情,搞怪的,扮丑的,幽默的,晚上一起刷牙照镜子时,我会问问她:“你觉得自己哪个表情最好看?下次拍照可以用上哦!”

她每次和我一起拍照,姿势比我还专业自然,果然是凡事都要从小培养,小时候get起来更容易啊!

尤其是审美、仪态、表情这些会随着日积月累深入骨髓的东西,如果形成了坏习惯,长大后再想纠正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不如从小注意,从一开始就把娃引向正确的轨道,内化为娃“气质”的一部分

是否有人觉得现在学这个有点早?那什么时候学好?小时候要学的东西太多,时间不够用?拜托,长大后只会越来越忙,更没时间学了!

长大学叫刻意模仿,小时候培养叫潜移默化,段位不一样的。

我想,所谓的富养,不一定是花钱买最贵的衣服,上最好的国际学校,父母倘若能在培养孩子才华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帮助孩子形成内外兼修的美好气质,也算是一种富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