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长就是在老师指引下养成各种适应自然规律的生活习惯

 育邻人 2020-05-19

成长就是在老师指引下养成各种适应自然规律的生活习惯

育邻梦

成长就是在老师指引下养成各种适应自然规律的生活习惯。

自然总是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也可以说是自然存在变更的习惯,比如白天与黑夜的交替、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地心引力让所地表的所有物体附着在地球周围.....正是总结了地球自然变更的习惯,人类社会生活才得以规律性的向前发展,而不必担心明天的太阳是不是像今天一样升起、冬天过后是否春天还会来到。人类生活的习惯,就是在特定时间内根据自身成长需求与自然形成相适应、规律性的生活节奏,比如农民的春播秋收,工作中的昼作、夜息等等。那么,作为老师【包括但不仅限于家长、学校老师和兄长】该如何引导孩子的作息习惯呢?

家长是孩子学习成长最好的老师

老师以身作则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专家”,自带通过、借鉴学习成长的能力。但是,孩子并不会自然成才,他们的任何行为习惯都是以特定对象为参照,通过观察、模仿习得的,老师就是每个人学习成长历程中那个最基本的原点参照。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关键就在于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孩子。

《狼孩的故事》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个山村里,人们发现狼群里有两个人类孩子。人们打死了狼后,在狼穴里发现两个狼孩,大的八岁叫卡玛拉,小的两岁叫阿玛拉。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 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 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阿玛拉在第二年去世,卡马拉活到十六岁,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孩子的生活习惯都是从老师那里模仿借鉴来的,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孩子。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台机器,那么它更像复印机。老师是印刷的原件,孩子则是那待印刷出来的复印件。如果期待得到“完美无瑕”的复印件,那么您最应该检查的就是原件是否符合您对“完美”的定义。孩子是天生通过模仿、借鉴学习的“专家”,他们自出生之日起就无时不刻饶有兴趣的从第一任老师【家长】那里学习各种生活行为习惯,继承并发扬父母关于世界真、善、美、丑的认知。

老师以身作则、成为孩子成长学习的榜样是教育引导孩子学习成长最好的策略,老师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将深深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老师必须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做好引导孩子成长的榜样,在生活中的任何细微行为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进而影响他们的成长。老师给孩子生活行为的榜样是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的,是在生活中、无意识的情况下对孩子造成影响的。作为老师在教导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做到“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比如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行为讲文明,那么您就需要给孩子做个相应的榜样示范【最起码是有孩子在身边的时候做到】,同时请孩子参与到文明用语的互相监督活动中;要求孩子做到早睡早起,那就需要在与孩子约定的睡觉时间大家都去睡觉【比如21:00】,如果实在有工作没有做完,那么您可以等孩子睡着了起来加班,而不是您在加班的时候影响孩子的休息......

示范是教的最好方式

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成长计划

孩子是学习成长的主角,关于学习成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不能少了孩子,没有孩子参与制定的学习计划就是“单边主义”、是强加给孩子的学习任务,自然也就难以得到孩子积极的配合;学习计划的实施就更是没有人能够替代孩子了,走进课堂的是孩子、学习知识的是孩子、最后获得的学历也是印着孩子的姓名。因此,只有那些与孩子自身学习成长目标、兴趣相一致的学习任务才能让孩子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那么,老师要如何与孩子保持学习成长步调一致的教导能力呢?

1、保持孩子般好奇、探索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活到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类天生具有学习适应环境的能力,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孩子能够习得不同的文明习惯,最终成为拥有不同生活习俗和信仰的人。然而,被逼迫着学习的人认为结束学校学习之后就能够走遍天下无难事。很多人走出校园放下书本的同时也放下了学习的心,有些身为老师的人更是常常以自己的视角看待孩子的成长,认为孩子的那些事情都是“小儿科”。正所谓:“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里。”世界每天都是新的,人类社会每天都有新知识、新技术被创造出来。因此,人生只有不断学习,保持好奇、探索的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步伐。

教育孩子最佳时期是成就优秀的老师,其次就是现在与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孩子如同植树,都需要漫长的时间静待他们成长,期间要给予他们充足的阳光、水、矿物营养,让他们根系发达、枝干健壮、枝叶茂盛。有人说植树最好的时机是2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养育孩子同样如此,教育孩子最好的时机就是20年前自己认真学习,现在做优秀的老师,其次就是现在好好陪伴孩子成长。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说:“婴儿降生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

“育林先育苗,育人当育小。”孩子是天生的学习“专家”,童年的孩子学什么都快、对什么都好奇,在教导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益早引导孩子养成好奇、爱探索的成长习惯。卢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孩子最好的学习发生在生活中,最好的学习对象就是老师。作为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孩子般好奇、探索的学习能力,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学习成长的榜样,在生活中引导孩子习得什么是生活的真、善、美、丑。

2、与孩子一起规划学习方案并实践

学校教学有教学大纲、课程计划,工作有工作计划,教导孩子同样需要拟定一份儿相对的成长计划,比如孩子在某段时间学习什么、放弃什么。这就需要老师与孩子一起拟定一份相对应的学习成长计划,将学习时间和游戏娱乐时间做一个大致的区分,让孩子形成有计划学习的观念,与孩子一起形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当然,这个相对学习计划需要与孩子的学校课程和家长的工作时间相融合,让他们能够和谐共荣而不发生冲突。学习习惯就是孩子成长活动中的框架,只有框架搭建好了孩子后续“添砖加瓦”式的学习活动才有承载“血肉”的基础。

老师应成为孩子成长历程中的“北斗星”,孩子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必定需要满足成长环境、耐心督导、及时实践反馈三个条件,这三者都需要老师的精心安排。教导孩子成长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之分,身为老师最根本的职能就是以自身的行为示范为孩子们成长指引方向。教育就是放飞孩子的成长梦想,学习就是孩子从身体独立,走向身、心、行完全独立的过程。孩子不是家庭的“私有财产”,个人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更好的参与社会生产大分工、大协作,只是参与分工协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家庭。家庭需要为孩子指引辨识生活中颜色的方式与方法,但并不是一定要求孩子对颜色的认知完全与父母相同;指引孩子懂得尊重长辈,但也不等于要求孩子要唯唯诺诺的做人;教导孩子要注意安全,也不等于完全要求孩子完全不要去试探、尝试接触新事物与新方法......每个人的成长路,都需要自己用脚步去丈量,而老师能够给予孩子的就是行走与辨识路途的方法。

人生成长活动的任何实践都为与更多人建立友好协作关系而存在,那些能够获得同伴认可的成长行为更能够激起个人学习进步的欲望,比如在校学习的孩子为了获得相对其他同学更高的分数,以获得老师和家长的爱迪生;参加工作的人继续学习,为在同事中能够拥有更多“敲门砖”与评级“垫脚石”;老人继续学习为不被看做老到落了伍......学习获得的智慧知识是个人私有的,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却是相对的。因此,所学智慧知识能够获得及时实践反馈是每个人检验学习成果、获得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给予孩子学习实践反馈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就如用餐之后的温饱感,反馈的信息要及时、准确。

3、与孩子做同学

正所谓:“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要求孩子好好学习、爱上学习,首先要为孩子做行为示范,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什么样子的行为属于好好学习,比如要求孩子写好字,那么父母首先就是要有为孩子起头的能力,然后让孩子跟着您所写的样子写;要求孩子爱收拾家务,那么老师自己就不能偷懒;要求孩子阅读、作业的学习时间,老师最好能与孩子一起学习......期待孩子学习好,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与孩子做同学,与孩子一起学习他的课程,知道他都学了些什么,然后在交流孩子学习的时候就不会只知道提要求,而不知道孩子学了啥、遇到问题的综合知识点是什么。教导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老师都要从自我行为实践做起,要求、期待孩子做到的行为习惯老师最好能够率先垂范,给孩子做榜样,对于孩子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和技能自己要学习、理解。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不仅仅表明遗传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更多说明孩子后天成长活动深受父母行为习惯的影响。父母不仅赋予孩子生命、开启孩子生命成长之门,更为孩子的人生旅程起着最重要的方向指引作用。人们时常说:“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降生的孩子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他们没有财富多寡的差别、没有信仰差别,无贫富、贵贱之分。但是,社会生活的现实是无论以多大的区域做对比,都不可避免的产生穷人和富人之分、贵人和贱人之差,还有愚人和贤人之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根本原,就在于他们出生之后从老师那里继承了不同的生活习性,老师指引他们迈出人生旅程的方向是不相同的。

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探索新知识

落实到孩子学习成长中,如何培养孩子准时写作业的习惯?家庭作业是孩子在必须在家中完成的工作,家务是父母在家中必须完成的工作。那么,要求孩子养成准时写作业的习惯,父母自身面对家务劳动时就不能拖拉、推诿,要做到到家即完成家务劳动,完成家务劳动之后再做其他事务,给孩子及时完成学习工作的好榜样。

成长就是在老师指引下养成各种适应自然规律的生活习惯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成长就是在老师指引下养成各种适应自然规律的生活习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