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车人生百态,成熟的汽车消费观离我们还有多远?

 有言在真 2020-05-19


据公安部交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私家车1.98亿辆。虽说中国社会进入了汽车时代,但在为啥买车、买啥车、怎么买车等消费层面,还处在初期,没有形成理性成熟的消费观念。

1.买车,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买车是人生“夙愿”、是梦想,对车的感觉处在新鲜、稀罕、兴奋的阶段。需要不需要先不管,得有个车开开、过过瘾,哪怕是二手的呢。有不少人上下班步行10分钟的路程,也要开车,搞笑的是闹市区走着要比开车快,可就是开车。


2.重视面子,也重视车的面子(外观),追求“高、大、上”,满足炫耀虚荣心。为了面子,尽量买大的、买三厢的(长的)、有钱买贵的。至于车的里子(安全配置)如何不在考虑范围,也不懂。“好牌子”、好看、大,是首选。逼得车企不得不以“大”“长”为导向,尽量把车做得大些、两厢版的做成三厢版。

3.没钱借钱也得买(车贷)。有些人看别人买了自己没买受不了,没钱走贷款也得“圆梦”。车买了开着是与别人“比肩”了,但还贷钱紧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4.车是买了,不开放着。因对性能不了解,喜欢大的,结果是选了个油老虎,开不起,不开了。不过心里踏实,反正是我有车。

5.在选车方面,选德系、日系、美系等合资车为主,买国产车基本都是“差钱”无奈之选,也不甘心。

6.抠车标、帖车标,变“好车”。少数人把车后尾的汉字或字母抠掉,有的把车标换成自己喜欢的车标,冒充“好车”、“进口车”,来满足虚荣心。

7.有车一族里,相当多的人在感觉里明白车就是个代步工具,但在心理上从来没把车视为工具,而是当做一件大宝贝,心爱之物——“爱车”,精心伺候,被车“奴役”无怨无悔。


8.开车悠然而生的“优越感”。开就开吧,你开你的车,我走我的路,可有些人就觉得开车“厉害”、“牛”,你得让我躲我,肆无忌惮摁喇叭,甚至行人无处躲的情况下也按喇叭。再有,见人就加速弄出点“嗡嗡”声来显一下“威风”。

有意无意地凡此种种,有车人中各色“人物”应有尽有,挺“热闹”、也“有趣”、也不乏“滑稽”。

说这些,没有讽刺的意思,我们吃饱饭还不到半个世纪呢,现在竟然开上车了,有点兴奋、激动等表现也正常。就像手机,上个世纪90年代那会儿,是令人羡慕的奢侈品、是成功人士的标志,可现在谁还在乎它?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个过程,再过若干年或许就降低了车的“身价”,不再叫“爱车”了,不当宝了,不再那么“伺候”了,我想那时,成熟的汽车消费观也就形成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