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会学习的人,从来不会跳出舒适圈!

 长沙7喜 2020-05-19

加入正能量爆表的逆境研习社

今天是2020年的第140

距离2020年结束还有226

今晚逆习主题:高效学习

逆习君说✎

舒适圈并不需要真正意义的 “跳出”,而是通过高效学习不断“扩大”,让自己在这个信息飞快发展的时代,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文章介绍了3个“高效学”4个“有效习”的详细建议,希望能让你不断扩大舒适圈,并始终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你对“舒适圈 ”的理解

很可能一直是错的

所谓舒适圈,代表着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非常熟悉,不需要花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做好。

从这个角度看,首先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舒适圈,也就是要有自己擅长的领域,然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去扩大自己的舒适圈。

扩大舒适圈的前提,是依托于自己擅长的领域,而不是跳到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碰的鼻青脸肿。

扩大舒适圈其实没有那么难,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扩大自己的舒适圈,很多时候这是我们成长中的一种本能反应。

以我们幼儿时学走路为例,当幼儿在8-9个月时,会快速地爬行,爬得多了,慢慢地就会扩大到想站立起来,再慢慢地会抓住桌子、沙发、床的边沿走起来,再慢慢地学习放手,直到学会走路。

这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通过不断学习,扩大舒适圈的例子。

通过下面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舒适圈 < 学习圈 < 恐慌圈

我们说要跳出舒适圈,但不能超过学习圈,仍然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面,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此扩大自己的舒适圈。

我比较认可一种心理状态,叫做“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不是一种消极态度,而是说我们要敢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但在走向另外一个阶段时又要有一定的自知之明。

换言之,跳出来的意思是不断学习和成长,去迎接新的挑战,但不能做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

在综艺节目是《我是演员之巅峰对决》中,佟大为和梁静想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但最后得分不高。

李冰冰一针见血——演员是存在“能力范围”这个概念的。演员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着各种挑战,但是不能挑战完全处于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她认为也没有必要这样做。

由此可见,舒适圈并不需要真正意义的 “跳出”,而是在不断“扩大”,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能力范围内,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要保持持续的竞争力,高效学习就是最佳途径。

我们一直在在学习,但似乎又没有更好地学习,以至于我们好像学了很多,但真正用到所学的很少。

你真的知道什么是学习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圣人早几千年前似乎就告诉我们要如何的学习,只不过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学习并经常地去复习。

事实上,学习是应该拆开来看的:

“学”很好理解,就是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学到位;

“习”是非常关键的,不是简单的温习,而是一次次地练习、实践。

这里面蕴含着很重要的信息:学习不能只关注“学”,即便是高效地“学”也只是输入;更重要的在于学完了要实践,输出才是有效的习。

梳理清楚了学和习,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学习力。

2、什么是学习力 

学习力是一个人把“可学”转化为“可用”的能力,是一个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

而我们过往大部分的学习,通常只是从学习能力一个维度来看学习。

在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我们会比较难沉浸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中,更不用说追问学习本质、举一反三了,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容易扩大自己的舒适圈。

因此,我们要通过学习力来不断扩大自己的舒适圈,除了学习能力还要重视学习动力。

3、影响学习动力的因素 

理查德·贝克哈德(Richard Beckhard)与大卫·格莱西(David Gleicher)提出了一个变革公式,用于描述组织发生改变的条件。

公式描述的是组织发生改变的条件,但同样适用于个人的改变。

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个公式:

对现状的不满 × 对未来的愿景 × 第一步实践> 变革阻力

简单来讲,想要发生改变,动力三因素相乘的力量必须大于阻力。

以学习英语口语为例,可以借助这个公式分析下口语为什么学不好。

1、对于现状并没有特别的不满,内心的期望值也不怎么高。

2、学了口语,似乎没有特别的期待,愿景并不明确。

3、可能迈出了第一步,但走着走着,就找各种借口,没时间,工作忙之类的。

知道了影响学习动力的因素,当我们想通过学习力来扩大自己的舒适圈时,就可以借力这个公式,弄清楚对现实的不满在哪里、期望值如何、勇敢迈出第一步这三点就是核心。

如何高效地“学”给你三种方法

梳理清楚学习动力受影响的因素,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学习。

那么学习的过程中,如何高效地学呢?

给大家介绍三种高效学的方法。

首先,从基础学起 

举一个例子。

我喜欢打羽毛球,每次去羽毛球馆打球时,都会看到教练带着一群孩子在那里学习打羽毛球。

教练并不是一上来就教他们两两对战,而是让他们不断练习握拍、挥拍、接发球、步法等各种基础的打球技能。

这个练习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期持续的,以此为基础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最终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其次,以终为始地学习 

先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然后反推学习过程。

对设定的目标进行分解,分解成阶段性目标,并在学习达成每个阶段性目标时,进行review(回顾),同时利用各种机会来进行检验。

第三,系统地学

系统的学有三个方面。

1、构建学习全景图

下面这张图是公司级专家构建的一个学习全景图。从点出发,线、面、层次化、体系化、时间化,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体系化。

当然,这个体系化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就我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还一直在路上。

2、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a.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正式写书之前,我都会花大量时间思考,包括整理项目管理过程中踩过的9个坑,然后基于这些踩过的坑,得出12个项目管理最佳实践,再到深入思考,从中提炼形成自己的项目管理套路。

b.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

在梳理自己这些年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时,时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些最佳实践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又可以如何扩展?对于项目管理的四要素深入理解后,和效率、效果又有什么关联,效率效果和项目目标又有什么关系等等。

c.探索知识背后的原因。

通过多问为什么(5why法)不断复盘,形成自己的项目管理套路,并上升至项目管理思维,项目经理核心价值以及团队管理。

3、化碎片化为系统化

移动互联网让我们有了更多碎片化学习时间,各种信息层出不穷。

我们看篇文章或收藏一篇文章,都是在碎片化学习,但时间一长会发现,看过的文章都没有什么印象,尤其是收藏的文章,更是在手机里沉睡了很久。

因此,要高效的学,还是需要化“碎片化”为“系统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