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升霄道人及螳螂门早期历史研究七 崔虎刚(胡刚)

 六合武学 2020-05-20

                             从拳谱抄本看石头记抄本


红学界只盯着《红楼梦》抄本,对各本之间的差别提出包括真伪问题、版本先后等种种疑问。

其实,多看看拳谱抄本,会有更客观全面的认识。这就是为何俺将出版的十本抄本拳谱题为“中国武学、红学的大事--- 十本珍贵的武学抄本影印出版了”的原因之一。

拳谱抄本显示,同一底本,在流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增删情况,这是国情,这是国人的习惯。

因此,各抄本中出现各种差别,乃至失误,属于正常情况。武学抄本与红学抄本的研究对比,是一本专著。

今日与红学者学友交流'生马势’与'坐马势’的课题,因此这里先多说几句。

  

  




学友注意到:前文俺举例的明代'坐马势’,出版物是'生马势’。 

因为在武学中,从技术上看,生马势不合理、不存在,因此此图原本应该是坐马势。 究其原因,该书是明代万历年间从社会上收集汇集的民间百科全书性质出版物,应该是其底本模糊、出版人不是武林人所致。

这一现象,在石头记两个抄本中,也同样存在,可谓一证: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

  




49回写史湘云的体态,有鹤势螂形之语,批日:近之拳谱中有'坐马势’,便似螂之蹲立。昔人爱轻捷便俏,闲取螂,观其仰颈叠胸之势。今四字无出处,却写尽矣。脂砚斋评。

 如果其所依据的底本本事抄写模糊,不细看,容易将“坐”与“生”混淆。

列藏本《石头记》:

 

  


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鹤势螂形

〔双批〕近之拳谱中有生马势,便似之蹲立,昔人爱轻捷便闲暇取一螂,观其仰颈叠胸之势。今四字无出处,却写尽矣。

 从武学角度看,这个生马势,应该是坐马势的笔误,是其底本模糊不清,列藏本如实照录所致。

这个差别,说明列藏本不是曹雪芹,或脂砚斋等原本。 是依据某一原本的过录本。

这点上,庚辰本抄写正确,即也有其正确底本存在。

另外,从庚辰本、列藏本等书写情况看,里面有许多更正抄写错误的地方,这些显示出---他们都不是原底本,都是再抄本。

由于列藏本与庚辰本的缺失处一致,可见其享有共同底本。

上述脂砚斋批语中的“昔人”,指过去的人,意思不是乾隆当朝的人所发明的。

因此其所见拳谱中的螳螂势,乃乾隆朝之前的人所发明。这是一个重要信息。

考已经发现的乾隆时期几位提到螳螂势的学人,除了升霄道人许青云是山东莱阳人之外,其他夏敬渠、王有光、李秉霄的恩师侠盗,都是南方人,或在南方遇到的人,确切讲:

提到螳螂势的夏敬渠、王有光、脂砚斋,三人都是江苏人。脂砚斋也是江苏人。这一现象值得注意。是偶然吗?

目前发现的乾隆时期,许青云的三大嫡系传人之一的山东保驾山的传人,经王文开先生实地考察(按刘连洋先生言,王开文先生是外来的正式实地考察第一人),至今保留着其古老名称少林寺螳螂硬扣拳的名称。

 前文披露,许青云传谱清代抄本有 “扣手翻車:扣手翻車君須知,翻車即是螳螂勢”。

坐马势,由来已久。 山西科技即将出版的十本一套、明末玄机和尚传系珍贵抄本系列,也中含有'坐马势’。

家传秘诀:

学拳之要,总不外乎身手脚三部而已。人能悟出此法,习练成熟,打为一片,无分上下左右,不论拳枪棍射,莫不得心应手,何须别费神力,另起炉灶,而竟得其全器在,实是秘诀之家传也。向无书旨,祗耳提面命,在上智之人,心领神会,意以贯之,若中材以下之人,非朝诵夕讲,何能得以入其门。予不敢私其传秘其诀,与我同志者,毋以妄言罪我,庶几有补于授受之益者乎。
诀曰:刀对鞘直刺牵拳,手平肩下腰宜坚,头端面正眼勿闲,胸开背合体贵偏,两膝微弯偏齐下,后脚着力前脚悬,靠后三分休拜出,拽来送去势宜圆,左右两膀均匀练,根实指跷地莫粝,势为坐马腿夹紧,形似开弓腰下行,还有一个真口诀,气下脐平小腹膨,练得熟时成一面,神清气爽快无边,此是呆立第一法,偏闪腾挪也要言,步踏梅花预偷半,横冲直撞要满填,不动犹如文士立,一发疾如箭离弦。

身步宗旨
常闻学书者曰:不知六书者不可以会字。谓习拳家,不具三法者尤不可一宗拳也。何为三法?乃手法、身法、步法是也。一法未精则不可以抵敌,三法不备,学而未入门,与不学拳者无异。然而三法之中首重于步,以步为主以手为用。步者根也,身者本也,手者技也。如拙者,无根而枝附如夫耳。即手为门户,以掩周身,固不可忽。若非身体还转支应,莫撄动敌之锋。然身手虽具圆活茍无步多进退相承,终难避冲逃直。纵能偏闪斜侧,手动而脚不应,身转而步迟。能上下乘达则进退凝半,焉能克敌制胜哉?嗟乎,余之习拳者,端尚重手,不知体面,不为用竟,置步法而言,是犹拾者就末也。且而跨马开弓之旨,久失其传,动节运气之学世所罕有。所以肆武者,昧偏闪腾挪之义,无起伏粘卸之方,不求动节之略,独特练力之十一。究其身法,尚未知是何样范,或稍能蹲身端坐者遂认曰身法好。常见三脚猫假冒拳师,玄三家村里谈技,教人摆坐马势,将两脚八字分开,挺直坐下,不异老者登厕乃喻

大法蹁跹通身怀步图式
通怀者即蹲身躲影也,此则直步入怀以降力弱,乃徒然蹁跹之势,即谓腾挪偏闪也,维日以降力弱实为身步六旨,志于拳技当体认为经纬,则百法已自无遗,学者宜深味之。附图式
立法以前足微弯,后足略直,将上身推排向前,紧对敌人,倘彼攻进,即侧身往后一蹉,变为坐马开弓,悬虚左足,以左手圈压敌手足直下。

万法统宗
余自得吾师秘传身步之旨,势成跨马开弓,众艺妙用无穷,为武技万化之本。于是乃知骑射枪棍刀剑鞭锏叉耙一切长短诸般器械,固其体用如殊,然而进攻退守之略,与夫砍杀击刺之方总不离乎拳法腾挪偏闪也。学者苟能于此中解悟,推究破工,则诸般器械皆得触类旁通。即谓一法万用,不特学而后能,诚今古未启之门也。

歌云
欲肆拳技首练功,不知何处是真踪,但求跨馬开弓义,一法通时万法通。
跨马开弓乃拳击身步之祖
跨马开弓万化兼,腾挪偏闪是为先,进攻退守斯为重,百法因之发大源。
又曰左右开弓为操持诸械所宗
左右开弓妙更奇,诸般器械任操持,能知骑射真宗旨,拳技从此得精微。


身步坐马务须两手开弓
坐马开弓有即施,不开弓手作何技?若还坐马无弓拽,问他坐马做甚的。

辟用正身坐马之謬
正身坐马者,乃操练坐身之一端耳,非进退攻守之法,学者留心审之,正身坐马不堪恃,图将两脚强支持,纵然能得身端正,山径无事跨毛驴。

从坐马势、坐马势与螳螂势,到坐马势与螳螂势合一,这是各门各派各支的演变,其历史与技术是武学中的又一个课题。

多研究拳谱抄本,会发现,各本之间的差别非常正常。如果仅以其这些差别,便云其是伪造的痕迹或证据......其实是非常错误的。

文武何时分开过?

所谓六合红学,文武合一,此即其合之一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