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建国校注《张氏短打拳》之4

 称利多吉 2021-07-03

拳法统宗百法锦囊

身步宗旨

(焦按:此部分是良轮写成。他是张横秋亲传弟子,对张横秋的描述生动而真实,实在难得。然而今传抄本段落前后颠倒,无法通读,我不得不动大手术重新梳理之。好在从此往后,文字丢失不再严重,幸甚。)

常闻学书者曰:(学书法的人说)“不知六书者,不可以会字”(古时八岁上小学,先学六组字“上下”“日月”“江河”“武信”“考老”“令长”,这就叫做“六书”。“会字”就是把自己的字拿出来,跟别人比试)。吾谓习拳家:“不具三法者,尤不可以言拳也”。何为三法?乃“手法”、“身法”、“步法”是也。一法未精则不可以抵敌。三法不备,学而未入门,与不学拳者无异。然而三法之中首重于步,以步为主,以手为用。步者根也,身者本也,手者枝也。如步拙(拙,笨也)者,无根而枝附如失耳。即手为门户,以掩周身,固不可忽。若非身体还转支应,莫撄动敌之锋。(“撄”,触动也)。然身手虽具圆活,苟(苟,如果)无步多进退相承,终难避冲逃直。纵能偏闪斜侧,手动而脚不应,身转而步迟,上下乖违而进退凝半,焉能克敌制胜哉?嗟乎!今之习拳者,耑(耑=专)尚重手,不知体而只为用,竟置步法而不言,是犹捨本就末也。

且夫(而且)“跨马开弓”之旨,久失其传,“动节运气之学”世所罕有。所以肆(夸耀)武者,昧(不懂)偏闪腾挪之义,无起伏粘卸之方,不求动节之略,独恃练力之方(只知道练力气)。究其身法,尚未知是何样范,或稍能蹲身端坐者,遂认曰:“身法好”。常见“三脚猫”假冒拳师,玄(炫耀)“三家村”里谈技,教人摆“坐马势”,将两脚八字分开,挺直坐下,不异老者登厕。乃喻(教导)学者曰:“要练到推不动才妙”。并不言脚步如何进退,身体如何操守,其势其名何义,其法其用何恃,毫无筋节指点,使人莽撞瞎摸。又如,教人摆“前弓后箭”之势,先将学者身体帮正向前,以前脚跨出,俨如十字屏风,后将学者后脚弯里一蹬,看坚硬否,随喻学者曰:“此处最要坚固,不然恐被人从后往里一蹬,就要跌翻”,此议论几令人喷饭。

其如手法,则横冲直撞但知沉重为能。脚步则直进直出,自谓以快便可称。岂知拳法奥妙靡穷(无穷),亦如出囊无底。有许多奇正相需之方,反复制胜之义,只可意会,难以言喻。若恃手重步快之一见,遂可以尽拳法之神奇,吾不信矣。种种传来悖谬,难以悉数,略举一二,以见治习之误。

夫手法固宜于重,然必谙(弄明白)于披窍捣窍,方能克敌。而身法虽贵于低,不有“起伏卷舒”,何以操持?兼有伸缩圆活之力、精阴阳幻化之微,更须手一动则身旋步转,拳一出而肘肩并随,乘虚因势,方不撄人之力,刚柔相济,始称御敌之奇。环转活便,斡(音:换。义:抓住勺子把,执其柄则运转在我。)旋上下,庶(大约)不愧于身手运用之妙也。至于步法则不啻于快便,(“啻”:不止是)尤宜“轻浮坚固”,其要(要点)以“跟实指悬”,沉而移行。换步之间,撇膝勾臁,“跟踹尖翘腿随行”。发不待意而后降,(形成“条件反射”,“打人不用想”)迎锋触敌,刚柔相乘。顿(敌软)则粘挨直入,硬则顺势斜还,让中不让,不攻而攻,无中翻有,绝处重生,庶几有下部之能,方称为步法。岂止疾快而已耶?然必耑心(“耑”=专)练习,朝夕无间,幽居简出,毋(不要)为积学以惑,(不要因为学得太多、太杂乱而迷惑 )方能到此地步位,岂初学入门者遂得而言者哉?

是以(因此)步法切(急切)于身手,必先重致其功,以立根者,然后可以言拳也。故先贤定“三角”、“梅花”步法,实为拳技纲领。第由来世代已久,图诀无存,咸以口传心授,不无差错之弊。兼之习者尚(崇尚)奇妙之节,分生枝派,各成一家,遂有“寒鸡步、一字步、里八字、外八字步”。步非原形,而各不一称。但知恃能灵巧,不思偏枯,反据此者肤学浅勾,(“勾”者,俗语“勾当”,行为也。)未揣(揣摩,想一想)其何如者,以伪乱真,互相诽谤,使学者时疑。谈斯道者十常八九,揣本穷源者百无一矣,非真传实学可问。

我徽郡(安徽黄山市)绩溪(在黄山市西30公里)庠士(秀才)张横秋先生拳法神奇,为宇内名家体。“三角”、“梅花”步法化为“左右之玄”,推究精奇,成一定理。(焦按:可知“三角”、“梅花”步法是古法,“左右之玄”是张横秋所创)绘图着诀,启千古未发之秘,使学者得其头宗。识其玄机。然非工深日久者不能造(达到),无才识兼优者不可言,其如村愚鲁夫,犹难识此,固不足与语也。

然余常读张氏《拳经》,(看来良轮早就有一本张氏拳经)其言透彻,字字为奇,一法一用,莫不备悉详言,而示人之方技矣。今四方之士尚其学者不乏,往往说则同源,法则异派。叩其运用之方,与书旨全不相符。何也?总之,习武者或多鲁莽,甚至目不识丁,多因未攻书旨,何能研究精微?无非口传心授,照样画葫芦。兼之传者有秘,学者未工,遗其筋节,失其本真,一经毫厘之差,遂致千里之谬。向或图式差舛,(音:喘,义:错乱,违背)以讹传讹,流弊日久,囊底全无,则知传来已非实绩,学者安得全器以至颈项(达到一定的水平)乎?

余久志于拳,慕张氏之名者有年。其初也,仅知艺之有拳,而不知拳之有法,一切身步动节运气之法绝未见闻,日常习练,不过飞拳舞腿,以美其观。间或特蛮力,而推桩摆架式以伺骗,种种浮泛之学,一无实绩,虚延岁月。

递更八载,嗣于壬戌(乾隆七年1742年,)夏季之(到)南雄,(江西赣州西南)(这里传抄缺失,丢掉了偶然遇到张横秋的过程)曰萍水相逢,诚以三生有幸。因而各出生平所学,继复叩伊运用玄妙。(良轮不是一个人去的,他们先各自打了几套拳,然后请张横秋指点用法)乃蒙不吝见教,即发脚步、打个圆圈,但见一来一往,势若疆场奔马,横冲直撞,不可以撄其锋芒,进退便捷,收放自然,乘虚因势,不撄人之力,近身入怀,犹如地塌山崩。起伏无常,环转靡定,举动周旋,身手镕成一片,令人目不暇视,手不暇指,不啻迅雷奔电也。

余窃奇之,于是相率吾友洪氏丰城、杨氏震修 ,各执弟子礼,(正式拜师)共从学焉。乃于金阊门(在苏州)设主、分馆舍,敬侍三月。朝夕亲教,得耳提面命,学生平所未学,指已学之未明。讲解奥妙,切究根源。始知往日之学,悉属偏枯大概,治习多枝叶而非根本也。况者师技学名流,文武兼优,循循短短,一一使人贯通,诚然大匠风范,确非凡夫之可比并,独愧相见之晚耳。

缘以先生南旋,(回转南方)吾辈亦渐星散,嗣后各萍踪无定,离合非常。余因家贫少食,且身懦(懦弱)多病,遂尔疏懒。究其拳技之学,尤未蹬堂入室。

光阴荏苒,匆匆旋延十载后,蒙先生(胡道生)指玄奥。

辛未(乾隆十六年,1751年)阳春,逐利(做生意)娄东(在苏州东南)之南门,明年秋七月,(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年,)闻有我徽郡歙邑(今安徽黄山市)胡道生者,素以拳名,颇得张氏秘奥,适(恰好)过吴门(苏州)。余闻之喜,即偕三同志过访。遇于虎丘,来至寝所,欣然留居。草塌抵足谈心,复反斯道,因而各出生平所学。惜吾师归泉(去世)之速,未尽获其精微,良可浩叹也。(胡道生正在与良轮“抵足谈心”,而良轮却说“惜吾师归泉之速”,可知胡道生不是良轮的师傅,良轮是从胡道生这里得知张横秋已经去世的。从而推出张横秋去世,当在乾隆十七年之前后,享年七十二岁左右)

因叩(问)其身步之旨,继复叩伊(他)运用玄妙。遂以张氏“之玄步法”授余,指出蹁跹之妙,分门定户,有条有理。进攻退守,绰绰有余。散之则一法通于万用,不需别生枝节。合之则万殊同归一理,成为一定之规。妙在千变一用,学者了然可宗。真不愧吾“内家”秘授也。(可见张氏拳在当时就称为“内家”)依稀宗而习之,莫不得心应手。演习一月则起伏粘卸,自觉圆活。练之半载,则腾挪偏闪,竟成身步蹁跹。一反一复,具横冲直撞之势,彼来我去,有推坚斗硬之锋。步到身傍,敌难把捉。举手舒放,人即颠翻。得非形势与人同而筋节与人异耶?于是复采诸家步法,反复推敲,比较优劣。果无出其右者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啦)。此秘授真传矣!

余得其不敢独私,绘图着诀,公诸同志为进道之阶尔。

乾隆癸酉(乾隆十八年1753年)岁次仲秋月天都后学良轮识。

附,原传梅玄五步图式 :

焦建国校注《张氏短打拳》之4

此即古传梅花五步也,为步法之祖。一切诸家步法悉宗之以变化耳,惜诀法遗漏以至差讹。故而有名无实,载之以备参考也。

又三角步式 :

焦建国校注《张氏短打拳》之4

此即古传三角步式也,梅花一变而为三角,世多尚之,亦诀法遗漏,习者迷蒙,无非视为共套耳。

内家秘授,大敌梅玄五步横冲直撞图诀

:序 :

壬申秋七月,旅寓娄东之南城,得吾师秘传大敌身步之法,(即前文所说胡道生传的步法、身法。或者良轮在得知张横秋去世后,又拜胡道生为师?)何啻暗室一灯,烛见(照见)千古疑图。诚哉如获珍宝也。然至道(最高之道)法门,不忍秘绝,故诠释以启同志,幸毋浅视,轻付强暴,以失秘授之遗意也。

大敌备要:

遭逢大敌重围者,故所稀遇耳,然而所常有也。故于平日间须预讲究其理,习练贯通。设仓促所遇,则心自有个主寄,有审势应敌之能,无心慌意乱之患。不然一旦乍逢大敌,身陷重围,胜败只在须臾,生死不过顷刻,不有过人之技能,而败北之羞者几稀矣。盖此际,要抖擞精神,奋起杀机,怒贯于双目,气充盈肝胆。若值众敌四攻,其要以审强弱,知背向,弱者背之,反身先攻之。强者向之,卸退再应。所谓指东击西,视南攻北也。置强摧弱,以孤其势,降弱示强,以惊众心,是谓挫其锐气以削其羽翼也。其初也,须大喝一声,张其神威,乃轰然发手,即惊挫其能。卸退一步,势若山崩地塌,跨进一步,狠如倒海排山。横冲直撞,令其难挫吾雄,左投右射,毋使能敌吾锋。疾如奔电,速若迅雷,触之者损伤,当之者危亡,任其众敌齐攻,莫不骇心丧胆也。诚能如是,斯敌破而斯危解矣。

歌云

大敌重围谁敢当,梅玄五步有其方,机关透彻无虚谬,万人队里独争强。

五步深藏不测机,传来秘诀少人知,等闲未得真宗旨,谁识梅玄御敌奇。

梅玄五步着诀图式

焦建国校注《张氏短打拳》之4

此即古梅玄五步之真传也,独运用扩大耳。溃重围,克大敌,非此无以当之。而拳技纲领尽于此矣。但步虽不一家,然法实宗一派。故而梅玄五步为诸家首领,若山之祖脉,如水之大源,即使诸家步法并列,莫能脱其范围。至于三角、之玄,实即以宗其变化也。秘传妙用,亦所罕有,志在雄名者尤当究心效法焉。

(此图一句两句说不清,在我的《拳经今释》里有详细解释,还有每一步的插图)

大法蹁跹通怀步图式:

通怀者,即蹲身躲影也。此则直步入怀以降力弱,乃徒然蹁跹之势,即谓腾挪偏闪也。虽曰以降力弱,实为身步之旨,志于拳技,当体认为经纬,则百法已自无遗,学者宜深味之,附图式。

焦建国校注《张氏短打拳》之4

(这个图不经过详细琢磨看不懂,为何文字上下相对,画了四只脚?其实,这是同一幅图.。因为古书是把一张纸折叠起来,形成两页,在前页没说清的图,放到下页再画再说,如果把纸摊开,就形成这种情况:

焦建国校注《张氏短打拳》之4

所以,我们把上面的文字转个方向拉下来就对了。实际画面只有两只脚,左脚在左,右脚在右,人面向前而立。下面我们再把文字顺一下:(设敌左手打来,我)“若将右脚退于左脚后,成卸步躲影也,速移左步射墶入敌怀中,使其无可更变也。敌即措手不及,分必退让,我乘虚因势,随进右步,同撩捣空以攻之,即无(缺“影”字),即不觉也”)

立法以前足微弯,后足略直,将上身推排向前,紧对敌人。倘彼攻进,即侧身往后一蹉,变为坐马开弓,悬虚左足,以左手圈压敌手足直下。

诀曰:

通怀步直封,侧坐好开弓。力雄之字闪,敌弱对怀冲。蹁跹同此理,腾挪一统宗。蹉身尤躲影,百法尽流通。

之步图诀:

焦建国校注《张氏短打拳》之4

之步者,乃闪身躲影也。以左足半立,将右足跟提,则有虚实逢用之妙,名曰雌雄脚,因敌相胜之法无至如此矣。

诀曰 :

玄法有雌雄,专待敌人攻,腾挪偏闪应,躲影去无踪,蹁跹身步入,反复快如风,秘诀无多语,端的是真宗。

玄步图诀 :

焦建国校注《张氏短打拳》之4

玄步者,为横步躲影也。此则以右足平立,左足跟提。因乃敌人力大势雄,猛勇难当,方以此法降之。

诀曰 :

玄步妙无穷,他急我从容,开去人难略,翻来脸上红,横步跟身上,直步乘虚攻,粘进追逃遁,卸步避雄锋。

步法要练总纲

跨马开弓势,前撑后箭坚,之玄须认透,醉步练直先,无中生有法,死活可循环,横直相兼虚,妙用在蹁跹,步步跟力降,撇膝带勾臁,跟矢随步发,踹腿并牵连,旋风平肩硬,步到即身颠,先贤秘步诀,泄漏在斯篇。

醉步释义:

或曰:醉步如何身犯欺?(“犯欺”,犯了重心不稳的毛病)恐防拨纠被人掩,纵然疾快能挣根,终被他人占着先。

答曰:乃反客为主之道,无中生有之法也。歌云:“我从危险生活稳,他自生机反杀机,能知死他来生意,不在生机待死期”。

此固危道也,今不曰危,而以醉名者,因醉人有勉强支撑之意,是不至于全危也。既不至于全危,安知不有生机耶?是以不意之中,突被冲击,眼不及照,手不及发,唯有顺彼势力,应拳而倒,或抑或覆,随手跌之。彼方乐具胜算,不知失势落去,我得就地即起,翻身斜追,由缩而伸以攻之。故步法有反复制胜之妙,无中生有之神。即谓生者不生,死者不死,在生不得生,未死先学死。此等玄机,非止拳技之学,穷尽奥妙,更有出奇之想,不可测度也。养神调息,气不外出,其如匹夫特勇之见,此又不足于语矣!

万法统宗

余自得吾师秘传身步之旨,势成跨马开弓,众艺妙用无穷,为武技万化之本。于是乃知骑射、枪棍、刀剑、鞭锏、叉耙一切长短诸般器械,固其体用各殊,然而进攻退守之略,与夫砍杀击刺之方,总不离乎拳法腾挪偏闪也。学者苟能于此中解悟,推究破工,则诸般器械皆得触类旁通。即所谓一法万用,不待学而后能,诚今古未启之门也。

歌云:

欲肆拳技首练功,不知何处是真踪,但求跨马开弓义,一法通时万法通。

跨马开弓乃拳击身步之祖 :

跨马开弓万法兼,腾挪偏闪是为先,进攻退守斯为重,百法因之发大源。

又曰左右开弓为操持诸械所宗:

左右开弓妙更奇,诸般器械任操持,能知骑射真宗旨,拳技从此得精微。

身步坐马务须两手开弓:

坐马开弓有即施,不开弓手作何技?若还坐马无弓拽,问他坐马做甚的。

批用“正身坐马”之谬,正身坐马者,乃操练坐身之一端耳,非进退攻守之法,学者留心审之:

正身坐马不堪恃,徒将两脚强支持,纵然能得身端正,山径无事跨毛驴。

指流宗源:

拳经要略在开弓,长短诸技一统宗,千般变化由斯运,万种机关尚此通,莫道武论无妙义,只缘学者自迷蒙,不因骑射真诠谕,百般操练总成空。

根本莫忽:

千言万语重开弓,莫将根本自朦胧,一处成功千处用,武技大略拳归宗。

文武兼攻:

武尚文兼有所宗,不因文字义难通,匹夫特勇无深识,反将书旨付流东。

批“无真传”,静悟书旨 :

披揭机关不可言,千金无处觅真诠。。

披揭身式:

蹉身披挂手平肩,须教拳尖对脚尖,休将身步交十字,更嫌乖手压胸前。

披揭手法:

披揭蹉身披到底,反掌撩阴高揭起,连肩带肘往前推,后手加推循环理。

披挂身手重如山:

披手挂入身骤坐,莫把手儿先快落,更加身步往前推,力大金刚也打挫。

单披手诀:

披人力在肘和肩,连披带劈耳门鞭,推根只用肩头耸,压倒还须肘吐尖。

批“研习十字披”之谬:

世传十字披推裹,不知一字连身坐,十字裆里如翻身,一字披人无逃躲。

“批揭”、“ 披兜”当辨:

三盘名式欠传承,口谈“披揭”打“披兜”,不知反复循环变,错把兜拳当揭扭。

操练披揭毋忽人言:

披揭操成莫大功,休听盲人毁正宗,举世尽嘲我道异,谁知异处是神通。

入盘要略 :

提胸直进最堪嫌,步前身后祸招先,尽力发人人不动,必是三盘不对天。

大法蹁跹:蹁跹乃身步之秘旨,所谓大法也。

先贤妙诀在蹁跹,多少惺惺(聪明人)解不穿,学人照会蹁跹意,鸷鹰侧翅转身旋。

蹁跹大法戒授邪妄:

谆谆书旨载警言,大法蹁跹莫滥传,有人来学蹁跹诀,试看行藏正与偏。

蹁跹身步诀,即跨马开弓动变势也。遇敌变应,莫此为最。而拳技学无出此右也:

侧身里扭推向前,曲膝收回再外旋,胸开背夹腰伸硬,好把臀儿打个圈。射身须放肩前膝,步到还须膝过尖,此是蹁跹神步法,更将躲闪一同观。

通怀直步起蹁跹,开去翻来成躲影:

通怀直步最难栽,身势蹁跹实妙哉,要知躲影神仙溜,蹁跹开去又翻来。

躲影妙自蹁跹:

通怀直步即蹁跹,会得蹁跹反复旋,反复旋身成躲影,大成躲影活神仙。一切拳技身法步,尽在蹁跹反复间。

大成躲影初学难言:

躲影名虚理尚玄,工夫未到岂能言?纵然学得空模样,不会蹁跹也枉然。

躲影虚无只学蹁跹:

仙人躲影法虚玄,此中机变最难言,蹁跹身步能参透,五迳躲影尽皆然。

百法大成 :

偏闪腾挪法至顶,加个蹁跹四面滚,大全关节一齐动,百法无遗成躲影。

躲影无上乘 :

人有腾挪偏闪,我会仙人躲影,只因身步蹁跹,超出他人一等。

技毋轻夸:

见人默默自深沉,乍会休夸武艺精,莫道等闲无侠士,须知大隐不居名。

察言知伪:

逢人论武便夸张,定知手面不高强,若非浅见无深识,必然乃眼是光盲。

莫尚雄名,贵明损益,损益者,气血流通之理也:

功成实绩艺精微,莫尚雄名独抱雌,远害保身明损益,全凭学问脱凡痴。

内锦气血入门六章

其一:

但识拳技空操练,内锦机关怎得知,漫道功深侍无上,还须运气立根基。

其二 :

内壮形骸气作君,流通筋骨保此生,饶君刚健如狼虎,不知运气定伤身。

其三:

金刚气诀本无踪,怙彻仙径路便通,要知至道通仙处,先教呼吸到脐宫。

其四:

丹田呼吸气流通,肚腹腰肢渐渐充,一往一来须着意,心归到处气归宗。

其五:

百骸运到始成功,浑身气血自流通,不希骇世争名利,可向无为悟仙踪。

其六:

气到功成乐自然,不争名利不希仙,有意人间播名誉,从此途岐别有天。

(后记:

关于目前流行的三种版本:

A、《良本》。良轮编写,何松雪改名的这本《张氏短打拳谱》,简称“良本”。我认为此版本有以下优点:

1、此版本最古老。良轮这本书写于乾隆十八年,亦即1753年,距今260多年良轮所处年代与张横秋有较大衔接,是张横秋和胡道生的亲传弟子,对张氏拳有深刻理解。他手里资料非常丰富,因而此书全面、详实。

2、此书实事求是,从陈松泉游天下搜集资料,到张鸣鸮编写初步的拳经,但那只是整理别人的东西。张横秋再次博采众家之长,创造了自己的武学体系,张氏拳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里外死手。这些都写得朴实无华,毫不夸张,令人信服。

3、良轮真心想把张氏拳经传于世人,正如他自己说的:“非为真诠人不识,纵识真诠真不传。我欲人间留秘诀,不遇知音也枉然。大道无传终斩绝,载诸书旨遇诸缘”可见他传道的急迫感和写书的目的。

B、《度本》。海陵度我氏藏本,名为《玄机秘授穴道拳诀》,简称“度本”。

1、此书有“三味”题识。张三味是张横秋晚年得子,托付给弟子杨先生教养。估计张横秋去世时张三味还很小,对张氏拳并没有像良轮那样深刻的理解,可是他故弄玄虚地说:“我家自异人袖里相传至今。。。。。。”,一下子把张氏拳神秘化了。可能为了神秘化的目的,把书名改为“玄机秘授穴道拳诀”。 我不否认,陈松泉游天下肯定到过少林寺,但即使陈松泉到过少林寺,张家也没有直接见过玄机和尚,更没有受过玄机和尚的“袖里秘传”。再说,“良本”里从来没有一句“玄机和尚”,甚至没有“和尚“,张氏拳就是天下各派武术精华的结晶,是“集大成者”。此外,“度本”的内容也是很杂乱,各家的东西都有一点。里面的插图也都是俗人打扮,只有一个和尚。

2、不像良轮那样非常想把东西都传出去,相反,“度本”许多地方说:“不可说破”,欲说还休,吊人胃口。或者是因为自家的真东西舍不得拿出来吧。

3、尽管如此,“度本”还是有许多独到之处,可与“良本”互相参阅。

C、《曹本》。由曹焕斗著的《拳经?拳法备要》,简称“曹本”。此书有题识曰“乾隆四十九年”,因此是最晚的一个版本。

1、据曹焕斗说,因为得到“孔昭先生从余族高伯祖在壶关县任中藏之馆中”的《拳经》,再加上做梦,梦见两个老人教拳练成,也挺神秘。查曹焕斗高伯祖父曹有光,康熙七年到壶关任职县令,康熙十七年在任上去世,那时张横秋才八岁,不可能留下一本拳经,更不可能教曹家练拳。

2、“曹本”与“度本”在内容上大体相同,就连用语也惊人的相似。试看张三味说:“我家自异人袖里相传之后,日夜摹神相巧已多年矣,巧妙之法,总可以一言以敝之,所谓避实击虚是也。。。。。。”。“曹本”则说:“吾家自张先生相传至今,百余岁也,而百法之妙,总可以此以访之,所谓避实击虚是也。。。。。。”。可见曹氏有抄袭“度本”的嫌疑。

3、“度本”里面的插图都是俗人打扮,只有一个和尚,而“曹本”里的插图都是和尚,可能为了表示是正宗少林体系吧。

4、当然,“曹本” 也有一些独到之处,三个版本可互相参阅。

“度本”和“曹本”也有许多错字,我本想都校注一下,怎奈年近八旬 实在没有精力了。

张氏拳有一个发展提高的过程,后面的要求和前面的可能有些差别,应以后面的为准。

再者,中国古人不善画画,例如,本书的步法图,只是画了几个圆圈,中间用直线连接起来。其实,应该分出左右脚的位置,大部分步法走的也不是直线,而是小弧线,这些步法我在《拳经今释》里都讲了,有图。至于《拳经拳法备要》里那些人物画图就更不准确了,因为中国古人不懂绘画透视学,无法正确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如果按那些图去练架子就错了,还是主要依靠图中的注释文字去理解为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