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经脉的真相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 MC钟的中医小站

 新用户33586458 2020-05-20

那回到来讲心为君主之官,有后天之本,就有先天之本,在现代的中医教材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将先天之本,认为是人先天所带的精气,这先天之精的数量是有限的,是人出生后,就不可补充的,这其实是完全违背了内经的思想。

我前面问过,这君主要如何维系自己的权威和尊贵的地位?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君主,还没有高度中央集权,没有像唐宋以后的皇帝,管天管地管海浪,什么都管,这时期的君主,其实最大的权柄是什么?

有一句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内经时代的君主,恐怕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这两件事,祭祀上天和祖宗,以及军队的掌控权。

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少阴心神这个幕后君主,其实很明白这点,在十二官体系,甚至整个中医理论体系里,最大的两支军队都是由少阴直接联系,牢牢把握住控制权的。

第一个叫太阳,太阳不是只有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络图上那个细细的线。其实,太阳的意思,就是三阳,阳之最大,它覆盖了我们人体的最大部分面积,尤其是在表层,和外界,天地的接触的部分(包括后背,腿脚等等),所以,自然承担了对外抵抗邪气,病气,恶劣环境因素的第一线,我上面说过了“卫气”,就以太阳经为最大的分布(当然,卫气行其实是有按时间因素,行走于太阳,阳明,少阳,阴分的,但最大的来源和通道,分布都在太阳),所以这个最大的“边军”,君主没别的好说的,我直接管了!(少阴太阳相表里)(少阴之上,名为太阳)

那第二支军队呢,上面十二官讲过了,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厥阴风木),在这里,关于将军这个官职,可能大部分人需要改变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不像后世的皇朝,将军这个职位,在西汉乃至更早时,并不是一个常备的官职,并不是封了某某人做将军,就一直做下去,十年二十年后,只要没有被革或者辞官,一直都是将军。

在战国至西汉初年,将军这个职位,只是一个军事临时官职,战前委任,战毕即除。


白话来说,就是在战争发生时,需要出征时,才临时封某人为将军,领军出征,战争结束后,就收回这个职位。所以,将军这个职位,在西汉前,更像是一个名义,或者责任,这和后世是不同概念的。

而所谓的肝者将军之官,也有这个特点,当需要排毒或排病,或者抵抗压力什么的,才会需要它出动,没事的时候,平静下来,放松下来不动,才是肝者将军之官最适宜的状态。

当然,所谓“肝生筋”,我们的身体里,所有有着(收引、伸发)功能的部分,如血管,心脏对血的搏动推动,如有活动能力的筋骨,肌键,甚至调节眼压视线的肌肉,影响大小便收放的括约肌等等,都和“肝为将军之官”有功能管理关系,因此当这个“将军”出马出得太频密了,也会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现代人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因为生活习惯,大量耗神工作,压力过大等等,让肝气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催谷的状态,甚至很多所谓的养生达人,也整天在说让肝排毒什么的理论,其实,这是完全违背内经“肝者将军之官”的道理的。

所谓“谋虑出焉”,可以有两个解释,一是说我们的肝气没有受到阻碍,运行顺畅,这位“将军”平静下来了,鸣金收兵了,我们的身体才会平静下来,思考能力,思想谋虑才会良好。

而另外一个方面呢,从上面讲的,“肝者将军之官”的道理就能明白,内经时代,君主封将军,不是为了让他永远做将军,做武夫,丘八,而是为了拜托他,用他这个“将军”、“带兵”的能力去打胜仗,这和后世的概念完全不同,“将军”本身就是受到君主托付,充满“谋略”的高素质人才,什么时候要打仗,如何打才能赢,这些都是“谋虑出焉”。

而厥阴风木,其实就像是这个君主的贴身小弟,上面十二官讲了: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厥阴风木),这个膻中,可以指胸中大气,中气这块,和心气关系密切,但现在一般都认为,这里是指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主经)这块,心包,即指现代医学所讲的,肉质的心脏,全身的心脑血管系统,心脏,收发搏动,将血液推动运行全身,这方面就是厥阴风木所管。

从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这句的描述,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个厥阴和少阴君主的关系,说是内侍太监可能不至于,但至少也是关系极亲密的忠心小弟,所谓“随神往来谓之魂”嘛。

而这个君主啊,其实对厥阴风木这个忠心小弟,是给予了很大的信任,可是又显得压榨太过了,大家看看,手厥阴心包经(心主经),包含了现代所讲的肉质心脏,心脑血管等等的全身血管系统,这么重要的一个工作,而且和心是有密切关系的(注意,少阴心和厥阴心包是不同的,将中医心的概念,和实体的心脏彻底挂钩,有当初英文外来词汇,翻译失误的问题),将这么关键重要的工作交给厥阴,可见其信重和关系之密切。

至于为何中医的心,不是心脏,却又和心脑血管,血,血脉等等关系密切?大家可以看看我过去的一篇文章:血乃神气,就可以初步了解,神与血之间的密切关系。链接:https:///2019/03/05/%e8%b0%88%e8%b0%88%e8%a1%80-%e8%a1%80%e4%b9%83%e7%a5%9e%e6%b0%94/

简单来说,在内经描述的这十二官体系中,厥阴和太阳,就是心这个君主之官的“嫡系人马”,保皇势力,尤其是厥阴,更是相当于“内朝廷”,厥阴心包经,加上随时能准备出征,解决麻烦的“肝为将军之官”,这厥阴风木,魂,就差不多是跟着君主四处跑的内侍,禁卫军的概念。

为何我上面讲,君主对厥阴这个系统,压榨太过呢?比如说全身血管系统,和少阴,心神这个君主,肯定有极深渊源,甚至是神经常“巡视”,“藏身”的所在,可是这个实际的管理事务,他是不做的,将所有累死累活的工作,都交给贴身小弟厥阴这块,“随神往来谓之魂”嘛,神不愿做的事情,神出行所需的各种打点,最繁琐,累死累活的工作,都交给魂这个贴身小弟包了大部分。

其实厥阴风木,很大一部分的工作,就是一种调节,动员的能力。

那我们看,手厥阴心包经,肉质心脏,全身心脑血管,这部分的工作,是最累的了,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里,这部分是一辈子都不能休息,一刻不能停止的,那试问,这小弟还不够任劳任怨吗?

而足厥阴肝经呢?上面说了“肝为将军之官”,要委任将军出马,那肯定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肯定是身体内部,有需要动员出征,打仗了,所以可以看见,当遇到麻烦的事情时,心神这个君主,最信任的还是这个贴身小弟,所有大的压力都压在了这个魂,厥阴的肩上。

现在人们中风,风症,精神方面的疾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不断年轻化,其中一个原因,就和厥阴风木,魂这块有密切关系,作为忠心的贴身小弟,平时为大佬拼命打拼,累死累活,任劳任怨,其实已经够耐操够辛苦了,可是停不下来的工作(厥阴心包)也就罢了,可是所谓“养军千日,用在一时”,怎么大部分时候要休息的(厥阴肝)也被无时无刻的激发?(用眼,思考,压力,毒素,外邪入侵等等),常年累月的这样操下来,厥阴风木,魂的这个系统出问题,就在所难免了。

最常见的,就是厥阴风木,魂的认知混乱了,或者干脆大爆发,说“老子不干了!”甚至四处搞破坏。

大家别认为这是无稽之谈,看看前几章我讲过的,风邪的五种特性,再结合现在这些内容,应该会更加明白。

就现代医学,西医来说,很多在传统中医分类来说,和风症有关的疾病,或者风湿、类风湿等等关联病种,经常都出现“自体免疫系统紊乱”或者失调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人体的免疫能力不是没有,却是攻击身体自己,搞破坏。

这在逻辑上其实是有点说不通的,所以西医研究多年,结论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力不能太差,也不能太高,太高了会自己攻击自己,导致很多疾病云云。

试问这逻辑不荒谬吗?但如果从中医的“神,魂,魄”等等的角度来分析,这些人其实也是得病了,只是出的问题,在目前的科技,还比较难从纯物质的角度来解释而已。

那魂,厥阴风木的调整系统,认知出现误差,一般情况还较为轻浅(虽然也有如AS,类风湿之类的严重病人),但是如果是出现逆反大爆发,不干了,甚至是四处搞破坏的话,那问题就大条了。

要知道,厥阴风木这小弟虽然任劳任怨耐操,但其实并不是无上限的,尤其它所管理的工作地盘太关键,太敏感了,而如年纪较大的人,血管筋脉老化,失去弹性,其实是十分脆弱的,一次的爆发,可能就完蛋了。

所以中风就是厥阴风木的作乱,往往是累积宿怨,长久下来的大爆发,其来有因,延时日久,不是一朝一夕导致的。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突然,但那往往是爆发前,忽略了各种征兆和现象,一无所觉而已。

另外还要提一下,有关于少阳这个定位,和太阳,厥阴相比较起来,少阳和少阴君主的关系是远了一点,可是勉强也能说是君主一方的保皇派势力,而少阳和(太阴阳明)那边,“后天之本”的关系也还可以,是属于比较中立的势力。

那我们来看看,十二官体系里,对少阳的描述: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少阳相火)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少阳相火)

那胆为中正之官,身体有什么问题,十二官有什么过份的行为,胆都会去平衡,中正。

那胆的这种调节功能,中正的职责,和肝的调节功能其实是有密切关系的,两者虽然作用的层面不太一样,但配合起来密切工作是常态。

因为阳进阴退,为人之道,阳进就是123,阴退就是321,厥阴为1阴(阴最少),少阳为1阳(阳初生),这里就是三阴三阳两个阴阳枢纽之一。(另外一个阴阳枢纽是太阳少阴,3阳2阴),所以厥阴少阳,为阴阳之枢纽,有调节平衡全身各种功能的能力。

而如果按中医理论来说,胆这个官,有储藏一部分极为精纯“精”的资源,在中正平衡的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就会从中抽取一点来弥补其他部分的不足,当然,这过程是有上限的,太严重的,胆就无能为力了。

所以做手术摘除了胆这个器官的人,好像还能正常生活,但是平时身体各种小毛病不断,很多东西也吃不了消化不良,就是因为胆的这种平衡,和支援的能力缺乏了,各种小问题,各部门各官,往往都会出现纰漏。

那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这个控制决渎之官的功能,其实和上面讲的厥阴少阳(1阴1阳)的枢纽定位是紧密联系的。

那也可以看出,水液是我们生命的最重要资源之一,在三阴三阳体系,其实这三组好基友,都各自直接掌管了和水液循环的直接职责,分别是足太阴脾经,手少阳三焦经(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足太阳膀胱经(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另外,阳明大肠和太阳小肠,也分别主津液、主液(生成),厥阴的调节功能,少阴肾为水脏等等,也和水液关系肿大,可以看出,水液的重要性和系统之庞大。

但是这三阴三阳之间,对水液的管理和功能,也有不同,例如:
足太阴脾经,就是对饮水后初步的消化吸收,和主导运行,全身整体的水液循环。

要重点说的是,我们身体很多的体液循环,都是和手太阴肺经,肺脏或者气有密切关系,例如脑脊髓液的循环和分布,就会随着呼吸而活动………不能说是有绝对的控制关系吧,但关系绝对密切,所以这也体现了肺为相傅之官(太阴),这个CEO的权力之大。

足太阳膀胱经,是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等于是已经经过初步消化吸收的水液(部分变化成津液了),才转到太阳膀胱这里分门别类,进行进一步的筛选,比较精华的津液,可以(津液藏焉)收起来,其他的原材料,还需要“气化”,需要阳气的工作处理,有的变化为卫气的部分材料,或者加入其他气血部分,真的不需要的东西,才变成尿液排出。

另外,和太阳相表里的少阴(心肾),如果按照阴阳五行分类,心为火,肾为水,少阴自身蕴含水火之变……肾的水脏特点,和全身的津液,和泌尿系统,同样关系重大。

手少阳三焦是水道,也是决渎之官,这水坝蓄水,到旱季的时候,决定要放多少水出来,灌溉田地,这是决渎之官的职责………所以少阳三焦和少阳胆一样,都是有调节,中正的首要职责的,只不过手少阳三焦调节的是水道这方面,例如我们全身的体液,包括比较表层,皮肉这方面的体液多少,这个调节的权力都在少阳。

同样的,厥阴(肝,心包)的调节功能,和水液也有重大联系,例如按照现代医学的说法,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如果这方面功能出现了问题,容易出现全身水肿,另外心脏如泵,心脏病的其中一个症状,就是心源性水肿………不过如按照中医理论角度,厥阴(肝,心包)的这些症状表现,其实应该和少阳相表里的调节功能结合来看,不能单独、局部的钻进去理解。

当然,和胆的中正职能一样,三焦水道也是有上限的,太严重的问题处理不了,胆和三焦,也极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为什么?黄帝内经里已经有明示,讲少阳为枢,少阳也为使,谁的使?当然是心神,这个君主之官的使。

同样要以战国时期到西汉的使者官职来分析,当时的使者权力,远远没有后世的钦差大臣大,但使者代表了君主的权威,而且当时是分封制,君主派出使者到远方,这使者是经常长期驻守,而且对于地方事务,各方面都有插手帮忙的权力的。

因为使者代表了君主的权威,他事事都能过问,但又不是主导,主事者,就像是个拾遗补缺的副手,或者是个平衡仲裁,调节者的身份。

所以中医理论里,对于少阳(半表半里)的定位很多人都觉得很模糊,很难把握,其实大家看看,这少阳相火无所不在,无所不管。足少阳胆,为中正之官,手少阳三焦水道,为决渎之官,这些如果了解了少阳(决断)和心神这个君主之官的关系,使者的身份,还有和厥阴(谋虑),魂的合作调节关系,这其实都是不难理解的。

那为何胆气和三焦水道,经常容易出现各种小问题,或者堵塞?那也顺理成章了,你说你一个小身板(使),管得那么宽,什么都要插一手,唧唧歪歪的,出了问题,不找你麻烦,找谁?所以很多人长期少阳胆或者三焦有问题,但都不当一回事,因为少阳不是主事者嘛,没了它,可能各种事情会做得不太好,差一些,忍一忍,大家习惯了也不当一回事了,除非真的崩溃了,出现极严重的纰漏问题,才正视之。

在中风这个病种来说,少阳直接间接导致的各种各样问题和症状,也是常见的,因为厥阴(谋虑)和少阳(决断),就是一对好基友,当然,在外为使的少阳,处境是比在内苦逼工作的厥阴好多了,可是真要厥阴风木完蛋了,这对难兄难弟是绝对不可能独善其身的。

而事实上,中风这个病种里,少阳问题形成的干扰和误导可能是更麻烦的,因为少阳为使,什么都管嘛,那它出问题时,自然也是各方面什么都影响,不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很多经验不足的医生,都会被误导,追着症状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