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让大人都无法自拔的魔性日本儿童节目,让人太快乐!

 OK妈谈育儿 2020-05-20
前天朋友圈突然被B站的一则“献给新一代的演讲”视频——《后浪》给刷爆了,演讲者何冰老师用激情澎湃的语句大肆赞扬着被喻指为“后浪”的年轻人们。

不过,很快这个视频被指这只是B站以迎合投资人角度做的营销。
有些媒体还专门做了非权威调查,发现转发这个视频的大多是领导和老板、叔叔阿姨,而真正被“讨好”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人转发。
不受年轻人待见的原因很简单,不符合年轻人的脑回路和文化。首先,当今的年轻人并不喜欢被定义为某个代名词,“前浪”也好“后浪”也罢,那都是你们老年人喜欢的代入感;其次,当今的年轻人并不喜欢上代人一副高姿态的样子拍着他们的户膀说:“少年~就这么干~努力干~未来世界的舞台是你的哟~ 好厉害哟...”。
所以,与其去赞美年轻人,不如真正了解他们在想什么、他们追求的是什么。正如我们需要努力去了解我们的孩子的兴趣点一样,站在他们的立场,看待他们的文化潮流~
那么到底当今年轻人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
B站上有1.3亿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基本就是咱们孩子的哥哥姐姐辈了,了解他们在玩的东西,虽说未必是今后咱们孩子要玩的内容,但一定会比我们现在所知领域的内容更接近。
他们喜欢的语言是我们都看不懂的表情文,比如哔哩哔哩标志性的符号
 (゜-゜)つロ 
(注:是干杯的意思哦)
他们喜欢的内容是接地气、不掩饰、灵魂有趣的纯干货。
比如罗翔老师的法考讲座,密密匝匝弹幕直接遮脸,代表着B站的最高礼遇↓(哈,回头我也来和大家好好分享~)
他们喜欢的思维是脑洞越大越好、不设上限的创造性。
比如在B站上很流行的原本是日本儿童节目的《毕达哥拉斯装置-迷你特辑》,共25集,每集只有5分钟,但满满的都是浓缩版脑洞,每一秒都充满创意,紧扣心弦。
我打开看了一些,完全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于是今天就节选了当中的部分分享给大家。
对我们这代缺乏创造力的爸妈而言,这绝对会给我们很多启示,有些简单的照着一摸一样带着孩子做起来好了,有些不用时间,娃看看都会很欢快和带劲!
01
比玩更好玩的“毕达哥拉斯装置”
《毕达哥拉斯装置》是日本专门做给孩子看的儿童节目,那么毕达哥拉斯装置是个啥, 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用一些装置完成简单的任务,通常包括连锁反应!
在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包装盒、米尺、小夹子、罐头盒子、玻璃球等日常中随手可得的物品,通过巧妙的布局设计,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复杂机关,进而引发一系列“刚刚好”的连锁反应。
就比如像下面这样,一个绕线圈,一张纸板,六个夹子,一个小弹珠,一个带盖的小盒子,就能组成一个好玩的迷你机械装置——
是的,在孩子的思维世界,就是非常非常需要类似这种探索暗藏玄机、脑洞大开的玩法
比如,在胶带架一端,用小木棍和螺杆做一个回程锤,这个回程锤在大的装置中运用时,是可以作为传输滚珠等小物件的机关的——
还比如,一个可以旋转的蛋糕整形台(或其他可以转动的台面,比如圆桌上的转台也行),粘上类似图中的黑色物体(也可以是其他物体,比如一块现成的圆椎体积木),再设计一个刚刚好够它通过的镂空纸板——
教育片里都有详细的步骤教给大家,妈妈们可以带着孩子跟着这个环节一起准备、设计,也可以在每一集的不同装置中,找一些相对简单易上手的局部,切出来和孩子一起玩。
简单的动动手,你都不用多说,孩子就对力学、图形、空间等很多基础知识有了具象化认知,玩的过程中,谁说不是在学习呢?
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一集专门叫《毕达哥拉斯装置失败了?》,告诉孩子们实验失败是常有的,太正常咯。比如,镜头记录下,那一组用沙漏启动的装置,经历过无数次失败。
你看,这个滚动的玻璃瓶,不断将新的障碍当作轴心,借力调转方向,但总是在最后那一下差了点火候,未能启动下一个机关——
经历一次又一次失败不说,有时,失败的画面还特别清奇,就比如这样,原本要弹到下一个装置上的玻璃瓶,竟然离奇立起来了——
不过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失败后,“不可能”的任务终究是被完成的。
OK看的时候很投入,都不用我说,他一定是悟到了什么!
02
启发思考的“黑盒子人的问题时间”
这个环节呈现的很多原理和机制,现在很多工厂企业的流水线上,其实都是有着广泛运用的。
这个环节的主角特别的可爱,是一直会说话的黑盒子,它着重于展示物品在进入它前后的区别,然后让小朋友思考物品在它肚子里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比如说,一个反向的E进入黑盒子,出来时一定是正向的——
哈哈,知道这个问题有点难,可爱的黑盒子马上就会揭晓答案,原来,传输板在黑盒子里不是一直相连接的,他们之间,有一个可以改变E字母方向的小装置:两根小小的金属杆。因为这两根小杆子,刚好可以挂在E镂空的部位,它就像一把梳子,无论E怎么个方位进来,都能给理顺了出去——
它的神奇之处可不止这样哦,你看,原本侧放的零件,经过黑盒子后,也能立起来——

同样的,原本横向或反向的零件,经过黑盒子以后,一样也能立起来——
小小的黑盒子,就像个魔术师一样吸引眼球,其实,它不过是在肚子里加了一个工厂流水线上常用的分拣装置——
这些自动化的小设计,具体到生产生活中,是能够大大提高效率的,简单又巧妙。
说得更具体可感一些,黑盒子其实是在“输入一个甲得到一个乙”的游戏中,启发孩子去思考现象背后的原理。善于思考的孩子,更有创造力,这其实是无需多说的。
03
无比魔性的“算法行军”
这个环节为什么叫算法行军,一开始我是懵的,但看久了觉得特别有趣,而且是越看越觉得奥妙无穷
一群人要来完成一组动作,每个人的动作都相互关联,看似即将相撞却从来不会相撞。
分解来看,从第一个人开始,做屈膝伸手的动作。
接下来,是第一个人做后仰双手叉腰的动作,而第二个人做屈膝伸手动作。
再下一步,是第一个人做转过身来鞠个躬的动作,后一个人后仰双手叉腰的动作,再后一个人做最开始的屈膝伸手动作,如此类推循环。
而且,每个人做完一个动作进行下一个动作,都需要向前迈进一步。这样一来,有意思的事情就发生了——不同的人走到相同的位置,其实都在做同一个动作。
也就是说,这些动作一个个组合起来以后,其实是可以形成连续的传动反应的。
更有意思的是,算法行军在行进的过程中,唱的那个歌真的非常魔性,首先是歌词生动描述了所要做的动作,听着又十分有趣:
向前走一步 集合
向前走一步 像个大人物
转过身来鞠个躬
走到一边 看看看
像游蛙泳一样滑动手臂
弯腰再捡起一颗小板栗
给瘪轮胎打打气
打满了打满了

小助手家的娃看这一部分的时候,据说家里一直笑声雷动,而且总是按捺不住跟着模仿起来。

04
还有一大波让孩子惊叫的的魔法

节目里还有一大波让孩子惊叫的魔法,比如,利用空间透视原理的“这究竟是什么东西”,类似定格动画的“这是没有人能做到的事”,等等,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你看,转动的圆盘上,不同弯折度的四根小棍子,从某一个角度看过去,它也可能是一匹马——

纸上这两个桔子,看起来那么的逼真,但,它们当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没错,左边的这个桔子,只是一片以巧妙角度粘在纸上的桔子皮而已——

还有那些我们以为永远也做不到的事,比如双脚离地在办公中三百六十度以及无数个三百六十度不停地旋转——

这,并非真的做不到!如果,你也像节目里的人这样,不停地跳起来拍照,各个方位都拍一张——

然后把刚刚拍的照片连起来,让娃看一看一定会很嗨——

有些创想环节,还具有非常可爱好玩的情节,就比如下面这两块橡皮泥先生。

匆匆忙忙赶赴约会的白橡皮泥,太着急了,结果被一堆橡子给绊倒,于是,它身上留下了这样四个可爱又搞笑的印子——

蓝色橡皮泥先生的遭遇也不妙,它被一堆骰子给绊倒了,于是,它身上留下了5个正方形的印子——

那些让人叫绝又忍不住发笑的画面,投射到孩子的大脑里,是无数朵创意的火花。

好了,大家赶紧带娃去看看吧,视频的观看地址我放在后台了。大家可以如下图所示在对话框回复“创造”,就能获得观看地址啦!


因为经常推送时间比较晚,很多妈妈说早上一起床就被各种公号的推送给淹没了,经常找不到我的文章。真的不想和大家走散,还请亲们把我的公号设为星标,这样我的公号就会置顶在你的阅读列表中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