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州历史年表(九):南朝

 推翻时间 2020-05-20
        南朝  

  宋文帝元嘉三年(426)裴松之任永嘉太守(一说在429年前后),在任时“勤恤民隐,吏民便之”。裴松之(372—451),字世朝,河南闻喜人,著名史学家。南朝宋文帝元嘉六年(429)召为太子洗马,转中书侍郎,奉宋文帝命,注释陈寿《三国志》,补注缺遗,搜集传记,广增异闻,博采群书,注文多出正文3倍,保存下大量史料,开史书作注新例。后授国子博士,进太中大夫。 

  宋文帝元嘉中期(439前后)颜延之出任永嘉太守(一说在426年前后)。颜延之(384—456),字延年,山东琅琊(今临沂)人,文章冠世,与谢灵运齐名,世称“颜谢”。晋少帝时为始安太守,后为步兵校尉,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因与刘湛忤,出为永嘉太守。在任期间曾在青澳山(今洞头大门)观海,后人为纪念他,建有“望海亭”。著作有《五君咏》等,今存明辑本《颜光禄集》。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分扬州浙江东五郡置东扬州,统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治设会稽。  

  萧齐时期(479—502)著名学者檀道鸾出任永嘉太守。檀道鸾,字万安,山东高平金乡人,生卒年不详。任前曾为国子博士,撰有《续晋阳秋》20卷,今已佚。 

  齐明帝建武元年(494)范述曾任永嘉太守。范述曾(431—509),字子玄,一字颖彦,吴郡钱唐(今杭州)人。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称便,商旅流通,百姓安业,受到明帝褒扬,升调游击将军。离郡时,郡人送故钱20余万,他分文不受,民无老小都出来送行,号哭之声闻于数十里(见万历《温州府志·治行》)。  

  齐东昏侯永元元年(499)东阳州并入扬州,仍统永嘉等郡。 

  梁武帝年间(502—549)道教思想家、药物学家、“山中宰相”陶弘景来瑞安陶山隐居。后隐居永嘉大若岩石室,著《真灵位业图》。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士,南朝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读书破万卷,工草隶,善琴棋,好道术,明阴阳、五行、地理、医药。为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道教思想家、著作家和药物学家。对我国最古药物学经典《神农本草》精心整理补正,写成《本草经集注》7卷,成为隋唐后本草学专家研究药学之蓝本。还著有《陶隐居本草》10卷,《药总诀》2卷,《补阙肘后百一方》3卷,《效验施用药方》5卷,《养生延命录》等。平生著作惜多散佚。

  陶弘景归隐后,云游方外,公元六世纪初到永嘉楠溪江畔风景秀丽的大若岩石室隐居,是为浙南最大石室,三国吴时辟为石室,为温州有记载的最早道观,可容纳数千人。“千仞绝壁,一洞中开”,四周奇峰叠嶂,飞瀑流泉,道书《云笈七签》称之为“天下第十二福地”。陶公洞以此得名。据记载,陶弘景在此编纂《真诰》一书,因而大若岩又名“真诰岩”。永嘉县去郡城西北40里有青嶂山(一名乌石山),陶弘景亦曾栖止于此,上有陶真君祠、炼丹井、石棋枰等古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