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州历史年表(三十六):南宋

 推翻时间 2020-05-20

  南宋 

  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王十朋在乐清县城东隅创建梅溪书院,执卷受业者40人。  

  在瑞安城关镇白岩桥村建白岩桥,南北相向跨架在丰湖上,原为3孔梁式石桥,跨度为12米,宽2.3米,桥面用4条石板铺成,凿有横纹,中孔两桥墩均为方形石柱,孔径6.35米,桥面南北两端有石踏步8级为引桥,结构仍然保持宋代原状,乃瑞安现存梁式石桥中用材最粗、形式最壮观者,具有历史意义与考古价值。  

  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郑伯熊登进士第。郑伯熊(1124—1181),字景望,与郑伯英齐名,学者称敷文先生。曾任国子丞、著作佐郎兼太子侍读、婺州知州等职。淳熙五年(1178),以直龙图阁学士出任福建宁国府知州。七年(1180)任建宁府知州,翌年死于任上,赠敷文阁待制,谥“文肃”。郑伯熊私淑于北宋永嘉周行己,继承与发扬周氏所传洛学与关学,对周行己之学贡献很大。南宋初期,秦桧擅权,禁人习赵鼎、胡寅之学,洛学一度濒于灭绝之境。郑任福建提举时,刊刻二程著作,并讲授洛学学说,因此得到全国学术界钦敬。郑伯熊学识渊博,后叶适亦曾向他问学。叶适认为永嘉义理之学“周作于前,郑承于后”,南宋著名思想家永康陈亮则向其执弟子礼,为郑氏《书说》、《杂著》作序。全祖望《宋元学案》说:“乾(道)淳(熙)之间,永嘉学者联袂成帷,然无不以先生兄弟(郑伯熊、郑伯英)为渠率”。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等。现仅存《书说》(《尚书》讲义)20多条。  

  是年,平阳顾冈(字次凤,夏较里人)登进士第,任钱塘县主簿。当时从临安知府以至钱塘县令,无一非秦氏党羽。顾冈无法退留,立即拂袖回里,至死不再出仕。绍兴八年(1138),宋金议和,秦桧得势,参知政事刘大中一向反对和议,兵部侍郎萧振遂迎合秦桧意旨,连续3次上书弹劫刘大中“不孝”。刘大中被贬处州(今丽水),赵鼎也随之罢相,贬岭南,再移吉阳军(今海南省崖县),3年后绝食而死。绍兴十年(1140),顾冈写了一封长达2000字的《上萧侍郎书》,对萧振进行严肃规劝。萧振读后,“不以为忤己”,对和战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向高宗提出“敌人变诈,未可屈己求和”,“国家讲和,恐失诸将心。”终于招致秦桧不满,也受到弹劾与迁用。  

  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在瑞安飞云镇孙桥村建栏杆桥,南北相向跨架,为5孔梁式石桥,跨度22.20米;中孔跨度4.55米,桥面宽3.10米,原有石栏杆,青石制作。该桥保持南宋原建风格,是研究浙南水乡古代桥梁建筑史的重要实物。  

  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乐清刘镇(字子山,一子可升,号方叔,西乡石船即今北白象镇石船村人)登进士第,任常州司户,后被延入郡幕,因父丧丁忧去职。起为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通判时,有重犯九人已成定案,他发现有冤,即加复审,平反冤狱,悉数免罪。后调武义丞,筑溪塘数百丈,百姓无不感德。继任长溪(今福建霞浦县)县令,存心明恕,惠政更多。又迁隆兴府通判,辞归,从此不愿出山。王十朋曾向朝廷推荐,称他“屡易州县,皆有治绩,明敏之政,吏不能欺,民立生祠祀之”。词见《草堂诗余》及《类编草堂诗余》。  

  是年,泰顺徐履(1121—1198,少名驹儿,字子云,号少初,木棉村即今县司前畬族乡人)中省试第一。秦桧羡其才,欲招为婿,及殿试,徐履装疯卖傻,不答一字,被置榜末,婚议遂罢。同科考生深为惋惜,徐履笑答:“千里名驹伯乐贤,赤壁周郎显才能;若使皇榜颠倒挂,徐履依旧是状元。”时人敬重,视为天下志士。《泰顺分疆录》载,徐履廷试对策,指斥时事,力主抗金,朝臣愕然,高宗不忍弃去,特置榜末。历官安溪主簿、国子博士、信州通判、沿海制宜司参议,终朝请郎归隐。著有《徐子云集》。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永嘉甄龙友(字云卿)登进士第,官国子监典簿,历湖南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