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宁宗庆元三年(1197)四月,在永嘉岩头镇长蛇坑十八垅山麓普安禅寺前建成永庆桥,为三节梁式石桥,全长12.65米,阔3.6米,高4米。两端用块石砌成桥码头,中间用两排石桥柱,每排4根,上横以条石,承托桥面。永庆桥简朴稳固,未见修缮痕迹,是现今永嘉境内最古老的石拱桥,对于研究桥梁建筑,颇具借鉴价值。 宁宗庆元五年(1199)词苑名家卢祖皋(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人)登进士第,曾任池州教授、吴江(今苏州市)主簿。嘉定十一年(1218)到临安(今杭州市)任职,十五年(1222)由军器少监权直学士院,为朝廷起草诏书及其他文稿。逝世后葬西湖九里云松。卢祖皋是温州南宋时唯一知名词人,也是温州在两宋时期唯一有词集传世的文学大家。与永嘉四灵赵师秀、翁卷、薛师石等为友,常泛舟会昌湖中,徜徉西山之上,畅饮论诗,乐而忘返。南宋黄昇评曰:“申之乐章甚工,字字可入吕律,浙人皆唱之。”著有《蒲江词》,编入唐圭璋《全宋词》。至今《蒲江词》行世共有8种版本,为800年来温州词宗。诗作大多散佚,仅《宋诗纪事》、《东瓯诗集》存有近体诗8首。 是年,林略(?—1243,字孔英,永嘉城区人)登进士第。初授饶州大宁监教授、迁武学博士、国子监丞、大常寺丞,后又出任行州知州。丞相乔行简向南宋理宗推荐,召拜为宗正少卿,迁右司谏兼侍讲。奏议“虚心以为从谏之本,从谏以为求治之本”,理宗以为然,授殿中侍御史,不久又升侍御史试右谏议大夫。嘉熙三年(1239),拜为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同年十月,以直言被罢职。淳祐三年(1243)八月,提举洞霄宫,除资政殿学士致仕。特赠宣奉大夫。 宁宗嘉泰二年(1202)瑞安曹豳登进士第。曹豳(1170—1249),字西士,一字潜夫,号东亩,亦作东甽,曹叔远族子,嘉熙元年(1237)任左司谏,与王万、郭磊卿、徐清叟俱负直声,号称嘉熙四谏,历任吏部侍郎、福州知州,以宝章阁待制致仕,卒谥“文恭”。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词名家,诗风质朴自然,语言通俗明畅,著有《曹东甽集》,已佚。现存诗10多首,词2首。 是年,泰顺吴驲(1167—1247,字由正,义翔乡库村即今新山乡漈头人)省试列上第,授承节郎。嘉泰四年(1204)协助侍郎徐谊守备九江,撰《防御事宜大略》,深得徐谊器重。九年(1216)敕命“进阶文林郎”,十年(1217)迁守昭州(今广西平乐县),淳祐三年(1243)迁官滕州,淳祐四年(1244)又颁命“进阶武经大夫”。著有《岚璧集》、《宦游日记》,至今尚流传于世。 宁宗开禧元年(1205)永嘉方来(字齐英,初从叶适、黄干学)登进士第,任监察御史、左司谏时,为官公正,言事剀切。任起居郎、权兵部侍郎时,以亲老乞外,任漳州知州。后升宝章阁待制,终年82岁。 是年,平阳林武子中武科探花,授武翼大夫。 是年,乐清赵立夫(字德成,县城人)登进士第,初任龙泉县主簿,再中法科,迁官大理寺正,后出为湖州、严州知府。任内实行储粮备荒、修筑堤塘等措施,声誉传到朝廷,被升任太府少卿,兼临安知府。后出任浙西提刑,兼守平江(今苏州)。平日治政,用“循理”二字告谕百姓。嘉熙间(1237—1240)大饥荒,设粥厂赈济饥民,甚至台州饥民也相携而来。后授官户部侍郎,又晋升为刑部尚书。因议论时政去职,后再起为婺州(今金华市)知府,因病引退。授龙图阁待制,提举万寿宫,进宝章阁学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