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度宗咸淳元年(1265)平阳林则祖(一作测祖,字兴周)登进士第。宝祐年间(1253—1258)游太学,与同舍生陈宜中、刘黻、黄镛、陈宗、曾唯等联名上书,揭发声讨佞臣丁大全、卢永升、董宋臣等罪行,被削籍发送边远州郡拘管。国子监祭酒、司业等闻讯,率领十二斋太学生整顿衣冠恭送6人出桥门。丁大全闻讯大怒,在太学中立碑,严禁太学生“妄议国政”。士大夫则翕然推许,称之为六君子。开庆元年(1259),丁大全被劾罢官,六君子才免解。 南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三段祖师在玉苍山之巅开基兴建法云寺,于此创立佛教玉苍派,是为全国重要佛教学派之一,至今在东南亚一带仍有较大影响。平阳高僧晓柔(1827—1886,凤巢人),20岁入玉苍山法云寺剃度,著有《法华演义》22卷、《净土百八诗》1卷,并有《万莲诗草》《万莲赋钞》各1卷行世。 南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永嘉陈自中(字与可,丞相陈宜中弟)登进士第,初为王府司马。宋末入闽,力战被擒,死于分水关道中。 南宋度宗咸淳七年,元至元八年(1271)永嘉篁潭村(今黄潭村)林一龙(字景云)登进士第,先授绍兴教授,未久除史馆检阅,迁秘书郎兼说书。晚年在家乡大若岩寄情山水,徜徉泉石。大若岩尚留有林公书院遗址。清乾隆《永嘉县志》收有所撰《大若岩记》一文,为现存介绍大若岩的最早文章。著有《石室集》,今已佚。 南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平阳陈魁祥(一说姓薛,字壮行,号荷渚)登进士第,授淳安县尉。因与权臣意见不合,弃官归,闭门著述。宋亡,坐视故里化为丘墟而不能救,悲愤郁结,发为《荷渚翁咏史诗》百余首,以寓亡国之痛。 南宋恭宗德祐二年,端宗景炎元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正月,元军将攻临安(今杭州),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陈宜中遁归温州青澳(今洞头大门岛)达一月之久。陈宜中遁后,宋乃以文天祥替其职,都督各路军马。元军攻陷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后,恭帝被浮,太子赵昰、赵昺逃婺州。三月辗转至温州,元军尾追。陆秀夫、苏刘义、张世杰、陈宜中等相继到温,奉益王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赵昺副之。四月,文天祥自元营脱险,历尽艰险,从通州(今南通)泛海来温寻找益、广两王。居江心屿月余,留下《北归宿中川寺》题壁诗。后赴福州,拜枢密使同都督,遣其将杜浒来永嘉募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