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阳王夔

 祥宏讲夷坚 2020-07-09

宋代段子:《夷坚志》一个很大的奥秘,就是探寻意念到底是怎么跟人体结合的?意念或说念头到底是谁的?这个有些神秘,一般人不会怀疑自己头脑里面的念头,自动认为这些念头当然是自己的,但这个小故事说的是:你的念头不一定是你的。

【原文】


永嘉士人,或梦至大山下,见嵓穴豁开,祠庙赫然。一神正中坐,而绿袍判官持文书前白曰:“呈今年举人解榜。”士人逼而观之,仅见“王夔”二字。判官指之曰:“此平阳王廷用也。”士人固与廷用善,答:“彼不名夔。”判官曰:“须用改名乃可。”梦者觉而喜,以书告之,使更名,廷用曰:“士子得失,盖自有命存,岂应信他人一梦。”不肯改。

旬日,梦复如初,又以告,其意确然不移,遂至于三。判官颇怒曰:“王秀才执志顽悍如此,我必要他改了。”梦者以屡遭沮却,不复言。

会秋闱不远,举人各纳试卷,连粘家状,廷用手写十纸,皆错误不堪用,瞿然而悟,即书为“夔”,一上中选,继登第于丁丑王十朋牓中。(右四事王顺伯说。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岳侍郎换骨||张镇抚干||甘棠失目||胡十承务||王宣宅借兵||宣和宫人||孙五哥

【白话语音文字版】

永嘉(温州)有个士子做梦来到一座大山下,看到山岩上洞穴大开,里面有一片光灿灿的庙宇,一个神在祠庙大堂中间稳坐,一个穿绿袍的判官抱着文书跑到前面报告:“这是今年中举人名单!”这士子凑过去想看清楚,但只看到“王夔”两字。判官指着字跟他说:“这是平阳的王廷用。”这士子认识王廷用,就说:“他不叫王夔啊!”判官说:“他必须改名才行,不改名儿,考不上!”梦醒以后,永嘉士子挺高兴,写信给王廷用,让他改名。王廷用回信说:“读书人是否考的上,都是各自有命,我怎么能随便信你的一个梦呢?”于是不肯改名。

过了十天,永嘉士子又做了同样的梦,他又写信给王廷用,建议他改名。但王廷用还是不听。后来,这士子再次做了相同的梦,又去信给王廷用,王依然不理。后来,永嘉士子再次做梦的时候,那判官生气了,说:“这个王秀才太顽固了!我一定得让他改名!”士子醒了以后,还是写信,王廷用依然故我。这回士子沮丧了,不再给王廷用写信。

等到这年秋闱渐近,考生们要准备试卷材料,要粘贴家保状,需要把家里的信息写清楚呈报上去,王廷用写了十张纸,信息总写错,正纳闷为什么会这样?他忽然明白过来:这是让我改名字!于是王廷用当场把名字改成了“王夔”。这年考试,他过关了,紧接着,王夔在丁丑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王十朋榜进士及第。

这事情是王顺伯说的。

【祥宏点评】:王十朋是温州状元,南宋名臣。说明平阳县(温州地区)这位王夔获得功名也是有据可查的;《夷坚志》里确实有很深的奥秘,故事虽短,耐人寻味,如果从永嘉士子做梦角度来讲,王夔中进士是个定数。尽管王夔本人不愿意改名,但梦中判官生气地说:“我一定会让你改名字!”这说明判官的意志是可以影响到王夔的,所以他写家保状经常出错,就是后边有力量在影响他。这当然是很微妙的;廷用,是王夔的字;家保状,就是一份完整的报考材料,上面要写考生的家庭情况:有多少人?是否有犯罪份子?是否符合报考要求等等。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13-简述《夷坚志》中的“附体”现象-现场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