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州历史年表(六十七):明代

 推翻时间 2020-05-20
        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永嘉余尧臣卒。余尧臣(1320—1380),字唐卿,元末寓居吴中(今苏州),与高启、王行、张羽等称十才子。当时高启家居吴县北郭,余尧臣等均住邻近,又号北郭十友。余尧臣初为张士诚幕客,明初谪居濠州(今安徽凤阳),明洪武二年(1369)放还,授新郑(今河南开封)县丞。著有《菜薖集》,已佚。

  是年,刘基次子璟与长孙廌将刘基词集《写情集》付梓,凡四卷,收词242首。

  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明代城区实行隅厢制,即郭内置隅,郭外置厢,在隅、厢以下设总,总以下设总甲,并立巡警铺,夜间按次巡逻。是年编定册籍,每隅、都以110户为图,编成10甲,内选10户丁田多者充里长,其余人户每10户为1甲。温州府城置4隅,东南隅辖18总,西南隅辖18总,东北隅辖9总,西北隅辖15总,城外置4厢,城南厢辖7总,广化厢辖6总,集云厢辖5总,望京厢辖2总。在农村中则置乡、里、庄、都、图。

  为了更好地防御打击倭寇侵犯,从平阳至山东,共建立59座卫所城。温州地区共建有3个卫所:温州卫(辖海安所、瑞安所、平阳所),金乡卫(辖蒲门所、壮士所、沙园所),磐石卫(辖宁村所、蒲岐所、后千户所)。

  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平阳方子深(?—1381,原名渊,号果庵,以字行,白沙人)由王宗远推荐,任礼部郎中。太祖召见时,他呈上《时政八疏》及《救时急务十四事》,很受赏识,并赐以金银绸帛,进兼鸿胪寺卿。这时太监瞿密等弄权受贿,方子深一再上疏,请求加以制裁,大祖终于感悟,对瞿密等作了处分。由于权奸势力盘根错节,方子深被借故弹劾,下狱,处死。宁海方孝孺写了《果庵传》为之昭雪。方子深的遗著有《葺巢集》,在变故中散失。

  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信国公汤和奉命巡视浙东沿海诸郡,整饬海防,于沿海建卫城。汤和(1326—1395),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与朱元璋同乡,明代初年开国功臣。因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被授封信国公,岁禄三千石,议军国事。明太祖朱元璋谋解诸将领兵权时,汤和首先上书自请解除兵权,归返故乡。

  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明政府因“倭寇扰边,徙海中居民,以虚其地”,洞头居民内迁,玉环列岛被废弃。后倭患稍平,又有人返回居住。

  是年,张孟仪任永嘉县学教谕,并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作《永嘉县儒学新修庙学记》。

  是年,永嘉叶宗(字允承)登进士第。永乐间(1403—1424)任新化县丞,廉明奉公,洁己爱民,在任3年,升吏部考功主事。新化父老到帝阙请留再任,朝廷允其请,留任县丞。在任政通人和,决事明察果断,后升黄州知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